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厚甜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質疑能力,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與動力,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給小學數學教學以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問題意識 ?培養 ?發現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善于發現問題,并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它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只是數學上一項技能,而提出問題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需要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而且小學生處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形成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對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 營造平等民主氛圍,讓學生敢于發問。
“親其師,信其道”,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權威者形象自居,而要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情感傳遞給學生親切、平等的信息,使學生感到老師是與我們平等相處的。如:有學生提問時,給予眼神支持或者說:“老師都沒有想到這一點?”當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后,以鼓勵的語氣向全體學生說:“這么好的問題,還有哪位同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同學們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表意見。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該認真傾聽,并且充滿熱情地給予引導與解答,避免學生因提問產生緊張情緒。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教師要耐心引導,杜絕批評學生。例如,在教學《認識小數》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些學生指著黑板上的數字問這是什么數?怎么寫?怎么讀?這樣的問題只能算是問句式的簡單問題,教師要通過引導讓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如有的學生會提出:“小數和整數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小數有計數單位嗎?”等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對其他同學帶來有益的影響,使學生學會提問。
2. 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手段呈現問題情境,制造學生的認知沖突,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確實感到有問題要問。如學習《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時,教師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青蛙兩張嘴,3只呢?5只呢?10只呢?讓學生一直這樣說下去,學生就會發現一節課也說不完。這時教師再提出問題,我們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多少只青蛙多少張嘴?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也就順理成章地進入《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從而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主動地去探索知識規律。
3. 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教師要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標新立異的問題,使學生形成“凡事都要問個為什么”的心理趨向。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中,通常是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長方形,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上課時,注意留一定時間讓學生思考。在學習《三角形面積》時有學生就提出:“能不能利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呢?”這一提問,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就發散了,也很快找到答案。這樣拓展思維空間,運用轉化方法進行解疑,從而讓學生在質疑、解疑過程中自主探索發現,培養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4. 鼓勵質疑問難,從“分析與解決問題”到“發現與提出問題”。
質疑是創新的基礎,樂于質疑問難的學生正積極參與新知識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反思常規解法,捕捉“問的契機”,不但敢問、會問,而且還能發現與提出新問題。例如,在教學《鉛筆有多長》一課中,認識尺子時,讓學生自己觀察尺子,問:你發現了什么?你想學什么知識?通過觀察、思考,有的說:“為什么有大格還有小格?”“尺子上的大格和小格分別表示的長度是?”……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引導學生從分析與解決問題,到發現與提出新問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這是基于時代發展要求之下的數學教育的魂。
總之,有問題,才會有思維;有問題,才會有求異;有問題,才會有創新。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把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是教師教會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促進學生智能發展和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曉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
[2] 盛亞娟.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