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霜


摘 要 當前,社會和企業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尤其對于以應用型人才為主要培養和教學目標的獨立本科院校來說,僅僅是培養專業知識強,專業能力突出的學生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獨立本科院校認識到培養學生專業英文能力的重要性。雙語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劇增。因此,調查研究獨立本科院校雙語教學的模式、效果頗具現實意義。本文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為研究對象。在基本簡要闡述當前獨立學院雙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分析總結我校雙語教學的現狀。通過對本校學生的定性以及部分專業學生的定量分析,總結當前我校雙語教學現狀,發現我校當前雙語教學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一點建議。
關鍵詞 雙語教學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13
Current?Situation,?Problems?and?Suggestions?of?Bilingual?Teaching?in
Tianhe?College?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
WU?Shuang
(Tianhe?College?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540)
Abstract At?present,?the?demand?for?compound?applied?talents?in?society?and?enterprises?is?gradually?increasing.?Especially?for?the?independent?undergraduate?colleges?with?the?main?training?and?teaching?objectives?of?applied?talents,?only?the?students?with?strong?professional?knowledge?and?outstanding?professional?ability?cannot?fully?meet?the?needs?of?enterprises.?More?and?more?independent?undergradu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recognize?the?importance?of?cultivating?students'?professional?English?ability.?Bilingual?teaching?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Therefore,?it?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to?investigate?and?study?the?mode?and?effect?of?bilingual?teaching?in?independent?undergradu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is?paper?takes?Tianhe?College?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as?the?research?object.?On?the?basis?of?briefly?describing?the?current?situation?of?bilingual?teaching?in?independent?colleges,?this?paper?analyses?and?summarizes?the?current?situation?of?bilingual?teaching?in?our?university.?Through?the?qualitative?analysis?of?the?students?and?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some?professional?students,?this?paper?summarizes?the?current?situation?of?bilingual?teaching?in?our?school,?finds?out?the?current?problems?of?bilingual?teaching?in?our?school,?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
Keywords bilingual?teaching;?problem;?suggestion
0?引言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定性加定量分析了一些雙語教學相關問題,包括雙語課程數量,雙語課程開設時間,雙語教材的使用,外語在授課過程中的使用域值和運用度,外語在課件及教學資料中占比,外語是否需要根據不同授課時間進行遞增,雙語教學整體效果等幾個主要方面。主要方式是通過網絡(問卷星)發放問卷針對獨立本科院校師生進行調查。主要研究對象是本校師生。回收問卷共181份,?其中33人認為無需在自己的專業開設雙語教學,最后有效答卷為教師(7份),學生(141份)。除此之外,在定量研究的基礎上,為了深度分析說明一些問題,如為何有的專業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在本專業進行雙語教學,還組織了我校(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的一些同學(分別來自于外國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電子信息與技術學院,工程學院)進行了座談訪問,作為定性研究數據進行研究。
1?雙語教學現狀
從2003年教育部“8號文件”第一次提出并明確?“獨立學院”的概念開始,獨立學院已發展了十余年,其新型的辦學模式和機制滿足了社會逐漸增長的部分教育需求。而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獨立學院來說,更能滿足社會企業需求的高素質雙語復合型人才成為了其培養學生的主要方向。
在這個大的趨勢之下,我校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也開始逐步重視雙語人才的培養,開展雙語教學也被提上了議程。2013年,我校根據各學科專業的情況,率先在經濟管理學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雙語課程。首先選取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主要考慮到,社會和企業對國貿專業學生英文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且該課程是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該雙語課程一經開設即受到學生好評。學生通過學習在掌握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提高了專業英文的應用能力。因此,隨著不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教師進入我校,雙語教學開始逐步普及。首先雙語教學課程數量有所增加。除此之外,雙語教學課程不再集中在專業核心課,而是根據需要,逐漸在一些應用能力強的課程上面進行了雙語教學。更重要的是,雙語課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根據不同的教學時期,有邏輯性的根據課程上下的銜接關系增加了相應的雙語課程。本文將就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歸納分析:
1.1雙語課程開設時間和數量
如圖1所示,絕大多數雙語課程是在大二時期開設,且隨著年級的增長呈現遞減趨勢,在大四學期中開設的雙語課程最少,出現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原因是大四學期課程總數量減少,僅9.39%的同學反映大四整個年級還有理論授課。考慮到學生的實習需要,我校縮減了課程數量。部分其它獨立院校學生表示在大一階段就開設了雙語課程,其可能原因是因為該院校較為重視雙語教學,且雙語教學發展的較為成熟。
關于雙語課程的開設數量,58.78%的同學認為滿足了要求,41.22%的同學認為不能滿足自己的雙語課程需求,需要進行增加,并對具體增加幅度給了數值。大部分同學認為雙語課程需占總課程總數的50%(含50%)以上,少數同學甚至認為雙語課程需要占總課程的60%~70%。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同學表示,所有的專業類課程都應為雙語教學。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因素,首先社會對該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英文能力要求較高;其次,該專業很多理論是外國理論,且幾乎所有的實務操作(如單據繕制,外貿函電等)都需要用英文進行。因此,對于此類專業課的雙語教學是學生感到迫切需要并直接受益的。
1.2雙語教材資料
如圖2所示,當前雙語課程75%都是選用的雙語教材,少數(37.16%)選用的是全英教材,僅有15.54%選用全中文教材。雙語教材的選用與雙語教師的水平和學生英文能力密切相關。針對學生英文水平較高的專業,如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專業(國貿方向)。此類專業學生英文水平較高,社會對其專業英文能力要求較高,專業課接觸的專業英文較多。選用雙語教材時可依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適當選用全英教材或雙語教材。而對偏理工科類的專業進行雙語教學時,可適當選擇中文教材或雙語教材,便于學生理解。
針對現有雙語課程的教學課件和學習資料,數據顯示大部分是中英文雙語交替(54.05%),少部分是全英(14.19%)或者中文為主,少量英文(10.81%),20.27%是英文為主,少量中文。數據表明對于雙語教學來說,雙語教材及中英文雙語交替的教學資料是雙語教學的首選,在考慮到學生專業,學生英文接受能力等情況下,適當的調整外語在教材及教學資料中占的比例。對于英文接受能力較高的專業可從雙語教材資料向全英教材資料過渡。而對于專業英文能力不強,接受能力低的學生來說,可從全中文教材資料逐漸增加外語比例至雙語教材。
1.3?雙語教學效果
(1)雙語教師外語能力。學生對雙語教師外語能力的滿意程度平均得分7.67分,也就說明了大部分學生較為認可其雙語授課教師的外語能力。也側面反映了現階段雙語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大部分老師的外語能力能夠勝任本專業的雙語教學。
(2)雙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外語情況。該題目設置了效度檢測,有兩題類似的題目(第11題和第25題)分配在不同區域進行了檢測。對于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外語的比例,針對學生的滿意程度來說平均得分7.1分,僅有少數學生不滿意教師使用的比例。對于雙語教師外語使用情況是否滿足需求,75.68%的學生表示能夠滿足。前后證明我校學生對當前雙語教師外語使用情況較為滿意。但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比例要合理分配,應該根據不同授課時期和內容進行合理的增加和遞減。
(3)雙語教學效果是否比非雙語教學效果好。83.11%的同學表示雙語教學的效果要比非雙語教學好。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們已經認識到了當下企業對于專業英文能力的要求。尤其對于類似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其對專業英文能力要求相當高,很多專業的術語和條款都是用英文進行表達,幾乎所有的單據全部需要用英文進行書寫。雙語教學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盡快了解一些專業知識,且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令人意外的是,偏理科類的專業學生也對開展雙語教學表示出了興趣。例如,對于如電子信息工程等理工科類的專業來說,他們日常中也時不時接觸到英文的軟件操作系統,此時進行雙語教學,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對當前雙語教學效果是否滿意。我校同學對雙語教學效果滿意度的平均得分為6.89。這表明大部分同學對當前我校雙語教學情況較為滿意。
2雙語教學域值和運用度
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外語運用度,具體來說就是外語投放在整個教學環節的比例到底多少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確切的。因此,還要提上研究日程的就是外語運用的域值,也就是范圍,外語應該在一個什么范圍內進行運用是首要明確的目標。業界有許多學者對此開展了研究。顧立志(2006)認為雖然理論上外語運用度的域值是0%~100%,但是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將其縮至30%~80%。至于外語運用度,顧立志(2006)分別采用外語占比30%,40%,50%和60%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在外語占比為30%和40%時,學生表示能夠理解,30%較為輕松,而60%較為吃力。最后,顧立志(2006)總結外語運用度受多方因素影響,故而針對具體的課程需要進一步用公式確定具體的外語運用度。馮翔等(2008)通過在第二軍醫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選擇平行班級并進行了實證研究后進一步將上述比例縮小到20%~50%,同樣也未具體說明外語運用度的分配問題。當前業界以獨立本科院校為研究對象來調查研究雙語教學外語運用的域值和外語運用度調查相對較少。
根據研究結果,本文也總結了本校學生能接受的外語運用度情況。結果顯示,在不同的授課時期,學生能夠接受的外語運用度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同學們皆表示外語投放的比例應隨著授課時間呈現遞增趨勢。這也是和我們得到的數據相吻合的。
數據表示,在大一上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10%~30%,在大一下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20%~30%,在大二上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30%~40%,在大二下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30%~50%,在大三上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40%~60%,在大三下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50%~70%,在大四上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70%~80%,在大四下學期,學生可以接受的外語運用域值為70%~100%。然而,教師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并未根據不同的授課時期分配不同的外語運用度,而是根據教師個人情況,集中在20%~50%之間。然而由于樣本數量較小,所得出的數據代表性不足,關于外語運用度域值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進行分析。如何根據學生英文情況,構建一個外語定比階梯遞增的雙語教學模式還需要后續的研究。
3?雙語教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雙語教學已經發展了十幾年,其在國內高校的應用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總結來看,獨立學院雙語教學發展存在的問題可以大致從幾個方面來歸納:
3.1從學生角度
從學生角度來看,當前獨立院校學生英文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是雙語教學的重要阻礙之一。當學生英文基礎過于薄弱之時,雙語教學很難開展。教師會面臨無論說多說少,學生自動屏蔽外語的窘境。這就導致教師無法脫離中英文都講一遍的情況,長期以往難以堅持。而當一個班的學生英文能力相差較大之時,教師難以制定更為切合的雙語教學模式。對于外語在課堂及教學課件及資料中的投放比例也難以協調。英文水平高的學生要求多講也無需每句話都使用中文解釋,而英文差的學生無法聽懂,導致專業知識理解發生障礙。除此之外,根據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指出雙語課堂師生互動不夠。
3.2從教師角度
當前獨立學院針對雙語教學師資的培養和發展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雙語教師培訓。會說英文和一位好的雙語教師之間并不是絕對等號。如何根據學生情況合理選擇教材,分配外語在教學資料,作業及在課堂上的應用情況都是雙語教師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重視雙語教師的培養,定期組織雙語教師進行學習且對雙語教師進行考核是發展雙語教學的重要環節。
3.3從教材資料角度
當前可供選擇的雙語教材和資料相對較少,質量水平參差不齊,也不能適應所有程度的院校。課后學習資料較少,缺乏系統的雙語學習。如果只是課上涉及一點外語,沒有系統性的課外資料輔助,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4?我校雙語教學發展的建議
(1)鼓勵我校教師進行雙語教學科研。針對雙語教材不夠,課后資料不全面等問題,我校應大力支持教師開展雙語研究,編寫雙語教材和資料。在引進國外專業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本校師生的情況,合理安排外語在教材和資料中的占比。
(2)因材施教,分層次分階段開展雙語教學。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和接受能力,分不同的授課時期和授課科目來投放相應的外語比例。根據數據顯示,學生們期望外語比例在相應學期間進行階梯式遞增。甚至于在同一學期同一科目的不同教學周內進行合理遞增。學生的外語能力是可以被激發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倘若一個學生能接受的外語投放比例為60%,并不代表從一開始就投放60%。這是一個逐漸增長的過程。從高中教育轉到本科教育的學生擁有用英文理解相關專業知識的能力,然而他們一時之間很難適應雙語教學的模式。因此,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引導他們激發此種能力。
(3)增加師生互動,創造雙語環境。如果想要增強雙語教學效果,創造雙語的環境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雙語的環境中不斷的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在項目調查中,學生反復提到雙語課堂需重視并增加師生互動。因為學生在雙語課堂上可能會比在傳統課堂上產生更多的理解性問題。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在某一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4)重視系統培養與考核雙語教師。正如上文所說,會說英語的老師不一定能成為一位優秀的雙語教師。根據數據顯示,雙語師資情況是學生擔憂的一大主要因素。也可以說是某門課能否成功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因此,定期組織開展雙語教師國外交流、進修學習或者國內培訓等活動是十分有意義的。通過各種學習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英文水平。讓教師習得更多的雙語教學模式并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應用能夠推動雙語教學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成健.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十大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4(s2):8-9.
[2] 馮翔,王志農,景在平.“過渡式雙語教學”中外科學授課模式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3):78-80.
[3] 顧立志.雙語教學中外語運用度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
[4] 王靜.獨立學院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21):98-99.
[5] 熊玲.獨立學院國貿雙語教學模式探析[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3(6):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