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
摘 要:公共藝術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素質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重要方法。目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并不樂觀,雖然公共藝術教育已經進入高校課堂,受到學生的喜愛,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還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為了改變公共藝術教育的狀況,高校應該進行一定的教育改革,把公共藝術教育納入高等教育體系,發揮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通識教育;公共藝術;高校
公共藝術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和完美人格的塑造。隨著現代化的加速,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情感和創新思維,提高見解、表達、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受到教育部門、學術界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大多數高校都試圖實施通識教育改革,將公共藝術教育納入通識教育。
一、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內涵
通識教育也被稱為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自由教育理念,目的是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通識教育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依據,教授學生非專業的知識,沒有專業限制,面向所有專業的學生。它為所有大學生提供包括文化、藝術、科學和歷史在內的非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非專業知識。公共藝術教育只是教給學生具有人類共性的知識,包含了人類基本需求的滿足,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符合通識教育的教育精神。公共藝術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的必然選擇。要實現通識教育,必須將其體現在具體的課程環節中,并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在公共藝術課程建設中,真正把握普遍教育觀念的通識性,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是必然選擇。
二、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公共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國家的重視,國家已經發布了一些關于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指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共藝術教育可以采取限制性藝術選修課和任意藝術選修課的形式。限制性藝術選修課程包括音樂、舞蹈、藝術、書法、影視等。任意藝術選修課程可包括作品欣賞、藝術史和藝術實踐等。要求高校結合自己的實際,積極利用學校內外的資源開展公共藝術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課程的機會。公共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是衡量高校綜合實力和綜合水平的基礎。它在實施學生審美教育、培養創新能力、促進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和作用,對提高學生的人格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藝術教育的認識和關注
近年來,國家開始重視藝術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逐步推廣藝術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藝術教育總體水平不高,各個環節仍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各級領導缺乏對藝術教育的關注,將導致許多問題,難以解決。例如,教育部發布的文件明確規定,高校應設立藝術教育委員會或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并配備一名學校領導負責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但實際上,很多高校還沒有設立專門機構統一管理。由于領導層缺乏關注,他們并沒有把藝術教育放在適當的位置,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所以無法保證藝術教育的順利進行。
(二)管理機構不足,職能不明確
學校管理機構沒有專門建立藝術教育管理部門,藝術教育都是教育行政辦公室、學校團委、學生管理辦公室和其他機構共同管理,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問題。例如,教師由藝術學院負責,教學辦公室負責課程和設備安排,學院團委負責學生活動,學生活動由學生處安排管理,沒有專門的經費,這樣的管理影響藝術教育的質量,并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三)課程結構缺乏系統性
由于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或條件有限,高校的許多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是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專業提供的,而不是根據學生的意愿和實際需要,沒有考慮學生的主體性、藝術追求和價值觀念。高校通常將藝術課程設為公共選修課程,課程設計側重于藝術欣賞,但忽略了其他類型的課程,如藝術史理論、藝術實踐、藝術鑒賞等,這使得課程缺乏系統性。合理的課程結構需要相互關聯、系統而全面的課程。通過從淺層到深層、從表面到內部的課程設置,學生可以逐步掌握藝術教育規律,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四)藝術教育教師人數不足,結構不合理
高校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要求都很高,高校師生比例仍然存在很多不平衡現象。目前,教育觀念落后、專業理論不足、科研能力弱導致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師綜合素質不高,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對提高公共藝術教育教學質量具有極大的限制作用。高學歷的藝術教育教師、高職稱的藝術教育教師比例相對較低。教師隊伍建設缺乏科學有效的評估和激勵機制,存在激勵政策不公平等問題。
(五)公共藝術教育場所和實踐不足
提高藝術教育的軟硬件水平是保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保障。藝術教育離不開練習場地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它們是藝術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與藝術理論和藝術欣賞的互動關系。藝術需要體驗和實踐,如果沒有實踐,對藝術的理解只是在膚淺的層面。目前,沒有專門的機構來管理藝術教育,沒有相應的場地和配套設施來保證藝術教學的正常運行,配套設施不足,藝術實踐教學不能正常進行,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的魅力。對于藝術教育而言,實踐基地更少,藝術實踐基地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實際工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就業競爭力。
四、促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藝術教育管理機構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能否順利開展,建立健全規范管理組織是前提。只有規范管理機構,才能提高藝術教育的管理水平,促使公共藝術教育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文件指示,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設立藝術教育中心、藝術教育委員會、公共藝術教育學院等機構。小組組長是學校領導,有相關部門參與,作為全校藝術教育的領導機構和決策部門,制定長期和短期的發展規劃,完善各種藝術教育管理體系,協調學校資源,協調各部門,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負責全校的藝術教育教學和藝術教育活動,開展教學評估和監督,促使高校藝術教育制度化、規范化。
(二)完善課程體系結構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目標核心是美育,圍繞審美教育的目標,我們應該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開設相關的基礎課程,包括藝術概論、美術欣賞、音樂欣賞、戲劇欣賞、影視欣賞、舞蹈欣賞、歌劇鑒賞、書法鑒賞。只有開設完整的基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才能實現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目標,加強低年級大學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提高大學生的基本文化藝術素質,為大學生拓寬專業領域提供良好的基礎。除了藝術理論和藝術欣賞的基本知識外,還可以添加一些藝術實踐和創作課程。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此外,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措施,結合自身實際動員各種力量編制相關的公共藝術教育綜合教材,更有效地實施公共藝術教育。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公共教育理念
教師水平是確保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比例協調的高水平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人員勢在必行,這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改革的關鍵和必然要求。但與此同時,應該考慮到公共藝術教師的全職性質,因為即使是專業的藝術教師,如果不是全職的話教育效果不會很好。公共藝術教育團隊的形成需要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能夠實現公共藝術教育目標的經驗豐富的教師。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理念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門新課程,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經驗不足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應該能夠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公共藝術教育的基本理論,明確教育目標,通過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公共藝術課程作為通識教育課程,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廣泛的人文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和一定的心理素養。公共藝術教育不同于專業教育,面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教師應該能夠運用流行語言來闡明最基本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對藝術課程的興趣。公共藝術教育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估體系
對高校藝術教育來說,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是藝術教育做好的有力保證。高校美術教學評價標準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只有建立和不斷完善評價體系,才能合理地達到藝術教學評價的預期目標。一般來說評價方案中的指標體系包括辦學指導思想、教學人員、教學條件、教學建設與改革、教學管理、教學效果等。要評價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個符合藝術教育現實的教學評估體系,建立一個能夠激發藝術院校形成辦學特色的評價體系。
五、結語
公共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培養情感、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應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理念的認識,將公共藝術教育與學生成長緊密結合,融入人才培養計劃,全面深化公共藝術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在通識教育的背景下,只有把公共藝術教育提升到適當的位置,才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和人文素養,拓展學生的思想,培養國家所需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邵萍.互聯網發展與藝術教育應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構建的應然與實然[J].煤炭高等教育,2018(6).
[2]李靈藝.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創新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為例[J].鄭州師范教育,2017(5).
[3]陳緒春.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探析:評《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7(22).
[4]于麗燕.芻議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保障措施[J].長春大學學報,2018(2).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大學藝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