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澤紅 甘佺鑫

【摘 要】本文從廣西經濟發展現狀、廣西產業結構情況、廣西財經學院人才供需情況三個方面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社會要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就業環境、政府要促進第三產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學校要根據社會需求優化專業設置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等建議,以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關鍵詞】經濟學視角? 高校? 大學生就業? 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C-0176-03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就業的高度重視。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經濟增長速度下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高速發展,這無疑會放大就業壓力。2019年大學畢業生的規模已經上升到了834萬人,再創新高。隨著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大學生能否實現更充分就業已經是政府和社會的關注重點,也是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本文通過分析廣西財經學院畢業生就業現狀,提出促進廣西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建議。
一、廣西財經學院畢業生就業現狀
廣西財經學院2018屆畢業生人數為6808人,截至2018年8月31日,有6498人順利實現就業,就業率達到95.45%。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7.16%,專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0.15%。該校就業率排名前三位的學院分別是法學院(就業率為99.35%)、信息與統計學院(就業率為99.09%)、商務外國語學院(就業率為98.96%)。
從該校畢業生的就業地域情況來看(見表1),截至2018年8月31日,2018屆畢業生選擇在廣西區內就業的畢業生有4786人,占總就業人數的73.65%;選擇在廣西區外就業的畢業生有1291人,占總就業人數的19.87%。具體來看,區內就業人數排名前三的城市為:南寧(2893人)、柳州(276人)、桂林(273人);區外就業人數排名前三的省份為:廣東省(834人)、浙江省(51人)、湖南省(45人)。
從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看,60.91%的畢業生在私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工作,私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是吸納該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行業;14.34%的畢業生在國有企業工作,7.53%的畢業生在金融機構工作,詳見表2。
從表1和表2的數據分析情況來看,廣西財經學院畢業生就業具有較明顯的地域選擇偏好和單位性質選擇偏好,說明該校畢業生就業存在不平衡現狀。造成這一現象原因與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產業結構以及用人單位人才供需有密切關系。
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一)從廣西的經濟發展現狀看大學生就業問題
我國長期以來將經濟增長作為首要目標來追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通過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根據奧肯定律,GDP變化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但是隨著國內經濟的轉型發展,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在逐漸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廣西2016—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7.3%、7.15%和6.8%,經濟增長率的下降隨之帶來了就業率的下降,這在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上也體現明顯。此外,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部分企業出口紛紛下降,2018年底該校對50家用人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中美貿易摩擦對用人單位就業需求的影響,70%的單位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企業招聘呈負面影響,八成用人單位表示在今后三年將減少用人需求計劃。從廣西14個設區市來看,近三年來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地區生產總值居全自治區前三位,提供了更大的就業崗位空間。另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價值觀也受到地區經濟社會的影響,從工資水平、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大學畢業生更容易選擇用腳投票的方式選擇就業區域。
(二)從廣西的產業結構情況看大學生就業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將成為吸納就業人口的主要產業。第三產業中的中小微企業作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力軍,吸納了大量高校畢業生就業,該校六成以上的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廣西五成的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情況直接關系到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而目前中小微企業普遍遇到了發展瓶頸,融資難、用工難、營商環境不好。大學生經過多年的學習,往往已經不愿意去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中去求職,他們向往體面的工作,不喜歡流水線等工作,“90后”和“00后”畢業生更傾向于白領的工作,而第三產業服務業中的崗位是他們最理想的工作崗位。但是現在廣西等西部省區第三產業由于營商環境等各種原因發展緩慢,提供給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不多。
(三)從廣西財經學院人才供需情況看大學生就業問題
廣西財經學院2018屆畢業生中經濟學和管理學畢業生共有0.53萬人,占了全自治區經管類畢業生的五分之一。但從2018年進入廣西財經學院用人單位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看,2018年進校用人單位1790家,提供就業崗位37138個,大部分崗位集中在銷售、銀行柜員等基層技能型崗位上,這些崗位往往需要專科畢業生就足夠了,本科的財經類畢業生往往不愿意從事基層技能型崗位;而高層次財經類崗位數量很少,供給不足,遠遠滿足不了學校本科財經類畢業生的崗位需求,如會計等專業畢業生每年的畢業生有將近2000人,但社會需求量卻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從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看,學校2018屆畢業生中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高的專業是會計學、財務會計教育和工程造價等專業,都在90%以上;而農林經濟管理、公共關系學、會展經濟管理等專業則不理想,都在50%以下,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大部分沒有對口的就業崗位。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經濟學對策
(一)社會要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就業環境
要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流動困難、就業歧視、勞動力市場分割、三方協議維權難等問題,促進社會就業環境實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是要想方設法促進高校畢業生合理流動,通過改革大學畢業生報到證等制度,讓畢業生報到證電子化、個人檔案材料電子化,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促進高校畢業生畢業后自由流動就業。二是要在全社會營造平等的就業環境,消除社會招聘中存在的學歷歧視、性別歧視、地域歧視等現象,營造平等的就業環境。三是要破除勞動力市場分割,現實中勞動力市場分割為一級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具有工資水平高、工作條件優越等特征;二級市場則工資低、工作條件較差、就業不穩定等。此類現象極大阻礙了畢業生的求職,要破除勞動力市場中的二元分割現象,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營造公正就業環境。四是維護畢業生簽訂三方協議的合法權益。目前高校畢業生簽訂三方協議的有效期從協議之日起生效至到用人單位報到之日自行終止,在簽約中,三方協議內往往只注明了畢業生違約需賠償的違約金,但是對用人單位違約卻往往缺乏相應的違約責任,即使是有違約金的,金額也不高,但是學生在畢業時用人單位如果違約不給畢業生就業崗位了,畢業生已經錯過了尋找就業崗位的黃金時間,失去了求職的機會,已經很難再找其他工作了,這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是極大的損害,這個問題需要整個社會營造法治的就業環境,保護畢業生的合法就業權。
(二)政府要促進第三產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產業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的主要拉動力,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廣西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達10.2%,超過工業7.2個百分點,創2009年以來的同期新高。隨著智能化、自動化的發展,制造業不再僅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新消費、新零售以及新服務等新的服務體系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服務業將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政府要積極鼓勵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已經成為就業的主力軍,廣西每年有超過5成的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工作。政府要多措并舉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一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落實國家的商事制度改革政策,建立“一窗辦、一網辦、一次辦”登記審批制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新力。二是要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和壯大。下大力氣引進更多的民營企業到桂發展,鼓勵更多的本地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讓民營企業享受到政府各項優惠政策的福利,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發揮民營企業在大學生就業中的主導作用。
(三)學校要根據社會需求優化專業設置
社會總是在不斷發展,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高校需要根據社會需求變化,使高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更加適應。高校要根據社會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對已經不符合市場需求、培養的人才市場已經不需要、專業對口率不高、專業課程設置已經和社會脫節的專業,要停止招生直至暫停舉辦該專業,要培養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促進產業和專業全面對接。廣西財經學院已建立了招生、培養和就業的聯動機制,制定了《廣西財經學院本科招生計劃編制與管理辦法(試行)》,每年對學校本科專業進行綜合評分、排名,在2018年排名中,農村區域發展、文化產業管理、公共關系學、農林經濟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等專業近三年招生情況不好,近三年平均就業率在學校平均就業率以下,且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比例不到50%,學校2018年暫停了6個本科專業招生,進一步縮減了招生專業和規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學校仍然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畢業生就業和學生生源情況不斷調整優化專業設置,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四)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
要強化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注重對學生就業價值觀的引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價值觀容易受到經濟社會的影響,因此高校需要對畢業生就業價值觀進行積極引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引導廣大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成才觀,引導畢業生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到基層的廣大天地回饋社會、服務基層,實現自身價值。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對學生就業的引導作用,現階段“90后”畢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子女選擇什么工作、選擇在哪里工作,家長往往起了比較大的主導作用,良好的家風是子女成長成才的關鍵,家長要在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上對子女進行正確教育,鼓勵子女大膽追夢敢于圓夢,要在青春最美的年代拼搏奮斗,不辜負自己的美好年華,要鼓勵子女做奔跑者和追夢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本文在分析廣西財經學院畢業生就業現狀時發現,高校畢業生就業具有較明顯的地域選擇偏好和單位性質選擇偏好,說明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不平衡現狀,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去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楊柳.就業能力視角下地方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8(12)
[2]吳迪.大學生就業:愿景與現實-教育經濟學的視角[J].高教探索,2014(4)
[3]蔡翼飛,任媛.中國未來就業規模與結構預測:一個國際比較的視角[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6(4)
[4]王飛鵬.就業理論綜述與研究新動向[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9(6)
[5]付曉,陳永磊,范文潔.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
[6]蔡昉.為什么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N].光明日報,2019-03-26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2018年度廣西考試招生和教學研究專項課題“應用型本科財經類院校招生就業聯動機制探析”(2018ZJY247)階段性成果;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生態創新理念下西部地區企業綠色競爭力提升研究”(2019KY064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韋澤紅(1963— ),女,廣西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創業;甘佺鑫(1980— ),男,廣西桂平人,廣西財經學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大學生就業創業。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