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歡
【摘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它強調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小學數學教學,切實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發展。文章主要針對學生主體意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融合運用策略進行了分析,旨在保障數學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主體意識;融合與體現
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前提。而要讓學生樹立起主體意識,并且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關注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切實增強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方面的自信心,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進而養成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現狀
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學生自主參與和積極探究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性條件。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教師沒能將學生主體意識有效地融入教學過程中的情況。
一方面,一些小學數學教師沒能徹底轉變自身的角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能將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激發出來。這部分數學教師更傾向于自己站在主體位置,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即便是教師盡己所能地朝著新課改的方向進行改變,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傳統教學因素,使學生缺乏足夠的發揮自身主體意識的空間[1]。
另一方面,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教學活動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歸根結底是這部分教師沒能有效引入多樣化的新型教學手段,使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尤其是新課改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等,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中選取適用于自身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合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課堂教學,是新時期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符合當前新型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學路徑。學生要在這樣的課堂中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就需要具備良好的主體意識,并將其有效地發揮出來。
(一)利用學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利用器物來探索外部世界。小學生要認識外部的數學世界,也可以利用一些學習工具來習得知識和本領。數學學具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具,可以讓小學生更直觀地利用學具來進行積極自主的探究性學習。這也意味著學生主體意識在數學課堂上的融合與運用,是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的一個重要體現,有利于學生大膽地嘗試、探索、發現、理解以及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可有效地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主動學習能力。
比如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一課的教學中,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比較抽象且難懂的內容,因而教師要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巧用學具來開展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直觀地理解相關數學知識,甚至學會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教師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巧用小木塊的擺放或者拼湊等方法探究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自主地思考長方體的長、寬、高等要素之間的關系,尋找其中的特殊數學關系,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方面的數學知識,為正確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課堂討論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課堂討論環節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意識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教師要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善于引導學生圍繞著有效的課堂問題來展開激烈的討論,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將學生的主體意識與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甚至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數學問題,這對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2]。
比如在“乘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速度和路程等要素的數量關系,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合理的課堂討論話題,讓學生能夠主動地融入到這一可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討論活動中來。例如,教師可提出問題:“‘速度是本節課的重要概念,你們能夠通過哪些例子來說明‘速度?”這一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有的學生從交通工具入手,如汽車、自行車等等;有的學生提出了光速、聲速、火箭速度等等;還有的學生提出了人的速度。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己提出的速度進行對比,可以融入“路程”和“時間”等要素,讓學生走入深度的學習狀態,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的乘法數量關系,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通過導學案教學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導學案教學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學生既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探究性學習,也可以獨立展開探究學習。導學案教學法可以運用在課前預習的指導教學中,學生可根據教師提供的導學案來進行自主預習。這一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主體意識,尤其是學生若養成了課前自主預習習慣,則可提高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效果與學習質量[3]。
比如在“乘數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導學案,在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習慣的過程中,讓學生發揮主體意識,切實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教師在導學案中可以配上圖片,讓學生看圖思考。學生可以自學的問題涵括以下幾個部分。(1)圖中總共有12盒彩筆,它們被分成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有多少盒彩筆?(2)被分開的每部分彩筆分別有多少支?這12盒總共有多少支彩筆?(3)如果列出了24×12這一乘法算式,那么其計算步驟是怎樣的?(4)是否可以將三個豎式合并為一個豎式?在這些學習任務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其中包含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和體現,有利于培養學習的滿足感與自信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主體意識,成為數學學習的主動者,調動數學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教學與學生主體意識的融合,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低效化問題亟待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數學教師要將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優化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楊再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主體意識分析[J].才智,2018(08):173.
[2]王其銀.學生主體意識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181.
[3]王麗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