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行


[摘 要]結合運籌學的學科特點以及教學經驗,按模塊化、小組化實施,在理解理論基礎之上,對抽象化的現實商業分析決策問題進行教學范式討論剖析,并提出教學改革教學過程中的目標及改進,課堂講授突出重點,教學時數及分配,并通過模塊化實施。
[關鍵詞]運籌學;教學改革;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H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9)07-0152-03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of operations research with modularization and group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aradigm of abstract real business analysis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curriculum reform ideas and Suggest.
Keywords: Operations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New Business; Application Talent Training
一、引言
“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它主要以定量分析的方法來研究管理問題,將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結合,應用系統的、科學的、數學分析的方法,通過建模、檢驗和求解數學模型等手段,研究各種系統的優化途徑和方案,為經濟管理提供決策支持,是眾多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
在商科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既要符合專業屬性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要能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特點。運籌學作為經濟、管理同數學應用密切結合的一門學科,是在研究和解決當下實際管理問題中發展起來的,而經濟、管理的不斷發展也進一步對運籌學的發展和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通過運籌學的教學實踐和改革,開發出一套符合學生知識背景與能力要求的運籌學課程體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定量分析能力,系統思維、創新思維與應用創造能力。本文將結合運籌學的學科特點以及教學經驗,按模塊引入不同的興趣案例小組,在理解理論基礎之上,對抽象化的現實商業分析決策問題進行教學范式討論剖析,并提出課程改革思路和建議。
二、研究背景
運籌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以學習效果為導向,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要求指導我們要把運籌學的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激發。通過運籌學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運籌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學生系統掌握若干運籌學的重要模型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理解它們所包含的優化決策思想;使學生了解管理工作中使用運籌學模型和數量分析方法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效益所起的作用;能初步運用運籌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最終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貴州商學院作為以經管類為主的應用型商科本科院校,在管理類專業亦開設《運籌學》課程。特別是2018年學校提出,要以“新商科”人才培養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完善“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打造特色鮮明、社會滿意的區域一流本科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運籌學教學改革趨向應用化的特點就需要更加凸顯。學界認為國內的運籌學教學需要繼續向國外學習,在課堂上引用更多的案例應用教學以突出運籌學的現實應用性的特點和要求。
三、運籌學學科與教學特點
(一)運籌學的學科特點
希利爾認為運籌學有三個基本性質:第一,多學科融合性,運用的方法吸取已有科學領域的科學方法;第二,廣泛的視野,運籌學著眼于整體利益;第三,尋求問題的最優解,這是運籌學追求的主題。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問題主要集中在:1.片面強調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結合。2.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不明確,忽略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知識的結合。3.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4.不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指導。5.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多。6.市場對商科人才能力需求與教學內容、教學效果不匹配。
運籌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多以模型原理的證明與講解為主,對應用型本科學生而言,主要目標是通過運籌學的學習掌握實際解決問題,特別是經濟管理的現實問題。因此,如何加強運籌學實踐教學,如何開發運籌學課程群以及如何使學生能力與市場需求項匹配應予以關注。
四、教學改革及模塊化實施
OBTL教學方法是高等院校教育的一個新理念,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它體現了“教育正逐步走向學習”這一新的趨勢,其目的是有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基于OBTL,將根據“市場需求—能力要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這一路徑進行課程體系設計,對運籌學課程進行項目化、模塊化,根據專業與市場需求的區別,制定符合學生職業發展的個性化教學內容。
(一)教學過程中的目標及改進
教學過程中的目標包含:1.要系統、全面、準確地闡述運籌學的基本原理和建模、計算方法,多聯系實際應用問題,使之既忠實于學科原貌,又通俗易懂。2.增加應用教學的比重,要突出典型應用問題的剖析。同時安排必要的練習和教學實踐,給學生接觸實際問題、動手分析的機會。3.應著重進行重點的歸納、難點的剖析。建議布置適量的練習題,以計算練習和應用分析的形式為主。
(二)課堂講授突出重點
1.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講解本課程各部分知識之間、以及課程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了解本課程的邏輯結構;2.運籌學基本的理論、范疇和知識,;3.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熟練進行問題分解與計算;4.介紹本課程學術和業界上的成果和動向,在理論和實踐上利用模塊化案例理解本課程的現實應用性;5.需要掌握并檢查、考核的內容。6.組織課堂討論。討論內容包括:對本課程學術及實踐動向的了解;對本課程參考書目的書評;交流本課程案例應用的理解和優化改進思路。7.以社會為課堂。通過“走出去”或“請進來”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管理活動中的運籌學應用。8.探索研究型團隊學習模式,構建運籌學建模與優化競賽平臺,利用現實案例抽象出來的運籌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教學時數及分配
現有大多大中專院校運籌學課程的開設多以48學時為主,考慮到運籌學多學科的融合性和現實應用性,貴州商學院運籌學課程學時分配為64個學時,除了理論教學,利用小組化、模塊化提升實踐教學對學生商科素養的能力。學時分配如表1。
(四)模塊化實施
本課程改革擬采用“引出問題,啟發思路,重點分析,課堂討論,課外探索,自行歸納”的教學方法,課程建設中注重改進教學方式、實驗方式、教學輔導方式,實現了課程教學多媒體化(多媒體課堂)、課程輔導網絡化(校園教學網)的教學方式。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上,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較高層次的數學觀點和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修養,提升開展科技活動的能力。另外一個著重點是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制定評估指標與標準體系,評估指標是依據計劃預期的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學活動進行,由此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根據評估評估指標,學生可判斷實現學習目標的進展,并依次調整學習方案,改進學習方法,從而最后達到整體學習目標。
五、結語
運籌學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在商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中能夠融合學科特點和時代要求,有助于培養“新商科”高級專門人才。運籌學在研究和解決當下實際管理問題中發展起來的,也必然在經濟、管理的不斷發展中推進運籌學教學的發展和應用。
[注釋]
①2017年11月8-9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商業創變 商科創新——中國新商科人才培養創新大會”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發起、高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組建了“中國‘新商科實踐育人產教聯盟”。“新商科”是對傳統商科的發展與創新,是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經濟革命的新商業時代,探索研究新商業文明和新商業規律,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模式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適應新商業模式,具備新商業精神的卓越商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閻崇鈞,王亞平.財經院校經典運籌學模型與算法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2):220-221.
[2]苗華,李紅梅,黃繼平.運籌學實驗課程教學思路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12-114.
[3]胡運權.運籌學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12.
[4]Hillier,F.運籌學導論(第10版)(影印版) [M]. 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15.
[5]張勇.運籌學課程的實踐式教學探索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6):205-206.
[6]蘭小春. 基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經管類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A].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提升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實證研究(上冊)[C].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4.
[7]李靖.應用型本科“物流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5(21):93-95.
[8]劉明忠.物流管理專業導向下的高職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4(15):133-134.
[9]劉小強,左勇華.現行學科專業制度下交叉應用學科專業的發展困境及其出路——以運籌學為例[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5(2):114-119.
[10]胡火群,張洪亮.工業工程專業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6(1):74-75.
(責任編輯:張彤彤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