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霞
摘? 要: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為主。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不僅能夠理解知識,學會實際的應用,更以語文知識中的內涵來規范自身的品行,提升自身的修養,達到一種“文道統一”的境界。
關鍵詞:文道統一;小學語文;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1-0123-01
近些年來,小學語文課堂上,融合德育教育已經逐漸成為了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在教學語文知識點的同時,將人文性和工具性進行有機結合,將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相融合,達到語以載道的教學效果,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完善學生的人格,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進行實踐與思考。
1.語文學科與德育教育融合的種類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語文教學中道德品質滲透的重要內容之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教育以歷史上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榜樣為基本素材,通過對事跡的講解,進而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先輩們的愛國精神,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
(2)價值觀念與人文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還應該融合價值觀念和人文思想,讓學生接觸、理解并且具備善良的人性、高尚的品格、文明的舉止、豐富的知識以及對生命的認知,充分理解“價值”的概念,能夠對自身的價值加以思考,同時思考和感悟人生,具備人文思想。
2.語文學科與德育教育融合的方法
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教學方式已經開展多年,但有時是為了滲透而滲透,現在我們要把德育教育和語文學科教學相融合,讓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多元化語言,激發價值思考
語文課堂上,教師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語言引導者。語文學科的主要性質就是一門綜合性的語言學科,既有枯燥的一面,也有生動的一面,然而給學生展現哪個層面就需要教師的“語言功底”,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對教學語言進行充分的“加工”,在課文動情之處對學生引導,激發學生的情感,在一些價值觀、人生觀等知識點面前,要對學生進行趣味性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調動積極性。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來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撥動學生的心弦。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七律·長征》中,講解這篇內容時,可以結合多媒體,用慷慨激昂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感。課堂上通過語言的激發,加上多媒體播放的圖片和視頻材料,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長征時百姓受到的苦難,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無數犧牲的先輩們的崇敬之情。這種情感激發后,學生會在內心對“愛國”有一定的感受。課后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尋找一些愛國故事,相互講述,并且會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事物,產生一種責任感。
(2)多平臺交流,融合德育教育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的講解是主要方式。但僅憑課堂上的德育教育很難滿足現代學生的德育教育需求,我們需要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更多地進行應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多個平臺,學生能在平臺交流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學會傾聽他人的想法,同時也在互相表達的過程中,在思想里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提升自身的修養,學會如何進行應用,規范自身的行為。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四課《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篇課文中,課堂上,教師用豐富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自主查找資料,平且通過微信、論壇的方式進行溝通,相互留言,說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也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將自己畫出的畫進行展示,學生們相互表達,進而在思想意識里就會對“大自然”有充足的體驗,也會在查找資料和交流的過程中,對“綠色”有一定的認識,提升環保的知識。通過多平臺的搭建和交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表達自己,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定的認識,這種認識就是德育融合的有效成果,是“文道統一”有效表現方式之一。
(3)多角度探究,培養良好習慣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思想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組建學習興趣小組,如詩歌小組、革命文章小組、科學文章小組等等。在學生組建小組的同時,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制定小組的學習方向,并且推薦一些較好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和練習。興趣小組是學生綜合能力和德育提升的有效方式,這樣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能有效地進行課余時間的拓展延伸。在豐富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加生活經歷,拓展延伸社會實踐,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達到德育融合的有效目的。通過這樣多角度的實踐與探究,在增進知識理解的同時,也滲透了道德品質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3.語文學科與德育教育融合的評價
用展示、評比、合作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增加學生的文字和語言累積,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的同時,將教學語言唯美化,教學方式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生活,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這就是語文教學德育融合的最終目標。通過“語以載道”的教學方式,在尊重課本,突出主體,遵循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的基礎上,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教學方式來充分啟發學生,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達到文道統一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學生的品格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志璽.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5(30)
[2]郭紅梅.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小作家選刊,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