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楠
【摘要】我國在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越來越重視管理者與群眾之間的聯系。但同時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和困難。主要表現為有的管理者對于聯系群眾比較抵觸,而且也不善于和群眾進行溝通和聯系。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其背后是有一定的主觀和客觀性因素的。因此要積極地探索相應的長效機制,使得管理者能夠和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從而解決管理者“是否愿意聯系群眾”、“是否會聯系群眾”、“能否聯系群眾”等諸多問題。
【關鍵詞】新形勢 ?國企管理者 ?密切聯系群眾
無產階級政黨事業要得到群眾力量的支持,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密切聯系群眾。我們黨一直以來都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最基本的工作要領,才取得了各項社會主義運動的成功。在如今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更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相關理論,從而探索出新時代下的實踐途徑。
一、新形勢下管理者密切聯系群眾問題
(一)部分管理者不愿聯系群眾
首先,部分管理者在感情層面上,就和群眾保持了距離,表現地較為淡漠,自然就難以達到“情為民所系”。一些管理者在理想和信念上出現了異化,在群眾方面的觀點逐漸淡化,對于群眾的需求和愿望不放在心上,對群眾生活的水平和現況漠不關心。一些管理者沒有將群眾的呼聲和需求放在心上,也沒有采取措施進行落實。當群眾強烈地反映了一些突出的問題時,這些管理者往往比較冷漠,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對群眾做出的一些承諾,也沒有采取行動進行落實。一些管理者存在昏庸、懶惰和散漫的問題,對于普通群眾的民生疾苦和提出的意見不聞不問,或者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或者進行敷衍搪塞,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其次,部分管理者不但不為群眾爭取利益,反而還發生與民爭利的情況,因而無法做到“利為民所謀”。有些管理者有著嚴重的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而且比較拜金,他們沒有想幫助群眾解決一些現實問題,卻把職權作為謀取個人福利的一種“途徑”和“工具”,不但與民爭利,甚至還坑害群眾。一些管理者堅持“利益至上”的原則,將利益看做唯一的工作原則,只談交情和關系,將法律擺在一邊,沒有原則性,對于一些有利可圖的事情,就會搶著干,而對于一些無利可圖的事情,就拖延和敷衍,從而將自身與群眾完全地對立起來,這對于執政來說是大大不利的。
(二)本領恐慌,管理者密切聯系群眾工作能力急待提高
部分干部自身的執政水平比較低,領導能力也比較弱,不擅長做一些群眾性的工作,甚至還比較抵觸或懼怕與群眾進行直接聯系。有的干部在面對群眾時,會出現“失語”現象,無法清楚地表達立場和意見。要做好群眾工作,就應該和群眾進行直接聯系,這是各級黨員管理者應該秉持的一個基本原則。要真正地理解群眾的語言、表情和心理,理解他們的合理訴求和心聲。在群眾工作上,要積極深入地開展,加強與其溝通和教育,并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
二、新形勢下管理者密切聯系群眾路徑
(一)重視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點環節
建立群眾列席會議的相關制度,并不斷進行完善。黨委在召開一些重要的會議時,應該根據議題內容,提前征求廣大群眾的相關意見,并邀請一些代表群眾列席和旁聽,使會議更加公開化和透明化。認真聽取群眾提出的一些意見與建議,充分發揮出群眾的監督作用。要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使群眾更多地參與到黨委的一些重大決策中來,建立健全合理的長效機制,從而使黨委在一些重大項目或者人事任免等問題上進行的決策,能夠更加民主和科學。要不斷提升群眾在參政議政方面所感受到的政治榮譽感,使他們逐漸成長為重大決策的有效參與者,同時又能對這些決策的實施效果進行有效監督。要落實和提升群眾參與到各項重大決策的積極性和有效力。對于黨委和政府的重要決策,群眾不但擁有相應的知情權,而且應該積極地參與進來,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意見。更為關鍵的是要將這些群眾的意見進行歸納和轉化,使其成為決策的一部分內容,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這對于群眾參與決策效力而言至關重要。黨委和政府應該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對于那些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一些重大事項,要加以明確。在這些議題被提出來之前,就應該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在進行正式決策時,也需要納入一定數量的群眾參與進來并進行決策,從而保證了群眾工作能夠切實地發揮作用,這是在制度上確保和落實了群眾參與到決策效力的過程。
(二)培養能力,解決管理者“會不會聯系群眾”的問題
針對管理者在聯系群眾上的能力和方法問題,需要借助組織的理論,對管理者進行系統化和專業性的培訓。要不斷提升管理者在聯系群眾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在對其進行教育和培訓上,主要是在能力培訓方面做到兩點。一是要著重提升干部本身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能力,在培訓的內容方面,則要始終堅持培訓需求為主要導向,持續構建和完善相應的能力建設體系。要對癥下藥,管理者缺什么,就應該培訓什么,立足于實際的能力培訓需求。二是要建立更加開放和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訓格局。各個培訓機構的性質不同,其具有的優勢也就不同。所以既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一些優質資源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相關的培訓,也可以積極地引進國外的一些知名大學與培訓機構,對管理者進行相應的培訓,同時還可以通過引進國際人才交流項目的方式來進行,當然也可以引導一些具有干部教育資質的社會培訓機構來進行培訓。
三、結束語
管理者聯系群眾這一問題,是一項涉及范圍非常廣的工作,因此要統籌協調,充分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密切聯系群眾,能夠使黨員干部持續提升自己為群眾辦事的水平和能力,從而全面推進全黨執政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許爾君.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黨的群眾路線[J].觀察與思考,2015,(03).
[2]張紅安.周恩來的群眾觀及當代意義[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3]費雅君.對建立健全共產黨員聯系群眾和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思考[J].攀登,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