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常平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與深入,學生的自悟教學已經成為目前廣大教育者極為關注的一個特色學習方式。自悟在數學教學中有著極大的意義。但是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參與性。自悟是一種思維能力,是指人們采用抽象的視角來判斷事物的能力。而數學是一門具備抽象性、宏觀性及準確性的學科,自悟對于數學學科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學生應該具備自悟的能力,并且使用這種能力來學習數學知識。本文闡述了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悟,實施數學深度教學。
【關鍵詞】 自悟 ?小學數學 ?深度教學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不僅對數學的熱情程度低,而且對于抽象的數學公式與數學概念難以理解,最終導致課堂中的內容沒有學會,作業中的錯誤不斷。這些都是數學教育工作者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很難掌握一項知識的同時又很容易將其忘記,這樣不僅對于課堂的教學質量有影響,而且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也有著威脅。深度教學是指教師在深刻理解所教授內容的基礎上,利用一定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從思維、認知、評價、效果、方法等維度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所學習的內容。相對于普通教學,深度教學更加追求教學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自悟是一種心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悟。很多學生雖然參與了各式各樣的學習互動,但是在獨立思考問題時,依舊很難進行思考與領悟。在學習新的知識后,需要根據舊的知識經驗,將新的知識融入到腦海中。“悟”便是要求學生進行自悟,并將知識進行內化,接著才能在將來的數學題目中有效地使用它們。因此,學習數學是離不開內部的思考的,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幫助學生進行自悟。
1. 構建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用”中悟。
數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數學應該與生活相連,使得學生將已經學習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數學學習是一門需要重視已有經驗的課程,因此,在數學教學的設計中,教師應當將數學學習與生活情境相連接,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悟出使用數學的經驗,喚起其已知的數學知識,從而為學習新的知識做好鋪墊。例如:教師可以展開購物情境的教學,購物情境便是將數學題目中的數字代入到生活購物中去,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也很好對知識進行轉移內化。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多使用這類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并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計算。如,小張的媽媽給了小張200元錢,讓小張去買些水果回家,水果攤的香蕉10元錢一斤,橘子20元錢一斤,蘋果15元錢一斤,那么小張可以買多少蘋果、橘子、香蕉?這道題目看似簡單,但是卻有著多個答案。像這種類型的題目,能夠充分發揮其情境作用,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購物中,學生也會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接著,教師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的答案說出來,這樣不僅給其他學生起到了參考的作用,也使得自己能夠看到別的同學的想法,使得數學知識得以內化。
2. 提出核心問題,引領學生在“思”中悟。
提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一種策略方式,問題作為數學學習的核心,其主要目的是為驅動學生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關于基礎數學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教師需準備幾個具有研究性的問題,將其作為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開拓的重點。好的問題不僅能夠鞏固學生曾經學過的知識,還能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例如:雞兔同籠的問題,雞兔同籠是一種能夠控制其難度的題目,隨著已知條件的變化,解題的難度也會發生改變。首先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簡單的運算:雞兔同籠共有30個頭、88只腳,其中雞腳有32只,那么兔子有多少只呢?在這道問題中由于雞腳總數、總共頭數、總共腳數都是明顯的已知項,而只有兔子的數量是未知項,那么這道題目的難度自然也就變得更加簡單了。學生只需要經過計算,便能夠得出兔子有14只。計算流程為88-32=56,56/4=14(只),從而得出兔子有14只。而加大難度的話,只需要將雞腳的數量抹去,難度也就得到了提升。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多設計一些困難的題目,讓學生層層遞進地學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知識,還能從中學會新的計算方法,從而使得知識內化,達到自悟的效果。
3. 嫁接知識經驗,引發學生在“移”中悟。
學習,實際上是一種思維的活動,而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離不開自我的思考以及曾經積累的數學經驗。在心理學中,知識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悟時,應重視學生曾經積累的數學經驗,喚醒學生曾經的知識經驗,利用知識遷移,讓學生將這些經驗作為解答問題的工具,從而不斷進行自悟以及思考。將新的學習經驗與舊的學習經驗相互重疊起來,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達到將新的知識內化、舊的知識鞏固的目的。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將知識嫁接在經驗上,并且引導學生發掘有用的經驗。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課的內容時,三角形是有高的,但是三角形有幾條高?它的高是哪條?這些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并不是很好理解,在教學正方形與長方形時,它們只有長和寬,而正方體和長方體才有高,但是三角形怎么就有高了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復習一下關于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并且根據學習這些圖形時的經驗來找到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從一個頂點到它對邊的一條垂線,這就是三角形的高。用文字來表達其實并不算很復雜,很多學生在看到這條概念時,認為它就是一條死概念,只需要背下來就行了,但是這樣是無法完成知識內化的。其實學生對“高”并不缺乏認識,在日常生活中盡是一些立體的東西,但是如果引出從前學過的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理解,還能使得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鞏固一下舊的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學生進行自悟與知識內化,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效果。
4. 親歷實踐操作,引致學生在“做”中悟。
數學教學是需要進行體驗與實踐的,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的感悟將會使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并且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只有通過內心的感悟以及自己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會得到真正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的東西,才會沉淀到人們的內心深處。因此,在進行如此抽象的數學學習時,教師應給予學生親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一些課件,讓學生知道半徑、直徑以及圓的基本特征。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親手畫一些圓,并且在畫圓的時候進行自悟,看看能夠獲得一些新的知識。通過這樣小小的課堂活動,便能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為自己講解知識。在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量一量、折一折,通過這樣的探索方式,學生便會自己發現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使得學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將新的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將這些知識進行合理地使用。這樣的實踐性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自悟,在研究與探索中得到知識。
5.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自悟教學不僅需要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還需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愿意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而這些都需要通過教師的幫助才能真正達成,教師需要通過情景創設、提出問題、設計經驗引導、進行實踐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步入數學的大門,幫助學生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通過自悟,將舊的學習經驗與新的進行結合,并將知識內化至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得將來需要使用時,能夠快速地找到需要的知識點,并將其使用在解決問題上。通過培養學生自悟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 荀光玲.小學生“自悟”方式在數學深度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36(20):113.
[2] 孫志新.“自主+合作”,成就小學數學互動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6,20(3):108.
[3] 范荷梅.在思辨中自主感悟——小學數學教學思維培養的引導[J].數學教學通訊,2017,01(4):59-60.
[4] 楊建芬.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J].現代農村科技, 2016,3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