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林
摘 要:實施循環經濟有利于節約資源和減少能耗,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可以實現從單純依賴原生資源轉變為原生資源和再生資源并重,對緩解資源緊張局面、保障我國經濟安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文章通過探討國內外有關循環 經濟的研究系統 總結了有關循環經濟的一些概念、特征、 發展模式等問題,并通過介紹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優秀案例,結合本國國情給出國內發展循環經濟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生態園區
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 規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清潔生產、市場機制、社會調控等方式,組織成為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在生產生活中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旨在最終實現環境、資源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模式。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可以從技術和經濟兩個層次界定。技術層次,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相融合,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高效率地節約使用資源;在經濟層面上,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需要把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循環過程中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
一、實施循環經濟的意義
實施循環經濟有利于城市建設,在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盡早實現能源消耗的“零”增長。實施循環經濟有利于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我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具有后發優勢,有利于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據分析,目前我國家電產品保有量巨大,僅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就分別達3.5億、1.3億和1.7億臺,今后每年至少要有1500萬臺左右家電、500萬臺電腦和上千萬部手機進入淘汰期。再生資源回收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將再生資源有效、及時地回收,才能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發展模式,真正實現資源的有效循環。有關專家指出,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循環經濟發展的成敗。
二、循環經濟特征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
二是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將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在生產過程中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提倡物質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三、各國循環經濟發展趨勢
(一)日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紀初,提出“環境立國”戰略,即創建循環型社會的國家目標。消費者報廢電器時應支付廢舊家電收集、再商品化等有關費用,廢舊電器經過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產 企業。資源循環利用率如空調為78%,電視為73%,冰箱為59%,洗衣機為56%。日本力爭資源回收率達100%。從家電中回收的玻璃、銅、鋁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產品。
(二)德國 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德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和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1996年又頒布《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確立產生廢棄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擔治理義務以及政府與公民合作三原則。家庭廢棄物利用率從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業,95%的礦渣、75%以上的粉塵和礦泥,以及至少有2000萬頓廢舊鋼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廢棄物處理成為德國經濟支柱產業,年均營業額約410億歐元,并創造20多萬個就業機會。
(三)美國 美國1976年就制定和頒布《固體廢棄物處置法》。2003年,美國城鎮產生的廢棄物為5.5億t,回收利用率達到40%。在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中,紙張為42%,軟飲料塑料瓶為40%,鐵制包裝為57%。
(四)歐盟 歐盟實施的家用電器回收辦法,規定商業界必須回收90%的廢棄電冰箱及洗衣機,并將此類大型電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產利用。在個人電腦方面其回收比例則按產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
四、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應采取的對策
第一,進一步深化對循環經濟的認識。深化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認識,提高全民族的發展意識和環境意識,這對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繼續深入探索問題,創新宣傳方式,深化宣傳效果,擴大宣傳覆蓋面,在全社會倡導低碳節約、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的生活方式;譬如,建立一個循環經濟日,使居民能夠真正在那天通過舉辦的具體細化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的節能,減廢的方法來意識到循環經濟,也使他們明白循環經濟并非與他們無關,循環經濟的實施意味著他們可以生活在一個污染更少的環境中。
第二,加大力量進行研發,多培養相關的人才,使其能夠真正制定出符合各個區域的適合的方針政策,解決我們一味的模仿所帶來的弊病。
第三,相關政策待遇的引導。由于目前我國正處在循環經濟開展的初期,因此國家可以通過加大力度建立循環經濟試點以及對開展循環經濟的地區或企業提供一些適當的優惠政策的方式來推動其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企業真正意識到循環經濟的益處,更加積極主動的結合本地區本企業的生產特點來落實規劃循環經濟的實行。
第四,各級政府機關應該通過系統的思想和方法,提出符合整個地區的一個發展的規劃與戰略。明確循環經濟進行的思路,目標,步驟以及相應的經濟法律政策,來引導該地區的循環經濟的發展。
第五,在各地的經濟結構中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關閉環境污染大、工藝落后、浪費資源的企業,利用清潔生產的技術改造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設備,并且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減排的高新技術產業。
五、結語
實施循環經濟有利于節約資源和減少能耗,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國必須結合實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
參考文獻:
[1]王曉燕.試論循環經濟視角下的環境成本控制[J].現代財經,2015(2).
[2]張美姜,侯文哲.煤炭環境成本控制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