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江
摘要:供給側改革要求企業轉型升級,以適應全球化市場經濟發展的大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環境下需要充分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方向,大數據平臺經濟的到來為我們提供了轉型和創業創新的可能,合伙人制度成為就業市場的新模式,產品經濟向法治經濟、價值經濟轉變和發展,影響我們轉型的市場環境不容樂觀,需要發揮“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共同作用,合作經濟將迎來新的時代。
關鍵詞:轉型;就業;合作
一、引言
供給側改革要求企業轉型升級,在全球化經濟時代,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亮點,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互支撐,就業模式從傳統的“上班制”向“工作室”轉變,平臺經濟成為就業市場的主流,人們在平臺上整合資源,個體與企業之間既獨立也相互合作,共同推動平臺經濟的發展。
首先是轉型,企業從傳統的經營體制轉變到加入新平臺經濟的大數據行列中來,可以充分享受到大平臺的數據信息優勢,根據平臺數據分析及時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和產品方向,上、下游的流通變得通暢,企業可以在平臺上整合自己所需的人才資源、技術資源、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資,組織成自己的小平臺運作系統。
就業新模式:從企業中分離出來、游離于企業之外的大批自由職業者將組建起自己的“工作室”,加入到大平臺數據行列,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一員,以自己的專業技能,選擇平臺中適合的企業或個人進行合作,依法建立合伙人制度,保障自身的權益和安全,家庭辦公成為最經濟的工作模式,隨著自身市場開拓能力的加大,可以根據實力大小逐步擴大為租房辦公和買房辦公,招募團隊,整合資源,為自己量身定制相對應的運營規模。
合作社重新成為廣大農村的創業經濟平臺,為區別于傳統體制的供銷合作社,我們這里姑且叫做“新合作社”。新合作社的運作模式是以行政村為單位,自愿自發加盟建立的合作組織,合作社對外加入大數據的平臺之中,根據平臺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結合本地優勢資源,整合平臺中的技術、資金、產品、原料、加工設備等資源,形成適合自身發展模式的合作社運作小系統,合作社可引入原先的“工分制”,按照村民對合作社經濟成果的大小和工作時間統籌安排薪酬制度,做到既公平合理又能兼顧到村民中的弱勢群體。
某村現有300戶,人口1300,村里既有外地人來投資辦的企業,也有本村自辦的小企業,村里大約有500老人,300青少年,估算有500勞動人口,其中,目前就業人口占70%,失業人口30%,如以30%即150人為基礎組建成合作社,承包村里原有的農場,發揮村級原有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加入大數據平臺,在平臺上引進相適應的農產品加工設備,成立村級合作社加工基地,再發揮合作社成員每一個人的特長,自由發揮專業技能,從平臺上引進相關聯資源,和平臺經濟上的產品供需形成通暢的流通貿易,那么村級合作社的經營規模將逐步擴大,合作社產生的經濟效益除了每個社員的報酬外,可以充分贍養村里的老人和小孩的社會福利,形成和諧的集體經濟體。
平臺經濟為人們提供了機會均等的就業、創業創新環境,人們就業觀念得到充分轉變,工作目的不再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工作以特長和興趣為導向,為價值觀、社會資源共享的需要向平臺義務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注重打造受人尊敬的職業方向,經濟模式從傳統的產品經濟向法治經濟、價值經濟、合作經濟方向轉變。
二、轉型升級與就業以及合作經濟相互作用
以下是對經濟模式轉變過程中關于轉型升級與就業以及合作經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聯度的探討。
1.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所需求的人力資源結構將可能發生大變化,生產與服務領域人工智能化將普及開來,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需要重新整合人才資源,而許多被調整的人員將面臨重新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這就使大數據平臺給企業和就業者雙方提供了積極選擇的信息和機會,人力資源市場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在平臺上選擇合作者,新的就業市場體系將得以形成和逐步完善。
2. 關于轉型面臨環境與合作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
需要了解3個問題:為什么要轉型,轉型面臨的環境,怎樣轉型。
(1)轉型的原因。為了適應全球化市場經濟的需要,根據經濟專家對當前世界制造、服務信息業的分類,分成六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美國為代表的最先進制造國家,無時無刻不在創新之中;第二梯隊是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的高端制造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和制造精密度位于前列;第三梯隊是以法國、英國、西歐等國家為代表的中高端產品市場;第四梯隊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以傳統制造業為主,正在向中高端制造過渡階段;第五梯隊是中東國家為代表的以依靠石油輸出為主業的資源型國家;第六梯隊是非洲國家為代表的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不發達國家。
我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制造生產國,生產產品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產品技術含量低、成本高的劣勢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弱,所以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要求企業根據國際化市場經濟的大趨勢,及時進行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降低生產成本,盡量縮短與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產品的差距,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在國際化大市場有一句話:企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根據大市場消費需求來決定產業結構,產品需要用戶體驗和認可,怎么調整,產品怎么升級換代,在制造技術力量上趕上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水平,需要大量投入研發力量,在創業創新中求發展,才能取得競爭中的主動地位。
(2)當前轉型升級所面臨的大環境。整體全球經濟起伏波動較大,低糜氣氛在擴大,經濟實力差距在不斷加大,全球股市波動下滑,沒有振興的跡象,統計數據國內的幾大富豪資產縮水幾百個億,國際市場也有類似的現象,但掌握最尖端和前沿科技的產業呈現出一支獨放的姿態,產業向壟斷方向發展,大部分落后的產業因技術、成本、質量問題日益面臨經營壓力和困境。
分析全球經濟低糜持續的原因,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觀點和我國道家對影響事物發展正反兩方面因素,可以得出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對“市場看不見的手”過度使用,不加節制,把“看不見的手”當作發展市場經濟的萬能之手,而忽視了對市場經濟風險控制能力的有限性。縱觀歷史經驗我們就可以深體會到這一點,從市場經濟理論開山鼻祖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對市場經濟的自然調節原理后,資本主義國家從傳統的發展中國家迅速轉變為發達國家,經歷了相當長時期的繁榮,直到1929~1933年西方經濟危機發生,第二位經濟學巨匠凱恩斯及時提出了市場經濟需要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進行宏觀調控的觀點,發展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這兩本劃時代的經濟學論著,其實早在斯密提出市場經濟觀點之前的相當長的人類經濟發展歷史,基本是處于政府宏觀調控的計劃經濟時代,長期沒有“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市場缺乏靈活機制,所以生產力水平一直處于傳統的低水平,直至西方首先運用市場經濟原理,得到了以前幾千年人類歷史未曾達到的生產力高度,這同樣也是極端地使用“看得見的政府之手”,而漠視“看不見的手”發展市場經濟的結果。
由“看不見的手”主導的市場經濟危機第二次出現在2008年,美國為代表的次貸危機爆發,迅速蔓延全球經濟體系,直到今天,還未擺脫危機帶來的市場低糜狀態。
在我國,當時由于對民間金融的市場約束力度不夠,實體制造經濟的盈利能力都被金融市場削弱,資本的逐利心態,使大批實體企業家轉向高風險、高盈利的民間金融和房地產投資中,隨著市場次貸危機的蔓延和影響,不良資產迅速增大,信用環境惡化,而國家在近幾年加大了對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力度,健全市場經濟運行的法治環境,使產業和金融市場向著合規道路前行,民間金融危機和房地產泡沫調控得到有效的治理,產業逐漸恢復元氣,這是發揮了政府“看得見的手”在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作用的結果。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總是由矛盾的雙方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無論在自然界、社會界都有一種需要平衡的力量,特別在當今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市場形勢復雜多變,更是應該把握“看得見”和“看不見”兩個手的力量平衡,中國古哲學叫“度”,“度”的把握是把控風險,健康發展市場經濟的“不二法門”。
三、“利維坦”與“合作共情”的平衡
“利維坦”是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來的關于資本性質的總結,“利維坦”是控制的意思,指資本的逐利性和自私性,因為斯密提出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的經濟原理是有一個假設的,是建立在人都是自私的這個假設基礎上,所以他有另外一本相對的宏論巨著名篇《道德情操論》,就是講自私性和合作性之間的關系。偉大導師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來到世界,從頭到尾每一個毛孔都沾滿了骯臟的東西”。
可見,“利維坦”和資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資本的逐利性也同時帶動了人性的利益驅動機制,拋開了道德情操,把“唯利是圖”的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導致徹底貧富分化,公平機制喪失,社會不穩定因素加大的環境。
由此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相對于資本逐利的“合作共情”的理念,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是由矛盾著的雙方在共同發揮作用的,客觀地分析我們的心性,不是光自私逐利的一面,同時存在著斯密所說的道德情操,人性既有經濟性的,也有社會性的,這已經被人類歷史所證明的,為了社會事業的進步,人們甘于犧牲自己利益,“天下為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我國古今歷史、外國古今歷史都證明了人性中的社會合作共情的無私精神。正是有了這種人際之間的合作精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反映在當今時代,許多志愿者義務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許多公益方面的事而不計回報,許多人為了公共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個人和家庭乃至小團體利益,都是我們生來就有的在西方經濟學家表達為“合作共情”的精神,所以我們人性中的“利維坦”和“合作共情”始終在一個體系內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依靠我們的“合作共情”,可以更有效地建立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資源共享,縮小貧富差距,建立有效的市場經濟財富配置機會均等機制,營造公平公正合理的就業體系和創業創新氛圍,糾正資本過度集中壟斷的趨勢,為市場經濟造就健康生態環境,我們的一帶一路的設計和規劃就是這種合作共情精神的經典之作。
四、結語
最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向我們揭示了當資本達到壟斷階段時,社會矛盾是無法調和的,這是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為我們預示了共產主義社會將必定取代資本主義的趨勢和方向,我們將為那個美好理想社會的到來奉獻自己的能量。
參考文獻:
尤查·本科勒.合作的財富[M].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浙江浩楠石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