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博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出現了一些基于互聯網的創業模式,為當代高職學生創業提供了平臺和機會,也對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業的現狀和主要特點,然后從機制培養的體系、實踐平臺、合作平臺等方面來闡述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相關對策,這也對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改革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平臺
引言:
自從幾年前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并舉辦了過幾屆互聯網+的比賽,人們對互聯網+的認識更加深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的創業模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也為高職學生創業帶來了極大的機遇。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管理模式和產品模式的創新,也帶動了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給高職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目前,對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教育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政府、高校以及社會應該加強探索高職學生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創業教育模式,大力支持高職學生的創業。
一、互聯網+時代下高職學生創業的基本現狀
(一)越來越明顯的自主創業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逐漸完善和成熟,互聯網的創新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過程逐步融合,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影響明顯。我國許多互聯網公司發展迅速,其中部分成為了國際的行業巨頭,它所帶來的影響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學生表示愿意自主創業,僅有不到一成的學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不斷加強,已經成為了開展創業的重要力量。
(二)互聯網創業模式的增加
為了支持和鼓勵高職學生創業,各高校和政府也在出臺各種關于創新創業的措施,為高職學生提供創業的平臺和機會。互聯網的出現,使生產和消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對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對互聯網的了解的調研中,大部分的學生都對互聯網創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想要并愿意去嘗試。對互聯網創業的認識也不僅僅是停留在網上購物的層面,高職學生對電子商務,軟件開發,電子支付等互聯網創業模式都有一定的了解。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使每個人都有創業機會,尤其是高校學生群體。
(三)缺乏互聯網創業的實踐經驗
互聯網的出現雖然給高職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多的機會,但是在創業的過程中仍然會面臨很多的挑戰。高職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可能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對于很多具體的創業信息不夠了解,實踐經驗不足,再加上創業前的準備不夠充分,這些都可能會導致創業失敗。高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大多數的高校并沒有很認真的對待學生的自主創業的問題,對高職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不足。另外,很多的學生認為學校的課程體系更新進程太慢,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等進入社會時,所學的知識可能已經被淘汰了。這些問題給高職學生自主創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需要高校發現對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不足,然后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改進和提高。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一)加強機制培養建設
對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要通過相關的創業教育,高校應該根據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特點,完善創業教育的培養機制,著重突出對高職學生互聯網創業能力的培養。一是要對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完善。高校要根據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自主創業的市場需求以及就業導向,來分析高職學生創業的特點,不斷的完善和優化相關專業的設置結構,從而制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體系,這樣能夠更好的推動高職學生自主創業,促進經濟的發展。二是完善人才培養的標準。針對不同專業領域的高職學生,找到本專業與互聯網的結合點,突出創新創業的要求,以互聯網為背景,突出本專業在互聯網中的應用,從而達到創業的目的。三是要多渠道、多層次來開展創業教育活動。要落實國家關于高校學生自主創業的一系列的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合適的課程教育體系,培養適應互聯網時代創業的人才。
(二)強化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對高職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一是要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根據各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挖掘各專業的創業資源,推動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加強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二是要及時更新專業課程體系,跟隨時代的發展,了解目前市場的需求,開發先進、科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三是要推動專業課程的信息化建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可以利用微課、多媒體等形式來推進課程的信息化建設。四是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分析他們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育資源,運用前沿的技術、成果及經驗來激發高職學生的創業靈感,為高職學生創業打下基礎。
(三)加強師資平臺建設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對老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高校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求,明確教師的創業教育的責任,將創業教育能力納入教師的考核體系中。高校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掌握互聯網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可以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將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相搭配,實踐和理論相結合,豐富創業的教育資源,優化師資隊伍,形成專業互補以及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四)加強實踐平臺建設
對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實踐環節,創業就是在社會中進行實踐。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借助社會、政府的力量,完善科技園、創業園等實踐平臺,為高職學生創業提供服務。還要創新實訓教學體系建設,落實教育部的要求,發揮政府、企業以及高校的優勢,來實施高職學生的創業計劃。可以舉辦一些創新創業大賽,在弘揚創新精神的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創業激情。
(五)加強合作平臺建設
加強高校與企業、政府以及國際之間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投入到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高校要積極的建立自己的培養平臺,加大投資的力度,建設符合學校特色的創業教育基地。高校還應該積極建立國內的協同培養平臺,各高校和企業之間相互交流、分享經驗,既能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又能為高職學生提供真實的創業環境,為以后的創業工作奠定基礎。
(六)加強服務平臺建設
目前,對于高職學生的互聯網創業的相關幫扶政策還不夠完善,缺乏完整的頂層設計。高校既要完善高職學生的創業培養體系建設,還需要配備專業的人員以及場地,這些都需要經費的支持,既需要學校負擔一部分,也需要政府一部分的幫扶政策才能順利的實施下去。政府要完善互聯網創業的相關政策和法律制度,既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又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高校、企業以及政府要共同配合,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來為高職學生提供創業形勢、市場情況以及行業趨勢等先信息,根據學生的需求,努力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業能力。
結論:
互聯網時代,給當代學生提供了很多的創業機會,高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支持和鼓勵高職學生自主創業。在目前就業形式嚴峻的情況下,創業也是提高就業率的一種有效方法,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創業的相關信息和資源,分析目前的創業形式,來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機會。這樣既能推動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又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凱.“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5(04):76-78.
[2]蔣娟.“互聯網+”時代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2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