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儉
【摘要】 ?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字面意義上又被稱為數學“學困生”,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部分數學能力差的學生的基本特征,如對待數學學科缺乏積極性、對待數學難題缺乏自信心、對待數學學習缺乏目標性等,這部分學生對待數學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果都不甚樂觀,很難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要求,這一消極的學習狀況是很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視的。為了了解山區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研究學困生的產生原因,本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及個人教學經驗成果對此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力求找到合理轉化學生學習困難問題的方式方法,將學困生轉變為上進生,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發展。
【關鍵詞】 ?山區 初中數學 學困生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4-128-01
1.山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概念與特點
山區初中數學“學困生”指的是在數學學習方面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一般意味著學生的學習步驟、環節缺乏科學性,導致其學習成果偏離常規,難以完成學業要求。其實,山區初中數學學困生并不存在智力上和感官上的問題,其學習效率低下有多方面因素,結合學困生的自身條件和山區生活環境,能夠總結通常意義上的山區學困生特點如下:一,學生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在長久的抽象教學中未能建立良好的學習基礎,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越來越茫然,面對問題采用被動逃避而非主動學習的態度。二,部分山區學生處于并不健全的生活環境中,負面情緒投射到數學學科上,對數學學科的態度更加消極,甚至放棄學習數學。
2.山區初中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內外因
2.1學科特點與學生學習興趣不一致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這句話是由德國著名的思想家恩格斯提出,體現出數學學科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并非所有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科的價值與意義,在實踐學習中,實踐調查表明,數學學科受其抽象、多維的特點影響,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相符合,學生很難發現學習數學的魅力,尤其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跟隨教師的步伐學習,對待數學缺乏主觀探究欲望,乏味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將數學當做枯燥的學科,更難對數學產生興趣。
2.2部分學生面對困難具有消極態度
當前初中數學學科難度較高,山區學生教學資源相對于城市較少,學生能夠獲取到的學習資料也沒有城市豐富,另一方面,小學升入初中也會帶來學科的知識銜接問題,學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初中生活,此時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如果學生未能跨越這一障礙,也會給今后的學科學習造成困難。
2.3生活環境不利于創設學習氛圍
受國家政策影響,目前初中生多獨生子女家庭,山區環境較為封閉,父母外出謀生者多,即使能夠與父母一起生活,部分家長也因求學時期年代久遠,難以跟上當前學生的初中學習步伐,不能給予學生一定的家庭輔導,還有部分家長將孩子托付給長輩,更難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3.轉化山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對策分析
3.1豐富教學內容,革新教學理念
數學學科以其較高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多種思維能力如邏輯思維、分析能力、計算能力等,被很多山區學生視為一座大山。盧梭曾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走出數學學習的困境。學習困難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基本技能不過關,教師應該基于這一現狀作出教學改變,首先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導入更多教學內容,建立與時代接軌的教學系統,科學化教學過程,從傳統教學模式轉化為多元教學模式。
3.2端正學習態度,重視細節教育
數學學科是一門開發智力、促進思維發展的重要科目,數學學科學習困難不僅會阻礙學生的學業進步,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也至關重要。要改變學生學習困難這一現狀,首先要從教師做起,帶領學生走出困境,給予學生更多支持與照顧,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為了讓學生自身的主觀意識得到發掘,就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從細節教育做起,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內心自發認識數學學科的價值,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態度、作業態度等方面,正向鼓勵學生。另一方面,實踐表明,學困生對待數學的符號、定律、公式等知識采用死記硬背態度,面對例題自然難以學會舉一反三,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特點,細化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逐一拆解知識點和重點,還可以革新細節學習模式,即使是選擇題和填空題,也要求學困生給出解答過程,不論正確與否,教師都能看到學生的進步,并適當給予鼓勵。
3.3加強師生關系,培養學習動力
部分學困生深受外部環境影響,父母對待其數學學業的一味責罵、同學的嘲笑和教師的區別對待,都讓學生變得更加自卑,遇到問題也不愿跟人交流。因此,教師加強學生與教師的聯動,并結合學生的家庭、社會環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內動力。19世紀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可以多與學生談心,深入研究不同學生的學習困境,與學生成為朋友,然后采取一視同仁的教育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并為學困生建立更合理的評價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面對不盡如意的學習成果也要持有綜合性的評價態度,客觀幫助學生進一步發展。同時聯動家庭與社會,為學生創設更健康合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心態正向發展,加強學生學習動力。
[ 參 ?考 ?文 ?獻 ]
[1]張文莉.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2016,(19):100.
[2]李燕,尹哲.淺析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教育教學壇.2014(6):88.
[3]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等.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65-71.
[4]倪昀倩.初中數學課堂實施有效教學實踐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