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劍
【摘 要】本文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缺乏創新性、教育載體缺乏多樣性、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等問題,提出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效性的路徑:創新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載體;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平臺;融合社會資源,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高校—家庭”的全面培育模式。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多元文化? 大學生?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C-0028-03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社會不斷發展與變革,社會文化逐漸呈現出多樣性,多元文化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發展趨勢。多種文化的融會,給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多樣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得大學生對價值觀的選擇出現困惑和迷惘。我國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主流是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極思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接收各類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信息紛繁使得大學生容易受到影響,使得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念出現偏差,部分大學生存在精致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價值觀的傾向。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引起全社會和高校的重視,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途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有待提高
(一)教育模式缺乏創新性,教育載體缺乏多樣性。高校是對青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但是我國高校主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安排在思政課教學中進行,一般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高校內現行的教育模式還是沿用“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課外實踐教學”為輔的方式,課堂教學以思政“兩課”的教學為主,課外實踐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和有關單位合作,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社會實踐教學。這兩種教學模式相互配合實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出現了明顯的不足。例如,課外實踐教學大多是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生大多走馬觀花,感受并不深刻。因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方式不應局限于傳統的授課模式,更應與時俱進,注重創新,采取形式多樣、立體教學的新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對大學生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往往注重形式而忽略實效,強調理論灌輸而忽略情感教育,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傳統的價值觀教育在教育載體和平臺選擇上單一,局限于常規的幾種教育載體,例如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這只是體現在課堂教學環節,課后的信息化建設無法發揮作用,教育新媒體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難以提高。
(二)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多元文化蘊含的多元價值觀,使得大學生在價值認同、價值判斷、價值取向等方面受到越來越大的影響,面對外來多元文化的沖擊,青年大學生心智沒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出現價值觀偏差,傳統課堂教育采取單一的理論灌輸式模式,不僅不能獲得積極的教學效果,反而容易導致學生覺得理論教學枯燥、進而引發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高校傳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果無法與時俱進,教育效果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新時代,各種來源廣泛、錯綜復雜的多元文化因素,影響著大學生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如果沒有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無法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教育整合系統,只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會嚴重削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甚至會使得學生在如何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方面產生困惑。同時,傳統的高校教育大多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忽視對學生德育的培養。加上當今社會對人才界定的標準大多以學歷為主,只注重文憑卻忽視品德素質,用人單位在引進人才時候,往往以學歷和技能素質為主要的考核標準,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這種狀況使得大學生在校期間容易出現“重技能、輕德育”的傾向,很多學生只重視學習成績,不重視自身德育素質的提升,致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出現偏差,無法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構建“三維”模式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效性
(一)創新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載體。高校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通過課堂進行理論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新時代存在著明顯缺陷。簡單地采用單一教學模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無法獲得學生的認同。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獲得學生的認同與接受,不能依賴傳統單一的模式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需要積極創新教育模式,讓大學生切實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使他們在多元文化沖擊下保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判斷。例如可以有效運用社會中的真實案例進行情景教育,將社會上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實例引入課堂中,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使得學生感同身受,結合案例中“榜樣的力量”自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要不斷拓展教育的載體,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打破教學的單一模式,形成相輔相成的互動教學模式。通過思政課教學,積極利用網絡平臺,設置一定的網上學習任務,并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網絡中設置自主學習環節,分配給學生專門的賬號和密碼,要求學生登錄教學網站,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教師利用相應軟件和程序在網站后臺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實時記錄,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督查和有效指導。要突破單一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外實踐教學環節也融入網絡教學中,通過建立教學QQ群、微信群、校園BBS等網上互動模式,讓教師和學生可以便捷地利用網絡互動、交流,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于價值觀的思想動向,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在利用網絡加強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要注重減少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針對網絡信息來源廣、傳播速度快的特性,要同時建設完善的網絡信息監控中心,對網絡謠言要及時、準確地辟謠,避免大學生受到網絡信息的錯誤引導,減少學生受到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
(二)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平臺。現代社會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主的傳播新媒介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人們以前通過紙媒報紙等獲取信息,現在卻借助網絡技術從手機、電腦更快捷地獲得最新的資訊,網絡也成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陣地。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使用率逐年上升,網絡平臺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起到積極作用,并有著無限潛力,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積極利用網絡的特性,打造網絡育人的新平臺,更快更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高校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可以從新視角,結合社會發展的現狀,整合資源,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媒體宣傳平臺,在宣傳平臺上加強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傳播和發布,結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價值取向,創設滿足大學生心理需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息資源。例如結合傳統的紅色文化資源開辟專門的“紅色網站”或“榜樣人物專欄”,通過積極宣揚革命先輩和榜樣人物的事跡,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觀的內容融合在宣傳專題里。還可以建設論壇等互動平臺,在平臺上設置相關時事新聞、政策解讀、主題教育等模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滲透到網絡信息資訊中,使學生喜聞樂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時轉發有關國家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文件,結合時事熱點動態,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事件在網絡平臺上展開討論,鼓勵大學生參與討論、發表見解,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刻的解讀和認知。
高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除了課堂教學,還要借助校園文化的積極作用,結合社會時事熱點、貼近學生的認知需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地融入多樣的校園文化中,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和啟迪,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進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融合社會資源,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高校—家庭”的全面培育模式。在高校教育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應該僅僅是思政課教師的教學任務,學校里的專業課教師、教學輔導員、行政人員都要共同承擔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專業課教師在講授專業技能的同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結合起來,在授課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把專業課內容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融合,引導并培養大學生形成自主創新意識和愛國敬業的職業精神;教輔人員要周到細致地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幫助大學生建立服務理念和職業道德;行政人員要以身作則,在行政管理工作過程中引導大學生自主提高道德品質和日常行為標準。除了在課堂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還應積極組織學生到具有教育意義的基地進行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合理制定社會實踐的活動目標,在開展實踐活動過程中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大學生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自覺、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僅依靠學校教育,社會也應該參與其中,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利用新媒體輿論的影響力與傳播作用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正面引導,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社會參與的氛圍,例如可以通過由相關部門組織編寫圖文并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讀本,在社會上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正面事件等,營造起全社會參與的濃厚的價值觀教育氛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演變為一種時尚,全民參與、全民共創,在社會與學校的互動過程中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方位傳播,借助社會資源增強教育實效。
除了學校和社會外,家庭教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小覷。家長作為大學生的親人,和學生有著天然親密的聯系,大學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很大,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古時候有陶母封壇退鲊,教會孩子清白做人、廉潔為官;也有孟母三遷擇鄰,煞費苦心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更有岳母刺“精忠報國”四字,教子永以報國為志……由此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外界教育途徑難以企及的,作為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例如在生活中愛國愛黨、熱心助人,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通過自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起到榜樣作用,使得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獲得更直接、更真實的感悟。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長期性,它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教學效果(下轉第66頁)(上接第29頁)無法立竿見影,只有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因此要積極創新思維,與時俱進,將社會、高校、家庭都聯合起來,融合社會資源,建立完善的“社會—高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協作,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新模式,真正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胡婷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策略[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
[2]朱春花,任曉龍.多元文化背景下創新“四維”立體模式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文化視野,2017(5)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多元文化視野下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2016LSZ044)
【作者簡介】梁 劍(1981— ),女,壯族,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學。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