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恭赫
摘 要:體育以身體訓練為主要手段,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在初中階段,是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必要階段,其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本文首先對終身體育和終身體育意識的概念進行了解析,并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初中體育教學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體育 體育教學 終身體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體育社會學》一書明確了終身體育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而且學校體育將成為終身體育的基礎。在初中階段,必須要讓學生了解到健康是終身性,而不能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才進行的體育鍛煉。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強化和培養,老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手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從而積極引導中學生自覺參加體育活動,并掌握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一、終身體育與終身體育意識的概念解析
1.終身體育
終身體育指的是人接受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在一生中都自覺參與體育活動、開展體育鍛煉,讓體育更具系統化和完整化。[1]
2.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意識是指人們終生自覺、自愿參加體育活動、學習體育知識、練習體育技能的意識。[2]
二、初中體育教學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途徑分析
1.堅持以體育理論教育為基礎
堅持對學生進行體育理論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尤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始終依附于中考要求,而忽視了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終身體育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強化終身體育的意識,需要初中體育教學以基礎知識教育為基礎,讓學生可以通過集體的體育教學掌握必要的運動知識、技能和方法,使中學生在沒有了學校體育的指導后,也能夠學會運動、堅持運動,以此來促進自身的體質增強和健康發展。尤其是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發育還不夠成熟,自覺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能力不夠,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要提高對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視程度,教會學生基礎的運動方法和技能,為終身體育的培養奠定基礎。
2.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有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并在開放式教學的課堂上,以和諧、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為烘托,有效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從而形成強大的感召力,讓學生能夠自覺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首先,初中體育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承認學生在運動能力方面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目標不同的體育教學活動;其次,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營造課堂氣氛,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變為積極主動參與;第三,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關懷學生的發展,以培養運動興趣為切入點,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參加體育鍛煉。
3.創新體育教學模式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教師主要采取講授法和演示法進行體育教學,學生的參與感比較弱,所以總是被動學習,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認同度較低。因此,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創新性的體育教學模式要與終身體育發展接軌,首先,制定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保證師生間的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以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為終身體育教育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積極鼓勵初中學習參與體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從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開展體育教學、從事體育活動等環節,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第三,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時間,讓學生從理論教學的局面中走出來,提高實踐能力,從而體驗體育的樂趣,自覺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都忽視了多媒體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多媒體教學也應該被引入到體育教學中,與室內、室外體育活動充分結合,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培養終身體育意識。首先,室內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資源,教師可以選擇高水平的比賽視頻,截取精彩部分,讓學生觀賞,并現場講解,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既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又能進一步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其次,在體育活動教學環節,多媒體教學也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教師可以實現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分解后的每一個動作,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體育運動技術。
三、結束語
終身體育意識對于人一生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應該在初中階段就注意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并通過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和模式,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新教學觀念,并全面構思體育課的每一個環節,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建麗.初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28):31.
[2]李榮.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分析[J].高考(綜合版),2015(1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