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丹
摘 要:音樂教學是小學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審美能力、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聽辨能力訓練,能夠夯實學生音樂基本技能,促進學生歌唱水平提升,彰顯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增加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本文從更新思想觀念、創設音樂情境、整合聽辨教學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四個角度出發,探討了提升小學音樂課聽辨能力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聽辨能力;實踐
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辨能力的重要性逐漸突出,是豐富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有效手段,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起著重要促進作用,深遠的影響著學生未來發展。基于此,如何在小學音樂課提升學生聽辨能力成為當代小學音樂教師工作中的緊要問題。
一、更新思想觀念,重視聽辨能力培養
很多小學音樂教師以講解課本音樂知識為教學重點,忽略了對學生聽辨能力的培養,不夠關注學生音樂學習中的聽辨水平現狀,很少在課前結合學生學情設計針對聽辨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導致學生的聽辨能力始終難以得到提升,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所致。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樹立起現代化教學理念,意識到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聽辨情況、提升學生聽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明確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重點和目標,在課前做足準備工作,為學生制定出適合的聽辨能力培養方法,從而推進課堂上聽辨能力專項培養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創設音樂情境,激發聽辨興趣
在新課標要求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摒棄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出生動具體的音樂情境,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音樂知識。提升學生聽辨能力也要從這個角度出發,結合音樂作品內容創設形象的音樂情境,教師采取音樂演繹活動、多媒體營造氛圍、示范演唱帶入情境、引入音樂故事等多種手段,給予學生更加豐富的聽辨提示及引導,激發學生的音樂聽辨興趣,讓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聽辨音樂,感悟其中的情感與內涵,調動起學生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教學效率,達到提高學生聽辨能力的教學目的。教師在情境教學中要始終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向,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制定出與之相符合的聽辨情境設計方案,從而發揮出教師的職責作用,讓學生可以在正確的學習方向上不斷提高自身音樂聽辨質量和能力[1]。
例如,在教學《小紅帽》這首歌曲時,教師為了牢牢抓住學生的聽覺注意力,提高學生聽辨能力,采取多媒體教學法與故事教學法相結合的形式,創設了小紅帽的故事情境,教師一邊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小紅帽故事的動畫視頻,一邊講歌曲內容編創為故事文體講述給學生,學生快速進入到故事情境中,當教室內播放起歌曲時,學生基于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更好的辨別出了歌曲特點、音樂節奏。教師隨著音樂的播放適當提出“這一段有哪些樂器的聲音”、“你體會到歌曲這段的情緒變化是怎樣的”等問題,學生積極的表達著自己對《小紅帽》的認識,切實提高了歌曲辨別能力,學習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
三、依托課程教材,整合聽辨教學資源
小學音樂課程教材是綜合考慮小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認知發展規律、教學培養目標等多方面因素而精心編創的,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教師要深入的研究教材,依托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整合本節課的聽辨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平臺等多種途徑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網絡音樂、流行音樂等聽辨素材,在課堂上作為輔助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能夠在新資源的注入下充滿活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辨活動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吹起羌笛跳鍋莊》這首民歌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從網絡平臺上搜集與羌族其他民族歌曲素材,整合成本節課的聽辨教學資源,當學生對這這首歌曲有一定認識和聽辨能力后,教師說“同學們,羌族是中華兒女五十六個民族中的重要一份子,具有自己民族的獨特音樂文化與風格,接下來大家將要聽到與本節課歌曲音樂特點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的羌族音樂,請同學們自己聽辨,說出這些相似和不同。”學生在這個活動中可以認真的聽辨,結合已經學習的音樂知識,思考推敲羌族音樂之間的關聯,進一步提高了音樂判斷能力、審美能力和個性化認知能力。
四、開展實踐活動,鍛煉音樂聽辨能力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完成音樂知識的遷移,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內化理論知識,結合自己的聽辨結果提升音樂實踐能力[2]。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培養學生聽辨能力時必須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積極開展實踐活動,營造開放性、民主性、趣味性的活動氛圍,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盡情展示自己的聽辨能力和音樂技能,以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與實踐應用做好鋪墊基礎。
例如,在學習《男兒當自強》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表情、肢體語言與演唱融合一起的方式,進行示范演唱,接著為了培養學生創造性、創新性和不聽辨能力,教師給予學生十分鐘自己練習時間,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這首歌曲,其他同學給打分評價,最后評選出本節課的最佳小歌星。學生在比賽活動中,能夠受競爭意識驅動,不斷創新自己的演唱形式,盡全力演唱好歌曲,將自己情感與認知融入到歌曲中,仔細聽辨其他同學的演唱,取長補短的完善自己演唱,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鍛煉學生聽辨能力和演唱技能的過程。教師在學生演唱后要多表揚,并且適當的總結指導,讓學生可以意識到自己演唱中的不足,結合教師的點撥針對性的完善自己演唱技能,在教師和同學的聽辨點評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愛上音樂聽辨活動,喜歡上音樂。
五、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小學音樂課聽辨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關乎于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培養。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對學生聽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學情靈活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聽辨訓練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聽辨活動中,從而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聽辨能力,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曉婷.淺談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的應用[J].兒童大世界,2018,09:235.
[2] 封思萍.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讀書文摘,2017,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