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淑玲
摘 要 專業行業高職是經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批準辦學,隨著政府機構體制改革,這些高職院校逐漸由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代為管理。學校領導的人事、經費、日常制度和財務管理等都得按照主管企業的要求,教育教學業務則由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業務指導。作為一種優質教育資源專業行業辦學能夠更高效地開展高職教育教學,本文就高職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的困境做了縝密細致的剖析,同時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改革策略思考。期待可以為相關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 高職財經類 專業行業辦學 現實困境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12
Reflections?on?the?Practical?Dilemma?and?Reform?Strategy?of?Higher
Vocational?Finance?and?Economics?Professional?Industry?in?Running?Schools
JIANG?Shuling
(Hunan?Financial?&?Industrial?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Hengyang,?Hunan?421002)
Abstract Professional?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s?approved?by?the?State?Education?Administration?department.?With?the?reform?of?government?institutions,?these?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re?gradually?managed?by?large?state-owned?enterprise?groups.?Personnel,?funds,?day-to-day?system?and?financial?management?of?school?leaders?must?be?in?accordance?with?the?requirements?of?the?competent?enterprises,?while?education?and?teaching?business?is?guided?by?the?local?education?administration?department.?As?a?kind?of?high-quality?educational?resources?professional?profession,?running?schools?can?carry?out?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eaching?more?efficiently.?This?paper?makes?a?careful?analysis?of?the?difficulties?of?running?schools?in?higher?vocational?finance?and?economics?professional?profession,?and?puts?forward?the?reform?strategy?of?keeping?pace?with?the?times.?It?is?expected?that?valuable?suggestions?and?references?can?be?provided?for?relevant?decision?makers.
Keywords finance?and?economics?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running?schools?in?professional?industries;?realistic?dilemma;?reform?strategy
1高職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面臨的現實困境
1.1?教學模式傳統,與職業標準對接困難
與工科專業相比,財經類高職院校依然沿用這傳統的教學模式,缺少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有些學校為了彰顯與國際接軌,只是將學習系統生搬硬套,原封不動的拿來照用,沒有以人為本地考慮到文化差異和個性化需求。在沒有進行本土化創新和改革的情況下,課程系統混亂。在沒有建立新的教學系統之前將原有的教學程序打亂,教學內容重復交叉的情況屢見不鮮,課程作業與職業對接聯系困難,教學內容脫離財經管理實際。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現象沒有改革創新,無法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參與性和主動性。教師為了工作而工作,灌輸教學有余、啟迪互動不足;一視同仁有余、因材施教不足;理論授課有余,系統創新不足,如此做法,很難使學生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1.2?培養方向不夠明確,難以滿足社會就業需求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財經類高職院校還處在故步自封的思維狀態中,缺少對市場的調研、對自身教育類型的定位和對就業導向的預估,對人才的培養方向出現模糊感,難以滿足市場和社會需求。所謂地?“術業有專攻”,同是財經管理專業,課程系統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出入,具體教學內容相差無幾,但是,在學員培養結果上就會出現普通學員、高素質技能型學員、高技能應用型學員等云泥之別的結果。究其原因,可以認定是對于專業調研不夠,沒有弄清楚時下的就業求職和社會需求的方向,導致財經類高職院校畢業的學員眼高手低,有的不能保證專業對口就業,有的不能頂崗坐班。一方面是買方市場“鬧人荒”,另一方面是賣方市場“人力資源過剩”。這些只有在財經類高職院校培養方向明確后,才能夠得以改善。
1.3?培養模式表面化,互惠機制待完善
財經類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是簽訂了所謂的“頂崗實習協議”的,但是,這種協議實質性內容不強。由于學員的素質良莠不齊,院校對企業的需求也不夠重視,很難為企業交上滿意的服務答卷,導致企業逐漸消失了與財經類高職院校合作的主動意愿和積極性。再有,這種沒有約束力的協議,在企業看來只是一種形同虛設的走過場。為了簽協議而簽協議,出于對學校的禮節和理論支持簽署的這種協議完全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既沒有法理意義上的執行約束,也沒有院校和企業雙方長期合作的互惠互利機制,很難將合作關系長久、可持續發展。加之,財經管理類專業還涉及到崗位保密要求,這也是企業不得不考慮的運行實際,為了顧全雙方利益很難安排學員頂崗坐班實習,只能安排部分學生協崗實習。這種培養模式無法體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質內涵,無法體現工學結合的具體方式,如何頂崗?頂什么崗?有無具體考核內容和標準?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表現出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1.4?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待提高
對于財經類高職院校而言,能夠擁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師團隊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保障。只有理論或實踐一樣能夠稱道的,很難適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開展。現存教師隊伍的授課者,一些是職業資格證書與所教授的專業不對口,一些是教師在取得職業資格后根本沒有企業從業經歷和工作經驗,而從企業聘請來的教師,經驗有余,理論不足。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本身就應該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操作能力,才能夠為學員講清行業形式及發展前景和企業的工作標準及原理。
囿于傳統思維模式,財經類高職院校校內的實驗室、實訓室和基礎建設亟待加強。設備配套設施亟待完善,沒有按照標準化教學配置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既沒有科學樹立人才培養的觀念,也沒有將行業科技前沿設備和硬件置辦到教學實際中的實力,更沒有執行行業標準、企業理念和CIS戰略建立實訓基地,也沒有遵從企業的職業規范、道德、操守改善實訓室教學設備和營建實訓基地的職業氛圍。凡此種種,很難培養具有高、精、尖綜合職業能力的人才。
2高職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的改革策略思考
2.1?以對接就業崗位為培養目的,完善“教、學、做、練”教學體系
當前,高職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核心應當是構建并完善對接就業崗位的人才培養體系。以高素質、高技能、高創新的“三高”為培養人才的標準,以高職院校所在地的經濟發展為契機,以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依據,加強建設財經專業特色,明確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教、學、做、練”教學體系。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培養能力和技能為主線,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才能保證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合格人才。
通常情況下,財經管理類專業行業辦學大多是以完成工作項目或達成工作目標為導向開發課程體系。以杭州市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他們在教學環節中將《采購師國家職業標準》、《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等行業標準有機融入,將各行業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和課程內容進行銜接和結合,以校企合作形式構建崗位能力逐步升級的課程系統,以優質管理為核心課程,在傳統課程的改革創新上絞盡腦汁,通過引導講授、案例分析、大腦洞開等能夠引起學員興趣和互動的教學方式在實訓室中開展實踐教學,將“教、學、練、做”科學結合到一起,使學員能夠身臨其境,做到模擬演練和真學真練,為日后工作實踐奠定精神準備和實踐基礎。
2.2?明確培養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高職財經類專業教育必須確培養目標,確立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培養方案,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以能力為本位,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具備勝任崗位資格的高素質人才。特定崗位(組)的職業能力需求有其內在層次,課程職業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也必須有相應的層次。課程教學的內容可以根據這種“層次”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塊。
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有必要聘請業內專家、企業骨干和行業帶頭人組建指導委員會,通過社會調研、企業走訪、市場論證等形式,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在做好優化專業結構工作的同時,時刻關心且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動向。在教學實踐中,做到授課內容與培養目標一體化,職業標準與行業標準對接化,培養規格與培養目標明晰化。切實努力為社會和市場輸送具有優秀專業技能、良好職業道德、高超指揮協調能力,一定計劃、組織技巧,能夠在工作一線從事業務核算和財經管理的復合型高端技能人才。
2.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健全長期互惠共贏機制
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應該首要考慮到服務企業的能力,以貢獻求生存,以價值謀發展,通過加強校企聯手協作,開創且完善互惠共贏的長效機制。以杭州市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他們通過與“海爾集團”、“哇哈哈集團”等大型企業合作。在建立“校中廠”實訓基地的職業氛圍中,開展企業員工培訓,學員頂崗實習,物流倉儲、運營實訓及崗位教師實操等形式的校企合作。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有必要秉承“高筑墻、廣積糧”的指導思想與若干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建立人才?共育、師資共享、校企共贏的長期有效合作機制。
2.4?樹立“學以致用”理念,提升執業能力
為了切實保證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需要為學員提供專業技巧嫻熟、實際操作經驗豐富、理論教學水平扎實的教學團隊。有必要將有提升自身業務技能和發展意愿的教師下派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打造專家型教學團隊,確保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人才培養模式能夠順暢進行,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學以致用,將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要素融入辦學、教學中,創建學做一體化教學環境,切實為市場和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
3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的困難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分別是行業同社會環境的不適應,以及職業教學模式的陳舊。具體原因包括:職業標準對接困難;難以滿足社會就業需求;培養模式表面化以及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等。通過上述分析,改革高職財經類專業行業辦學的有效策略就需要由此出發,從培養目的和培養目標上面,結合校企合作,實現對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執業能力的提升。最終,達成了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對高職財經專業進一步優化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韓永強.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及其國際比較[J].職業技術教育,2014(28).
[2] 廖明嵐,賀武華.從新制度經濟學視角審視高等教育制度變遷體系[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3] 陳尚,唐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現狀及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8(10).
[4] 劉仕輝.加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策略思考[J].教育與經濟,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