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婕妤
【摘 ?要】 小學美術教育,要先進行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們能夠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真正走向創新性學習,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那么,作為美術教師如何在美育領域里探求美術教學創新的有效性呢?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是美術教師在創新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美術教學 ?教學創新 ?創新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先強調轉變教育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組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臨摹,學生始終處于模仿之中,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學生最終淪為一個模子里制造出來的匠人。新課改后這種教學方法已經“黯然失色”,新課改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人感受組織教學,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內在發展需求和美術教學相吻合,以實現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最終向創造性的藝術人才發展。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就美術教學創新我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情感交流
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最為值得尊敬的人之一。尤其是課堂上,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賞識,希望成為教師最為親近的人。因此,教師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有助于彼此交流情感,有助于課堂上知識技能的傳遞。但是,不少教師總是將自己放在較高的地位上,甚至成為了課堂的主宰者。當學生完成了相應的美術作品知識,教師只是認為學生完成了自己應該完成的作業,沒有深入理解學生的期待情感。這樣的美術課堂,會讓學生感到非常的壓抑,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課堂的活力,不想與美術教師充分進行情感交流,所以不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的熱情與感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付出自己的真心,這樣才能真正打動學生,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心中的風景》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情感進行了很多的揣摩,學生心目中留下的風景片段很多,但是母親是一個永恒的主體,因此我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相應的改編。當我進入課堂的時候,我穿著廚師的服裝,學生感到非常的驚訝與不解。然后我通過大屏幕展示了母親在廚房辛勤勞作的圖片。學生瞬間知道我想要表達的主題,都陷入了沉思。我接著展示了廚房里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各種廚具,以及常規的操作。因此,我詢問同學們,母親在廚房勞作的樣子是不是也是“心中的風景”。同學們頻頻點頭,我知道這樣的情感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們一同討論了在廚房中應該如何展示出最美的風景來。學生的心情放松了,輕松愉悅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務。在即將下課的時候,我隨便挑出同學畫的幾幅畫與同學們討論,同學們積極主動投入到探究中。這樣的和諧關系,讓學生真正找到了課堂中主人公的感覺,從而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課堂是師生雙邊學習交流的平臺,教師只要把握教學實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才能促使學生借助于美術課堂進行情感體驗。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體驗美好的情感。情感目標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創設教學情景,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要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情感能力。
比如,在教學《窗外的景色》這一課時,我先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了一段視頻,主題是關于我們居住環境的畫面,也就是我們通過窗戶觀看到的圖景。然后,我引導同學們去感知小時候夢想到的窗外景色,其實就是引導同學們去感知我們的生存環境。對每一個同學來講,窗外的景色都是美麗的,都是值得向往的。但是,我又為同學們展示另一段視頻,主要是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各種各樣的污染,各種美麗的景色正在逐步消失。從同學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們對當前生活環境的擔憂。在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景之后,我讓同學們在對窗外的景色進行繪畫。我知道,如果我沒有創設這樣一段教學情景,同學們說作的畫一定都是一個模式,都是對美好景色的描繪。但是,當我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景之后,不少的同學肯定會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當前的生活環境中。果不其然,當學生將他們的作品交到我手中的時候,我看到描繪窗外美麗景色的同學,以及描繪保護當前環境的同學。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可以充分促進學生去體驗相應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
三、生活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人教版小學美術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內容,涉及到的學習領域十分廣泛。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聯系在一起,有效地擴展學生的知識,拓寬同學們的美術視野。但是,在這么多的教材內容中,教師怎么樣才能將最為精華的知識以及技能向學生們傳遞,讓學生充分感知到美術學習的魅力呢?因此,教師就要思考如何讓美術課本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美術的藝術性。為了讓學生充分領會到教材內容凸顯出來的藝術特色,教師可以借助于相應的教學內容,選擇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材料,增進學生的美術理解。
比如,在對學生進行簡筆畫這部分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就先對簡筆畫的線形勾畫等基本知識進行了講授,在講解完成之后,我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同學們回家去仔細觀察一種動物的形態,在進行了充分的認識之后進行簡單的臨摹。同學們對這樣的美術任務是非常感興趣的。
總之,興趣是萬物之源,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釋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同時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空間。在教學中牢記教兒童畫畫是手段,培養開拓型人才是目的,充分相信孩子的創造力,努力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去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只有在美術教學中不斷創新教法,充分發揮美術的審美、認識、教育三個功能,才能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才能培養更多的學生具有良好的藝術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