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娜
摘 要 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和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核心要素,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已不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指出了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所以高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要探索新的方式、思路。基于此,本文以提高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為出發點,分析了立德樹人的內涵及其在學生管理中的必要性,然后論述了立德樹人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關鍵詞 立德樹人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74
Analysis?of?College?Student?Management?Based
on?the?Idea?of?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
XU?Lina
(Lingnan?Teachers?College,?Longnan,?Gansu?742500)
Abstract The?management?of?college?students?is?the?core?element?to?determine?the?quality?of?talent?cultivation?and?the?level?of?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In?the?context?of?the?new?era,?the?traditional?management?of?students?can?no?longer?meet?the?needs?of?talent?cultivation.?In?the?report?of?the?Eighteen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t?is?pointed?out?that?the?fundamental?task?of?education?is?to?build?morality?and?cultivate?people.?New?ways?and?ideas?should?be?explored?in?management.?Based?on?this,?starting?from?improving?the?development?level?of?higher?education?and?promoting?the?cultivation?of?talents?in?higher?education,?this?paper?analyses?the?connotation?of?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and?its?necessity?in?student?management,?and?then?discusses?the?new?ideas?of?university?student?management?under?the?concept?of?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
Keywords strengthen?moral?education;?college?student?management?work;?new?idea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過于注重教育教學的工具性價值,重在關注學生的成績、能力上,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創新能力提升,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同時也抑制了我國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作用的發揮。而在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再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將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管理的主要目標,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在立德樹人理念下,探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1?立德樹人的內涵及其在學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立德就是通過思想道德教學對學生進行指引;樹人就是通過適當的教學、以人為本對學生進行改變。立德樹人就是在培養學生具備綜合素質、高尚情操的基礎上,擁有好的政治素質和優秀品質,從而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在高校的管理與教育中,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非常重要。第一,立德樹人是學生管理工作改革的本質要求。高校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進行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育人,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價值。在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德育是非常關鍵的,要想在工作中有效的實施立德樹人的理念,離不開德育工作,只有將二者相互結合起來才能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更好的前進。第二,立德樹人是強化學生管理服務的前提。對高校來說,只有在管理工作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保證人在管理中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所以,高校在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要建立起一個服務的平臺,提高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上出現的波動以及在生活中的問題,然后進行研究分析,把實際問題和道德建設緊密的聯系起來。此外,在管理服務中要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創新能力提升為前提,育人為宗旨,構建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2?立德樹人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2.1?完善管理工作機制,實現制度育人
一是要把立德樹人的理念落實到制度中。高校是培養復合型人才、高素質的場所,學生自身的素質及修養將會對未來的社會造成影響。而要實現育人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有制度來做保障。在高校里面,各種制度是比較多的,但是這些制度沒有直接是指向育人的。其實,制度是為了管理服務的,高校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也就是管理者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因此要在制度中提高道德指引,實現制度的育人功能。二是要切實維護好學生的權益,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在制度的設計上,要將學生的合理訴求、發展前景作為主要的出發點,不能以權威者的形象,想怎么制定就怎么制定,這樣的制度就會出現物極必反的現象。此外,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學生要想真正的融入到大學生活中,大概需要一個學期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要逐步的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保證立德樹人理念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中。
2.2?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促進全面發展
立德樹人要求高校教育著眼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包括個人在知識、技術、能力上的提高,還包括其思想、品格、心理等方面的進步,即提高其認為素質和精神涵養。一方面,高校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為基本任務,這不僅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需要,科學素質、創新能力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競爭水平。另一方面,學生的素質包含文化素質、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多個方面,不同的方面并非并不獨立而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在高等院校學生的素質體系中,科學文化素質是基礎,人文素養也同樣不可忽視。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教育在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方面存在著很多不足,尤其對于一些理工類大學和理工專業來說更是如此,其與思想道德、人文素質相關的課程很少,絕大多數課程為本專業的理論課程,這無法滿足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需要,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難以真正實現,不利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也不利于其正確認識社會,其對人類歷史文化和精神創造的領悟能力較差,抑制了其身心的全面發展。進一步講,人文素養的缺失不利于使高等院校學生獲得文化上的歸屬,不利于其懷疑精神和批判意識的培養,獨立人格、堅定意志、高雅的審美情趣等更加難以獲得。如果高等教育無法實現人才培養的上述目標,則其教育模式是失敗的,無法有效培育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人文素養培育和專業知識技能教學并不相悖,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人文素養是學生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和創造的重要源泉。一方面,良好的人文素養是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的必備素質,是其不斷進步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對于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人文素養是其實現專業上進步的有利因素,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都具備較高的人文知識水平、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我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人文傳統深厚,在現代高等教育中,應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在注重專業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培養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立德樹人理念下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則。這在國際高等教育中得到了普遍認可。“百科全書式的人”是美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的基本目標,法國高等教育積極培育“不受學科界限限制的人”。日本早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就開始嘗試打破專業壁壘,消解專業意識。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社會的需求就是需要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自工業革命以來,學科分類一步步的細化,使得人們越來越不重視綜合素養。然而,學科發展并在細化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在學科進行細化的過程中,學科整合的步伐也從來沒有停止,特別是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出現并興起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顯得極為重要,這是學科分化的反作用。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就曾認為,應當對教育進行改造,應致力于培養兼修理工與人文社科的高級人才,應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高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