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民
摘 要:小學的體育課程一向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除了要保證課程任務的正常完成外,也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本文主要通過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踐總結,論述了體育課堂中加入游戲教學模式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游戲模式;教學理念
隨著新課改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薦,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受關注,體育作為一門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課程,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要注意教學方式,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推進課程教學。想要創建小學新式體育課堂,就需要教師能夠將教學與游戲模式相結合,使課堂充滿趣味性。
一、趣味導入,集中學生注意
小學體育的教學形式較為特殊,孩子們年級較小,教師在進行專業指導教學時更要保證學生們的安全。除此之外,小學生普遍較為好動,且注意力易分散,采用趣味性教學可以說是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心理特征,不僅可以迅速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也能為后續課堂的推進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體育課前都會有一些熱身活動來活動學生的筋骨來避免運動中受到傷害,但是傳統的教學中大都只是教師帶著大家跑跑步就結束了,枯燥無味地練習可能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因此筆者在組織學生們進行熱身運動的時候,會經常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動,比如:抱球接力跑。主要內容形式就是將學生分為四個大組,每組每次都會派出一人抱著籃球進行50米的往返跑,之后將球傳遞給下一個人一直進行到最后,第一個跑回起點的小組獲得勝利。通過設置一些游戲性質的比賽就會讓學生們產生積極性,能夠快速地進入課堂,不僅起到了熱身的作用,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互助進步,創建和諧課堂
學生們在進行體育不同動作或知識的學習時,也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關注學生的行為,因材施教地進行科學的教學,并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分層教學,也要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從而促進一個體育和諧課堂的形成。
體育課中經常會涉及到的形式就是分組練習,小組與小組之間、成員與成員之間的接受水平和練習效果是不一樣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們互相合作,共同進步。就比如在進行“跳長繩”的游戲環節中,筆者就先引導學生們進行了理論的指導,隨后學生們就依次展開了練習。有些學生的的節奏不對,找不到進入的時間點,于是就會停駐很久;還有的學生過于膽小,擔心繩子會甩到自己,所以不敢上去嘗試。對于這種情況,筆者就會選擇讓小組成員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發揮集體的優勢,共同發散思維。沒過多久,孩子們就找到了解決方法:找不到節奏的同學在上場時,其他的學生們會一起替他喊拍子幫助該同學找到節奏;因為害怕而不敢上前嘗試的,其他成員會對其進行鼓勵并且會將繩子甩得更慢些,方便這些同學的參與。這就是集體的智慧,不需要教師就先過多地參與,適當地進行“放手”管理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并且可以迅速提升學生之間的聯系,從而創建一個和諧、生動的體育課堂。
三、游戲結尾,完善課堂結構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堅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寓教于樂地進行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和身體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合理加以合理的游戲模式進行輔助教學,使得學生在游戲中增強體能,充分發揮學生對于體育科目的喜愛。以游戲引導課程的結束,不僅能夠有效加深學生課堂所學的要領,也能夠更好地優化課堂結構。
在課堂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就需要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們從過于跳脫的環境中逐漸恢復平靜,這時就可以采取一些較為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來轉移學生們的興奮神經,也能更好地將學生的運動器官進行良好的放松。比如利用課堂上的教育器材進行游戲,各小組比賽整理,看哪個小組能夠既快速又整潔地進行器材的歸置,這樣既能夠將課堂的器材進行了妥善安置,又將課堂的氛圍進行了調整。也可以根據學生年齡大小進行不同游戲的設置,年紀小的可以組織一些“老鷹抓小雞”、“丟手絹”之類的游戲;年齡較大的學生可以一起組織玩“真心話大冒險”、“誰是臥底”、“猜字謎”等游戲。總之通過游戲來推進課堂進入尾聲,在使課堂的教學結構更為完整化的同時,也為學生們保留了一些興趣來結束體育課,從而保持著較好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
小學體育教學的宗旨就是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形式,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綜上所述,游戲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較為常見,選擇適合學生的游戲方式,不僅迎合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也有效地進行了課堂體育知識的學習應用。以上便是筆者根據自身實際經驗總結出來的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方法,不足之處歡迎同行補充交流。
參考文獻:
[1]魏君.小學體育游戲的選擇和教學組織方式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59-60.
[2]李振華.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9(35):154.
[3]王廷超.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