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摘要:通過對網絡環境在高職院校漢語言學習的推動意義開展分析,本文明確了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中應用網絡環境的意義,并以兩個方面出發對網絡環境作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進行分析,旨在為同行業相關人士提供參考建議,有助于高職教育事業的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教育;漢語言文學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覆蓋了社會大眾的衣食住行,也逐漸深入到義務教育和高職教育中去。基于網絡環境下開展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雖然可以提升教學的便利性和便捷性,但也增加了漢語言教學的難度。而漢語言文學可以優化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必須要明確其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為后期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基于網絡環境下開展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據了解,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對我國古代的語言文學優秀作品中的詞語和句子進行分析和了解,如小說題材的漢語言文學作品、詩歌題材的漢語言文學作品、散文題材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等等。漢語言文學是由眾多龐大的教學科目組成的,涵蓋了漢語言基礎理論、古代文學理論、現代語言理論及漢字演化構成理論等等。對于高職院校的語言教育來講,系統性較強的學習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寫作能力,進一步優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漢語言文學的實際應用覆蓋范圍較大,特別是文化事業傳播工作者,如老師、文字編輯、文職秘書、文化宣傳機構和記者等等,都需要專業、優秀的漢語言人才[1]。
二、網絡環境對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正面影響及負面影響
(一)正面影響
一是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引入應用。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多以“填鴨式”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模式過分注重老師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課堂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枯燥,降低了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主動性,這些都充分的證明了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漢語言教學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以老師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較短等等。隨著互聯網的多元化發展,可供老師教學的信息化技術越來越多,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前提,更新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主動性,將枯燥的教學內容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出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老師在進行備課時,能夠應用多媒體豐富課件內的教學內容,實現多設備的存儲和共享。由此可見,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漢語言文學的系統性教學,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是各大交流平臺的網絡推廣。互聯網這種先進技術的出現迫使社會大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方式,拉近了人與人間的距離,讓人們都能夠找到抒發自我情感的表達平臺,如微信、QQ、微博等等。這也為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以各個平臺為宣傳方式不斷的擴大漢語言文學在社會大眾頭腦中的傳播效果。例如:高職院校現階段大力推廣的虛擬學習網站—易班網,為老師和學生的教學互動打造了專屬的空間,不僅涵蓋新浪微博、新浪博客、百度貼吧、論壇等功能,還可以滿足學生和老師的分享和交流。學生在網站中進行學習時,能夠在各個分支功能中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討論如何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內容,優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2]。
三是文學類節目的廣泛傳播。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藝術形式的一種具體表達。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社會大眾的消費質量不斷增加,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許多電視臺都開始制作文學娛樂類節目,使更多人能夠獲得參與到文學討論的交流中去,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和引導效果。例如:中央電視臺的《漢字聽寫大賽》文化節目和湖南廣播電視臺的《漢語橋》文化節目等等。人們在觀看時不知不覺獲取了漢語言文學的相關知識,獲得了精神層面和視覺層面的雙重享受。但由于智能設備的發展,人們書寫文字的時間較少,只應用智能設備進行文字編輯,對文字的書寫敏感度相對較差,常常會出現“拿起筆卻忘了怎么書寫字的尷尬情況”,這種現狀也存在于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學生中。《漢字聽寫大賽》這類文字型節目的出現,能夠帶領全民進入自主書寫漢語言時代,將漢語言文學的文化底蘊傳承和發揚下去,繼而增強社會大眾的民族自豪感。
(二)負面影響
一方面,網絡流行語言和漢語言文學間存在較強的互斥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新興語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其字面意思與文字本身的意思存在較大的差別。例如:網絡流行詞匯520在現實社會中僅僅代表一串不規則的數字,但在網絡環境下,它代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愛慕之情。再如:網絡流行詞匯神馬在現實社會中沒有什么特殊的意思,但在網絡環境下,它與“什么”的意思相同。從這些網絡流行語言詞匯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其相關規律:即表述意思比較直白,詞語屬性比較直白,錯字較多。這與我國漢語言文學的一些內容“背道而馳”,高職院校學生長期在這種不良的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不但不會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還會形成錯誤的漢語言文學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快餐文化和漢語言文學間存在較強的沖擊性。現階段,高職院校在學習漢語言文學時學習的文學材料不僅僅局限于古典文學作品,網絡環境衍生的快餐文化也迅速發展起來。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快餐文化已經從根本上影響了社會大眾的自主行為和思維意識。這些基于快餐文化編寫的文學作品可以是網絡版的,也可以是紙質版的,通常情況下閱讀價值較差,書寫比較隨意。若高職院校學生長期閱讀此類作品將會降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
結論: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的加入不僅為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帶來的新的轉機,也增加了教學發生不良影響的概率。因此,高職院校要以學生的學習現狀,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并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改善學生上網的不良習慣,凈化學生的網絡學習資源和環境。
參考文獻:
[1]葛俊如.網絡環境對高職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影響探究[J].華夏教師,2019(04):89-90.
[2]郝高才,李雍冰.網絡環境對高職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影響探究[J].電腦迷,2018(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