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瑩
摘要:目的:探究影響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并分析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產后出血產婦120例為研究組,并選取同期于本院生產的正常產婦120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產后出血預測評分并探究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產后出血預測評分顯著較高,有統計學差異(t=36.258,P=0.000);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流產次數≥2次、胎兒體質量≥4000g、妊娠并發癥、剖宮產都是孕婦產后出血的重要危險性因素(P<0.05)。結論:產后出血和胎兒體質量、妊娠并發癥、流產次數以及妊娠并發癥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能夠有效預測產后出血情況,應用價值良好。
關鍵詞: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應用價值
產婦在分娩后24h內出現500ml以上的出血即為產后出血,在臨床上產后出血以一種十分常見且較為嚴重的產褥期并發癥,如果出血產婦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本文為探究影響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并分析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的應用價值,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產后出血產婦120例和同期于本院生產的正常產婦120例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產后出血產婦120例為研究組,并選取同期于本院生產的正常產婦120例為對照組。研究組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30.48±2.19)歲。對照組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7.78±2.41)歲。上述患者均知曉本研究,且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調查產婦住院病歷、一般資料,了解并比較兩組產婦的產次、分娩方式、孕周、胎兒體質量等,并對上述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1.3觀察指標
通過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預測兩組產婦產后出血評分,評分在7分以上為高危,5-7分為中危,0-4分為低危。評分≥5分的產婦,更容易出現產后出血的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統計應用SPSS20.0,計量資料應用( )表示,通過t檢測,計數應用(%)表示,通過χ2檢測,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后出血預測評分的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產后出血預測評分顯著較高,有統計學差異(t=36.258,P=0.000),具體見表1。
2.2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流產次數≥2次、胎兒體質量≥4000g、妊娠并發癥、剖宮產都是孕婦產后出血的重要危險性因素(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產后出血是產褥期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嚴重時可能會對產婦造成生命威脅。在現代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因產后出血導致的產婦死亡現象顯著減少,但仍會對產婦的恢復造成不良影響[2]。只有對導致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進行盡早發現、盡早干預,才能對產后出血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3]。產后出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而很多研究結果顯示剖宮產、妊娠并發癥等都是子宮收縮乏力出現的重要因素[4]。本研究顯示,胎兒體質量、妊娠并發癥、流產次數以及妊娠并發癥都是導致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通過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發現,研究組產后出血產婦其產后出血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正常產婦。另外,本研究中研究組產婦的高齡產婦明顯高于對照組,推測高齡也是產后出血的一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產后出血和胎兒體質量、妊娠并發癥、流產次數以及妊娠并發癥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能夠有效預測產后出血情況,應用價值良好。
參考文獻:
[1]李瑞平,尹滿群,徐堅文. 初產婦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及改良產后出血預測評分的應用價值[J]. 遵義醫學院學報,2016,39(2):175-178.
[2]劉瑩,黃群,韋小梅,等. 產后出血預警評分表對產后出血預測效果的Meta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2):13-17.
[3]蘭廣珠. 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在預防初產婦產后出血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9):274-275
[4]曹靜,穆春華,焦曉梅,等. 新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鄉村醫藥,2017,21(15):48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