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良
摘 要:視唱練耳是一門音樂基礎課程,也是音樂學習者的必修科目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視譜、聽音的技術練習過程,而且還是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發展和提升的過程。然而筆者在幾年的視唱練耳課堂教學中發現,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加強學生對視唱練耳的全面認識、端正學習態度、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是解決學生厭學視唱練耳的途徑。
關鍵詞:視唱練耳;多樣化;音準;節奏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育中最基礎的課程。視唱與聽覺能力是演唱、演奏、表演、音樂創作、配器等能力的基礎。視唱練耳教學主要是通過對學生的音高、音準、節拍、節奏的訓練,對音程、和弦、旋律的構唱、聽辨、記憶的訓練,結合音樂基本理論知識,系統地發展音樂聽覺與記憶能力,提高分析和理解音樂語言和音樂內涵的水平,從而更好的運用到音樂實踐中。然而在視唱練耳的教學中,一貫的追求單一化、傳統化、模式化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需求,枯燥無味的教學方法也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面對科技發達、知識更新迅猛的大時代,只有不斷的調整教學思路,探索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的教學需求。筆者在幾年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現總結如下:
一、 注重音準與節奏的訓練
(一)模唱訓練
模唱,顧名思義,也就是模仿你所聽到的聲音并將它唱或者哼出來。老師在鋼琴鍵上隨意彈奏一個音,學生用“啦”將這個音的音高唱出來。模唱是學生對音準最初步的認識訓練。模唱訓練最初一般是單音模唱,并且跳度不能太大,速度也不能太快,當學生有了初步的音準概念以后可以進行音程、和弦以及旋律模唱,老師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在音域和速度上進行調整。
(二)基本音階及單音訓練
對于初學音樂的學生,我們強調的是首先要把C大調和a小調的自然音階唱準確,引導學生用比較輕松而自然的聲音來輕聲唱,邊唱邊聽鋼琴的音來判斷自己所唱的音準是否準確,并注意連貫性。反復練唱同一音階比較枯燥,還可將各種節奏型加入到音階中,如1 2 3 4 5 6 7 i可以變為11 22 33 44 55 66 77 ii還可以將十六分音符、附點、切分等節奏型加入其中以提高音階構唱的趣味性。有了音階的基本概念,便可進行單音訓練,單音訓練有兩種方法,第一種便是老師每彈一個音都做范唱,學生跟唱,以便于學生有明確的音準概念。第二種一般從標準音開始,老師彈奏標準音6,學生唱出來,老師接著彈奏下一個音,學生用音階將標準音和第二個音連接并大聲唱出來,這樣反復練習學生便可在無形中形成固定音高的概念。
(三)音程、和弦的搭橋構唱訓練
音程構唱可以與音階構唱相結合,除大小二度音程外,其他音程的構唱都可以通過二度、三度疊加的搭橋法來進行,如1-3 大三度可以用音階搭橋唱成1-2-3 1-3,1-7 大七度可以用三度搭橋唱成1-3-5-7 1-7-1等。和弦構唱一般主張將原位和弦和轉位和弦同時反復進行。音程與和弦的構唱也可以加入各種節奏型。
(四)節奏與旋律的融合訓練
節奏訓練是通過掌握各種節拍、各種時值的音符所組成的節奏型。訓練中,首先老師將2/4作為最基本的節拍進行訓練,并告知學生一拍的時值是多長,學生全體邊打節奏邊念節奏型。節奏型要從易到難,老師可將每一個節奏型進行簡化命名。如:四分音符簡稱“四”,兩個八分音符簡稱“二八”,前八后十六簡稱“八十六”,前十六后八簡稱“十六八”,四個十六分音符簡稱“四個十六”等等。這樣一來,每個節奏型是幾個音都有它相對應的名字,也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最基本、最常見的節奏型。當學生熟練掌握了節奏型和音高音準,旋律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不過我們要注重節奏和旋律的融合訓練,老師可以選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視唱譜,讓學生先把節奏打一遍,再加上旋律唱一遍,在旋律較熟悉的前提下,讓學生用旋律唱出譜中的節奏型,學生對這種方法很感興趣,但是要做到一個不差的唱完整有一定的難度,故學生會將它作為一種挑戰。這樣一來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對節奏型和音高的反應能力,以便于更快地學會每一條視唱譜。
(五)聽記訓練
1、 單音聽記
一般情況下單音訓練都是從標準音開始,老師先將標準音彈出來,讓學生記住其音高,再往上或往下彈奏一個音,學生可以在心里默唱音階來找音。如老師彈標準音6,后彈2,學生只要知道后面的音比標準音低,就可以從標準音6開始往下默唱音階6 5 4 3 2 ,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內心聽覺能力,又能很快聽出是什么音。這是對于初學者而言,如果學生熟練掌握了音高音準便可以省略默唱環節。
2、 音程聽記
音程分為旋律音程和和聲音程。旋律音程的聽記實際上就是單音聽記,這里就不詳說了。而和聲音程的聽記是兩個音同時彈奏,低音為根音,高音為冠音。可通過三種方法進行聽記,第一種是先聽根音,然后根據根音在心里從下往上默唱音階找出冠音;第二種是先聽冠音,根據冠音在心里從上往下默唱音階找出根音;第三種是根據音程的協和性聽出是幾度音程,我們可以先將每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音程記住,如大二度1-2,小二度7-i,大三度1-3,小三度6-i,純四度3-6,純五度1-5,大六度1-6,小六度3-i,大七度1-7,小七度2-i,純八度1-i,心里有了這些音程模板后再聽根音或者冠音,將度數套進去便可得知音程具體的音高。
3、 和弦聽記
和弦聽記總的指導思想是聽、推相結合;感性與理性相結合。聽、推相結合:三個聲部中,中聲部最不容易聽出。其實我們有時不必非要聽出中聲部,而是通過和弦性質來判斷,比如4-6-i,首先我們把高音i聽出來,再聽低音4,根據和弦中有大三度的性質可以判斷這是4往上構成的大三和弦。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感性是關鍵,理性是基礎。所謂感性就是我們要以音程性質為基礎,必須要聽出眾多音中的某一個音或幾個音的具體音高,這是感性。這樣才可以根據我們所學習過的音程、和弦、調式調性等樂理知識判斷出其他的音。這是理性。
4、 節奏聽記
節奏聽記中首先訓練的是快速反映節奏型的能力。首先第一步是去熟悉節奏型,并畫出相應的節奏圖示進行反復擊打,使這種節奏的音響效果能夠牢記在心中。節奏訓練最初不需要記寫,只要每天能夠去認識節奏,熟悉分析節奏就行,不斷學習新的節奏型,并每天自己編出來幾條節奏去認識與擊打,使得每個節奏型一看就能擊打出來。其次,學會速寫節奏。有的學生練習一段時間后,對基本的節奏型是能夠反映出來的,但是節奏的音響是瞬間的,所以無法快速記寫下來,那么,我們就需要學會節奏型的簡寫,簡寫形式可以根據簡譜中的節奏來定,這樣便能快速的寫出老師所擊打的節奏型。最后,一定要注意將自己記下的節奏型再次擊打出來,才能更有效地將節奏的聽覺能力、記寫能力和擊打能力相結合。
5、 旋律聽記
旋律聽記是練耳中綜合性最強的一項訓練,它是集音高、音程、節奏、速度、節拍、音樂記憶能力、記譜能力等為一體的綜合能力訓練。聽記訓練時應將注意力集中到對旋律感覺的印象記憶上,從一拍旋律片段開始聽記,再慢慢延伸到2/4拍的一個小節、兩個小節...再根據節拍的不同強弱加入3/4拍、4/4拍、3/8拍。在記譜方法上,一般聽第一遍時,不要急于求成,把旋律的整體感覺熟悉,找到第一個音和最后一個音便可,接下來再將音高和節奏填補,最后再做整體檢查。(包括音高、節奏、節拍、調號)
二、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在視唱練耳課程中,不管是視唱部分還是練耳部分都應該遵循由淺至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從節奏上來說,一般從最基本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視唱譜開始訓練,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樂感與節奏感后,再加入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點、切分、休止等節奏的視唱譜。從音級跳度和速度上來說,應該從比較平穩的譜子開始,而速度也不能太快。從節拍來說,首先是以2/4拍為基礎練習,再加入3/4拍、4/4拍等,在視唱中讓學生體會每一種節拍的強弱關系,并將這種強弱在視唱譜中體現出來,這樣一來,聽記旋律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注重并得知節拍。從調式調性上來說,我們以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作為基本調進行訓練,從學生掌握的熟練程度依次加入和聲大調、旋律大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的訓練,再延伸到一個升號的G調和一個降號的F調等。由于視唱練耳課程注重直覺的發展,學習過程中會受到學生心理和生理能力的制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強調循序漸進、踏踏實實,任何盲目跳級、急于求成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退步。
(二)培養學生內心音樂聽覺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培養學生具有“音樂的耳朵”的過程中,培養內心音樂聽覺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通過視唱、練耳教學,都可以獲得一些內心音樂聽覺。而音樂記憶力又是培養內心音樂聽覺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輕聲哼唱和默唱兩種方式來培養音樂記憶力。輕聲哼唱,就是聲音輕柔、換氣自然的唱,邊唱邊體驗調性色彩和音樂情緒與意境,這種輕唱既有助于學生熟悉該樂曲,同時又能加深其對樂曲的理解與想象,還可以聽鋼琴的伴奏旋律和其他學生的演唱,做到聲音的和諧統一。默唱是訓練學生用“眼睛”看譜,用“心”唱譜,用“耳朵”聽譜的一項心理的綜合活動。有意無意的鍛煉學生的默唱,特別是碰到有休止的節奏型時,第一遍可以讓學生把休止的地方用“空”唱出來,第二遍再告訴學生將這個“空”放在心里唱,這種唱法需要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也很配合這種趣味性較強的學習方式,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學會更多的帶休止的節奏型,還能培養學生的內心聽覺和識譜視唱的能力。
(三)提倡作品生活化
作品生活化,就是我們的視唱和練耳的譜例最好能來自生活,還原生活,有學生的親身體驗。這樣便有利于學生更能融入學習氛圍。視唱中,我們可以唱一些耳熟能詳的樂曲,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樂曲中的節奏和音高。在練耳聽記訓練中,老師也可以選擇當下流行的樂曲切入,如家喻戶曉的《小蘋果》,老師剛彈奏,學生就會有熟悉感并討論曲子的名稱,進而大家一起主動討論其音高和節奏,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使學生的被動學生轉換為主動學習,大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與創新
在視唱練耳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很重視“聽”、“唱”、“記”的技巧,卻往往忽略了學生音樂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任何學科都應該有它的實踐性和實用性,不應該只停留在理論學習的層面上。在視唱教學上,我們可以選擇幾首較經典的作品,讓學生自己創編一些簡單易學的動作,全體學生一起做,將“唱”、“跳”、“聽”完美的結合。在練耳教學上,可以讓學生和同桌之間相互出題進行測試,如擊打節奏,由學生自由組合已學的節奏型讓對方擊打,再交換進行。這樣便能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有效地學習。每個學期,老師可引導學生組織一到兩次跟視唱練耳有關的競賽型的主題活動,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真正體會音樂所帶來的無窮樂趣。
視唱練耳是一門需要長時間學習和積累的課程,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學生都會選擇學習樂器,而視唱練耳的理論學習層次卻遠遠跟不上實踐的步伐。我們要打破這種“知道其重要性,卻不愿意花時間學”的局面,不斷探索創新,為視唱練耳增添新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基礎教育音樂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敬行,孫紅.視唱練耳(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艷玲.淺談大小三和弦及其轉位范圍內的和弦連接聽辨[A].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
(作者單位: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貴州 貴陽 5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