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音樂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種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而調整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方法。音樂教學過程的進行、音樂教學原則的貫徹、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等,歸根到底都取決于音樂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相互關聯的動作體系。
關鍵詞:音樂教學;情緒;目標;方法
音樂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種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而調整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方法。音樂教學過程的進行、音樂教學原則的貫徹、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等,歸根到底都取決于音樂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我認為很有必要對音樂課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
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知識、技能的訓練、掌握過程,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除了相對單純的知識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體現的是對藝術的美的意識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這種審美的教育貫穿著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對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理解音樂、表達情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著重教學內容的結構
首先要講究開頭和結尾。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根據所授的內容,設計出有特色的開頭。比如:我在欣賞民族器樂曲《翻身的日子》一課中,先演唱一首《翻身道情》,直接的視覺和聽覺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引入一個美的境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結尾也很重要,切忌虎頭蛇尾,要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運用感情。教學是一門藝術,始終貫穿著感情的線索。音樂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學生聽課時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師的心理和情緒的制約,因此,教師要用愉悅的狀態上課,讓學生在美的結構中接受藝術的熏陶,獲得知識的營養。
二、創設不同的背景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是音樂課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要采用講故事、圖畫構思、情景設置、視頻、提問、配樂詩朗誦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喜歡歌曲并主動地去學習歌曲。譬如:在學唱歌曲《走進西藏》時,我提前搜集了關于西藏文化的資料,視頻等并簡單地給同學們講述一些使他們對西藏有了一定了解的情況下才教唱歌曲。學會了歌曲后我又配了舞蹈動作讓同學們對藏族舞也有了初步了解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看重教學環境的氛圍
氛圍是指籠罩著某個特定場合的特殊氣氛或情調。音樂教學課堂的氛圍應該是:活躍而不失之零亂,安靜而不失之呆板,緊張而不失之郁悶,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課堂氛圍美是傳遞藝術的無聲媒介,啟迪智慧的無形鑰匙,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在無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顯著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猝然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這時如果教師知識面廣,備課充分,就能圓滿回答學生的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課堂氣氛就會變得熱烈。
創設課堂氛圍美與教師的自身藝術修養、教育理論水平、知識結構能力直至言談舉止有一定的關系。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吸取藝術的營養。
四、理論知識與游戲相結合
過去的音樂教學注重技能訓練和提高識譜能力。課堂上,老師要用去很長時間解決識譜問題,在師生都筋疲力盡后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不但沒有使學生體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反而讓學生感到音樂枯燥無味。因此,為了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在學唱歌曲的同時也能學習到音樂的基本知識,我采用了音樂理論知識與游戲相結合。例如:在講音符、休止符的時候,教學可以先制作寫有不同音符和休止符的小卡片分發到教室的各個角落,用“學生問,老師答”的方式把音符和休止符介紹給學生,然后再“找朋友”的游戲形式讓同學們加深對音符和休止符的認識。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中學音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沒有一種是普遍適用的,這就是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方法所適用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以現代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各種教學方法的特征,選擇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要想讓一堂課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選擇和靈活運用很關鍵。
六、善于用語言美感染學生
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信息的媒介,起著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美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教學語言美有著控制、引導學生學習的 “魔力”。教師用清晰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學們的喜愛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音樂教育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要講究語言美。
七、要開展豐富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
開展音樂課外活動,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音樂技巧訓練的好機會。要使音樂課外活動能更好地開展下去,就要組織好多種形式的課外興趣小組,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開展活動。
總之,良好的音樂教學方法是我們教學上巨大的推動力。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隨時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最終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真正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和熱愛音樂。
作者簡介:李景武(1965年8月1日),男,漢族,籍貫遼寧省遼中縣,音樂教育專業,大專學歷,職稱為一級教師,遼河油田興隆臺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