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同伴互動是大班幼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的常見行為,對促進活動進行和幼兒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總體而言,大班幼兒同伴互動受到幼兒自身特征、科學區角環境、教師指導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呈現出中性互動多、性別差異大、言語互動增多的特點。對此,本文提出了環境創設、教師指導和家園互動三個方面的教育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科學區角;大班幼兒;同伴互動
科學區角是幼兒主動探究、探索科學的樂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選擇、操作和探索都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進行。雖然教師會在活動中給予適當的指導,但幼兒的同伴互動對促進活動進行與幼兒發展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同伴互動,幼兒既可以相互模仿、啟發、鼓勵,與同伴一起大膽實踐、探索,建構起自己的知識經驗,也可以學習交往、合作、溝通等社會技能,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促進自身的社會化發展。幼兒教師只有更深刻地了解幼兒的同伴互動,才能對幼兒的科學探索與同伴互動進行及時有效指導,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科學區角活動中幼兒同伴互動的特點
相對幼兒來說,科學探索活動具有一定復雜性,且結果具有未知性,所以幼兒在選擇實驗材料、制定實驗方案、分享實驗結果時會與同伴產生很多互動。
(一)同伴互動的類別及主題
幼兒同伴互動可分友好互動、不友好互動、中性互動。在科學區角活動中,大班幼兒的同伴互動主要是中性互動,總體比例占到70%以上,其中尋求幫助、提醒、吸引注意、表達情感、共同游戲、協商是主要主題。不友好互動比友好互動比例高出很多,不友好互動中“爭奪物品”出現頻率最高,而友好互動中“表示友好”最常出現。這反映出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較為欠缺。當然,幼兒同伴互動行為本身是復雜的,需要教師結合當時的情境及幼兒的個性特點等因素具體分析,切忌簡單從表象下定論。
(二)同伴互動的性別差異
科學區角活動中,大班男女生同伴互動的多個方面都表現出不同。從數量上看,女生發起互動次數明顯比男生多,其中友好互動和中性互動所占比例也明顯高于男生。從結果上看,相比男生發生的互動,由女生發起的互動更有可能被接受。從時長上看,幼兒同伴互動絕大多數屬于短時互動,互動不夠深入,但是女生發起的互動持續時間更長。這些差異表明,女生更愿意與同伴互動,同時也能更好的運用各種互動策略參與同伴的活動,互動交往水平比男生高。
二、科學區角活動中幼兒同伴互動的影響因素
幼兒同伴互動主要受四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科學區角環境、幼兒自身特征、教師指導及家庭教育。
(一)科學區角環境
科學區角的材料投放數量和復雜性也會影響幼兒同伴互動。如果科學區角投放材料的數量多,幼兒選擇余地大,獨自游戲機會就多,幼兒的同伴互動會減少;如果更多投放功能相對多樣、開放、玩法不固定的低結構性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等自由操作或者與同伴一起探討材料的不同玩法,更容易引發幼兒與同伴產生互動、交流經驗。
(二)幼兒自身特征
不同性格和氣質特點的幼兒參與同伴互動的積極性和互動結果都不相同。外向、開朗活潑的幼兒更加積極樂觀,在活動中沒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可以與同伴密切配合,其發出的互動更容易被接受。認知水平較高的幼兒往往會在互動中擔任“領導者”,指導其他幼兒的行為,提出新穎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更多的交往經驗。此外,當幼兒與較熟悉的玩伴一起玩時,會比和不熟悉的玩伴玩得更為積極、盡興,有更為成熟且深入的互動;當玩伴間保有親密且持續的友誼關系時,互動關系也會發展的比較理想。
(三)教師指導
如果教師主動參與到幼兒活動中,采取措施促進幼兒積極主動與同伴互動,并在必要時給予援助,不但可以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變換花樣、玩出新意, 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與愉悅性,還可以引發不同以往的同伴互動。但是,教師應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幼兒同伴互動,如果只是依靠自身權威進行從上而下進行的指導,只關注紀律維護和知識傳遞,就會使指導流于形式,不利于幼兒互動技能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此外,如果教師表現出對某個幼兒的喜愛,其他幼兒也會更愿意與之互動。
(四)家庭教育
家庭是幼兒社會化的最早場所,父母是幼兒最早的互動對象,父母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幼兒的互動能力。如果父母文化素質較高,懂得尊重幼兒,通過引導和幫助為幼兒設立合理的規范,就會對幼兒的行為習慣、良好人格養成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幼兒的同伴互動產生積極影響。相反,如果父母對幼兒缺少溫情,一味要求幼兒必須服從家長,習慣包辦幼兒的一切,或者對幼兒過于放任,不給幼兒立任何規矩,很少教導幼兒做人處事,就會對幼兒同伴互動產生消極影響。
三、科學區角活動中幼兒同伴互動的指導策略
教師作為科學區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當密切關注活動中幼兒的同伴互動情境,善于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與同伴進行互動分享,讓幼兒在交流與碰撞中建構形成新的經驗。
(一)科學設置科學區角
有足夠活動空間和活動時間是科學區角活動中幼兒同伴互動的基本保證。科學區角的創設應營造一個寬敞、舒適、開放的空間,避免幼兒活動時的相互干擾。由于科學區角的活動既有小組合作實驗活動,也有個人獨立觀察活動,所以還應結合活動主題進行“動靜分區”,讓小組互動和一對一互動都能順利進行。科學區角的材料投放數量要充足。研究表明,如果科學區角活動材料的種類和項目比幼兒人數多出50%,幼兒就會積極參與活動。
(二)科學介入指導
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科學區角活動中幼兒同伴互動的價值及自身在促進幼兒同伴良好互動方面的責任。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性強的主題活動來加強幼兒互動的方式與能力,讓幼兒的良好互動習慣落實于平時的互動中。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進行有意識地觀察,發現幼兒的興趣,找到幼兒同伴互動的問題,然后選擇恰當的時機并采用有針對性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指導不能盲目地灌輸知識或干預活動,而應當在了解幼兒不同互動行為背后的動機后,盡量讓幼兒自主解決互動問題。
(三)加強家園合作
加強家園互動可以彌補家長缺乏幼兒心理和教育專業知識及教育方法依賴經驗的不足,引導家長遵從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科學教育幼兒。教師應與家長充分交流教育經驗、活動安排等,既方便家長深入了解幼兒在園內外的行為,也可以讓教師全面了解幼兒的個性特征。教師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歡迎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甚至參與到幼兒的教學中去,增加家長和幼兒的互動。幼兒也會在家長和教師的友好互動中受到感染和模仿,潛移默化的運用到自己和同伴的交往中。
參考文獻
[1]喻星美.幼兒園大班科學區角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陜西省X園為例[J].現代婦女(下旬),2014(01):137-138.
[2]敖妮娜. 幼兒園班級活動區幼兒同伴互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錢晶,錢曉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26(12):32-34+118.
[4]唐東琴. 昆明市X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同伴互動狀況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5]姜麗麗.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同伴互動的分析[J].好家長,2017(54):14.
[6]陶瑋. 幼兒園區角活動中教師指導的適宜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6.
[7]安曉云.關于大班幼兒區域活動中同伴互動行為的研究[J].學周刊,2017(21):180-181.
[8]李麗. 5-6歲幼兒區域活動中同伴互動行為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