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觀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和推進,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事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體現出了巨大的進步空間。其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便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時候,不再是通過上大課、滿堂灌以及言傳身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灌輸,而是通過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對學生的教學工作開展做出了相關分析與研究。旨在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為大背景,做根本性的支撐,然后再該基礎上對學生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的設計與實施。本文將重點結合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展開深度且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且會結合實際教學效果對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情況提出相應的意見,做出相關指導。希望能夠對廣大教師有教學上的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傳統文化;融合教學;實施方法
本文將緊密結合以下三個內容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第一是教師需要理解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之間的關聯,并且要以此對敘述開展教學,同樣讓學生明白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第二是教師需要全面促進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方式,并且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與培養,讓學生在后期的學習總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效果。第三是教師需要綜合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融合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以此帶動學生的德育水平不斷發展與提升。
一、理解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關系
在小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其教材就是一本本反映德育素養教學工作的內容。所以,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開展與教學,并且要將之形成一種長效機制,作為一種雙管齊下的方法組織實施。通過該方法,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德育認知能力與學習水平,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接受德育教學的時候就像接受文化知識的學習一樣,深入人心,逐漸滲透。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需要從家國情懷、忠孝禮義、自強不息以及團結奮斗等方面對學生做出全面的培養與指導。以此逐漸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促進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正確建立與發展。另外,教師還需要在文化的角度上對學生進行“尋根溯本”的教學,從而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基,也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更是我們不斷延續與進步的方向。以此作為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絢爛奪目。這會對學生的內心造成巨大的震蕩,而且會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真切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榮光與驕傲。同時,該方法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養成一種愛護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的高尚品德與精神。
二、促進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融合
為了全面強化學生的德育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進行融合教學。通過該方法可以讓學生對德育學習與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聯系,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奧妙與價值。
例如:在宏觀思想上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得出,通過德育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懂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并且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與進步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幫助他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建立屬于自己的社會認知方式以及思辨方法。這對于促進學生對身邊環境的感知能力與分析能力有著較大的作用。另外,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還能有效體現出學生的獨立人格特征。基于對學生進行人格修養的培育以及德育素養的建立。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懷會逐漸加大,且會沉淀與內心深處,形成一種由內而外的體現方式,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承擔起服務社會對、傳播文化的新時代任務。
三、開展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活動
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需要落實在實踐上。所以,及時在開展德育教學的時候也需要通過實踐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通過該方法能夠針對學生的差距進行補充,并且可以對學生的錯誤認知進行調整。
例如:教師可以在各種節日期間對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引導與開展。如,在植樹節的時候,可以設計主題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并且帶領學生種樹。如在教師節的時候,可以通過主題為“老師,您辛苦了!”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懂得感恩老師,回歸老師。以此為法,方可有效反映出學生對于德育學習的狀況,而且還能從根本上改變當下的德育工作開展的窘迫。
綜上所述,多年來,關于小學德育中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多有爭議,有人認為要在量上增加傳統文化的內容,但是部分人卻走向了極端,主張全盤復古;有的人認為要減少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多立足于現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但部分人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主張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筆者認為,小學德育要走出這兩個誤區,促進二者的適度融合,兼容并蓄,互相補充,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王倩.基于認知發展論的小學生數學德育素養主題活動設計——以“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33-34.
[2]陸琦琪.德育工程,智慧先行——淺談小學班主任的智慧治班之路[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