王寶賢
摘 要:某種程度上說,初中生歷史意識培養如何是該階段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教育工作者不單單要注重歷史知識的教育傳遞,更要進一步強化對學生歷史分析能力的培養力度,通過教材細化和實際生活聯系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歷史意識,實現初中歷史教學最佳成效。本文主要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意識培養策略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意識;培養策略
據實踐分析可知,歷史主要由自然界發展和社會發展共同組成,當前多數初中院校使用的歷史教材均與人類社會有著密切聯系,不僅能極大拓寬學生欣賞視野還能豐富學生歷史積累,鼓勵學生大膽投入到歷史挖掘學習中去。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歷史經驗教訓有一個正確認識掌握,自己樹立良好歷史意識,繼承發揚歷史遺留下的寶貴財富。
一、關于初中歷史教學現狀闡述
結合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教育人員還是初中生均對初中歷史教學重要性沒有一個深刻認識,僅僅將其看作是一個普通科目,學習緊張時期可以隨意占用。特別是學生,其在進行歷史學習時因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自身思考探究也較為淺顯,根本無法理解歷史教學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且教師講授方式過于單一化,不應只是一味講解表面歷史概念,而是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歷史分析習慣,樹立正確歷史思想意識??偠灾?,當前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提高自身歷史水平,急需針對初中歷史教學展開創新改革,促使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加強對初中歷史教學重視程度。
除此之外,九年義務制教學也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不單要掌握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發展軌跡,對重大歷史事件印象深刻,還要善于利用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去客觀分析歷史事件,養成良好愛國精神意識。對此在進行初中歷史課程學習時,學生一定要深入理解必要歷史知識,對歷史時間脈絡有一個正確梳理,學會聯系實際分析歷史案例,逐漸樹立起強烈民族自豪感,促使初中歷史學習道路更加暢通。
二、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歷史意識培養策略
(一)提高歷史知識關聯性重視程度
為養成良好歷史意識,首先要做的便是充分掌握初中歷史知識概念,奠定堅實學習基礎。如歷史課堂教學期間學生在明白各章知識點基礎上還要對不同知識點之間關聯細致梳理,凸顯出初中歷史的關聯性特點,這樣一來不單能幫助學生強化自身歷史學習印象,還能形成整體式的學習框架,準確掌握歷史發展規律,為日后更好學習歷史知識創造有利條件。而從教師角度分析,為實現課堂教學最佳成效,其必須深入鉆研歷史教材,只有這樣才能順利開展歷史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秦始皇統一歷史事件講授時,需明確貫穿整個過程的便是統一,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可以說打開了我國新格局。盡管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出現了大大小小分裂矛盾,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趨勢。代表性統一行為包括許多,如“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及“焚書坑儒”等等,都是對歷史文化、經濟及政治統一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因此在進行這方面內容講解時,教師可將與統一有著密切相關事件一起向學生介紹,從而形成一個完整框架體系,促使學生更深層次掌握歷史知識,養成良好歷史思維意識,主動積極參與到初中歷史分析探討中去。
(二)提高學生歷史分析能力
通常來說,歷史知識學習并不僅僅只是要了解過去,更是要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初中歷史教學主要目標便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思考歷史問題,運用自身掌握歷史知識解釋現實疑問,并且還可用歷史唯物思想觀念分析解決問題,在對歷史人物評價時也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分別敘述,積極學習人物優良精神品質,進一步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對于反派人物也要客觀批判,強化學生是非分辨能力。例如:在學習近代史上代表性的三個革命運動時,即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及辛亥革命,教師需先帶領學生對革命發生時間和背景充分掌握,讓學生知道當時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階段,革命運動發起者代表的是基層群眾利益,威脅到了封建主義利益,所以發起的救國運動最終只能走向失敗。又如:在學習人民解放單元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戰勝國民黨的原因進行分析,經過思考了解到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人民群眾,由此取得最后勝利也是必然趨勢,更加凸顯出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就中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初中生歷史事件分析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達到高效教學目的。
(三)養成良好歷史思想觀念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時代特色傳遞和精神品質教育也是尤為重要,可以說每一單元都蘊含著豐富而又獨特歷史內涵,總結到一起就是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講授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相關歷史內容時,教師可以適當列舉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臺灣統一,自建國以來,始終采取各種手段實現臺灣統一,其作為中國領土組成部分之一,不論是大陸人民還是臺灣人民都迫切希望統一。對此要求所有公民都能樹立強烈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徹底打消臺獨分子不良思想。又如:在講解鴉片戰爭事件時適當帶動學生愛國意識,使其感受到鴉片戰爭給我國帶來的嚴重教訓,體會到封建社會受到的壓迫剝削。總體來說,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歷史觀念,更加主動投入到歷史分析思考中去,還能極大豐富學生歷史素材積累,進一步提高學生初中歷史整體水平,實現初中歷史教學最佳成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無論是對學生素質培養還是歷史意識形成均有著十分積極作用。對此要求學生在進行歷史課程學習時能準確抓住不同事件之間關聯性,教師也要培養學生養成愛國等優秀品質,將歷史事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促使學生能有一個更深入理解,有效提高自身歷史分析思考水平。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便于為學生歷史意識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琳.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3):145.
[2]郭武樣.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新課程·下旬,2016(7):371.
[3]陳衛麗.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4(12):188-188.
[4]張學文.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散文百家(下),2018(9):216.
(作者單位: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初級中學南煉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