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全民精神文化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音樂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多。在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時間短,音樂教學理論研究發展緩慢,系統而完善的音樂教育理論體系還未建成?;诖?,本文主要論述了高等教育中音樂教育體系建立相關內容。
【關鍵詞】高等教育;音樂教育;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高等音樂教育現狀
(一)音樂教育認識出現偏差
高校教育中,音樂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現階段在我國高校教學中,不夠重視音樂教育,認識缺乏客觀與全面性。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是將音樂教育作為選修課,認為音樂教育就是簡單的唱歌、跳舞、甚至是學校文藝活動及匯報演出等。音樂課設置,沒有進行系統而專業化的劃分與規劃。學生方面,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當前,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競爭日益嚴峻,學生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學習并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水平,音樂學習只是作為一種興趣愛好,音樂教育重要性認識不正確,有的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積極性與興趣,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音樂教育難度。
(二)缺乏先進的音樂教育方式
受傳統音樂教育影響,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還處于傳統“為考而學”的層面,音樂學科傳統落后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帶來了很大的阻礙,使得我國高等教育中,音樂教育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很多高校學生對于音樂學習興趣,以音樂技藝與樂器為主。音樂教育理論知識學習不感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學習音樂知識,那么音樂教育效率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
(三)高校音樂教學設備與師資配備不完善
高校音樂教學工作中紅,教學設備配置是有效開展教學的基礎,為及時教學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因高校對音樂教育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音樂教學設備尤其是樂器教學中,資金投入量大,這就使得高校不重視教學設備投資,音樂教學設備配置不完整,由此直接影響到高校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師資力量方面,高校音樂教育涉及廣闊的音樂層面與領域知識,比如民族與世界的音樂、音樂力量、技藝及實踐等,此種情況下,高校音樂老師必須要具備扎實的音樂專業能力與水平。但因我國音樂教育實際情況,教學師資配備數量與質量,都無法滿足高校音樂教育實際教學需求。
二、高校音樂教育體系的建立
(一)對師資力量加強整合與統一管理
現階段,很多高校都設置了音樂類公選課,音樂院系老師、文教中心及團委等其它部門人員擔任授課老師。因部分學校不重視音樂公選課、沒有進行嚴格審批,因而沒有統一管理,所設置的課程有很大的隨意性,存在很多同質性重復(很多課程以名曲欣賞課為主)。從業教師方面有的雖然畢業于音樂院校,但卻沒有從事音樂教學工作,因自身教學經驗不足,從而無法保障課程教學質量。
高等教育工作中,要重視音樂教學質量,院校機構統一進行課程管理,加強師資力量整合。對于年輕老師雖有教學資質,但教學經驗不足,則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傳幫帶。院校要盡可能為老師創造外出進修與學術交流的機會,開闊老師視野,提高老師綜合素養。教學管理機構要定期為老師組織教學研討與觀摩會,合理編寫教材,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邀請相關專家有效評估老師代課質量,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二)課程設置要科學,以此創新并改善教學方法
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學方法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與教學質量。高校音樂基礎課學習中,可應用奧爾夫先進教學方法,融合視覺、聽覺與肢體律動等內容,為學生設計趣味性地、直觀地、節奏等內容。傳統音樂欣賞課就播放一段音樂,老師按圖索驥地為學生講解,此種教學方式索然無味,亟待進行改善。音樂教學中,欣賞課并非簡單地讓學生聽音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比如根據欣賞內容學唱經典歌曲、主題音樂旋律;融合美術色彩與音樂音色、明暗等,進行對比,根據印象派繪畫作品欣賞印象派音樂。音樂作品講解過程中,要重視向歷史、美學與文學(比如音樂流派、風格與歌詞)等人文知識領域拓寬,將音樂課程與時代軌跡結合起來進行知識解讀,便于學生更好的聆聽并感悟經典音樂作品,獲得相應的審美體驗基礎上,大文化背景下,體會藝術作品蘊含的人文韻味。
(三)有效應用并發揮新媒體教學技術的作用
高校音樂教學中,可充分借助師資、圖書與音像等資源,建立校園網(或與其它高校合作),以此學習并推廣音樂知識。對于網站,為音樂專業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負責網站管理,分類整理民族、傳統及西方古典音樂作品相關的音像資料等,為學生瀏覽下載學習提供方便。亦或是詳細介紹音樂劇、爵士、爛掉及搖滾等近現代音樂作用,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網站上也可上傳相關老師教學視頻與課件,方便學生學習。隨著新媒體微博的發展,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交流的重要工具。利用微博,學校邀請藝術家、教授與名人為音樂推廣共同制定計劃,借助微博為學生與專家構建對話橋梁,討論藝術與音樂學習,通過微博明星效應作用,保障音樂學習效果。
(四)傳承民族文化與傳播藝精品,為學生組織多元化的音樂活動
眾所周知,音樂文化具有共通性與典型性,作為多民族文化國家,我國擁有豐富的地方民歌與戲曲資源。高校教育管理,一定程度上是我國傳統文化、地方及傳統音樂發展傳承的陣地,能夠為學生宣傳把那個普及世界優秀藝術品精華。因而學??善刚埉數孛耖g藝人、戲曲及歌舞等表演藝術家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或演出。比如陜西陜北歌手王向榮、馬友仙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華陰老腔演出隊、湯明哲廣東客家歌手、紅線女粵劇藝術家等。通過這些著名藝術家專題講座或演出,從內容與形式層面,學生深入了解祖國音樂文化與西方經典藝術,在藝術熏陶與感染下,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愛好與興趣。
高校要加強建設并管理校內各學生社團、歌舞、樂隊及合唱團音樂愛好者協會等。每一高校都有音樂基礎好且具備一定音樂技能的學生,這是學生社團個音樂組織的中堅力量,學生都希望能夠提高自身音樂水平。因而學校要結合校內師資與設備配置情況,安排專業老師負責學生專業技能與音樂理論培訓。學生音樂水平得到提高的基礎上,還能“幫帶”其他學生進度。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發揮音樂骨干的作用,使其成為高校音樂藝術普及與傳播的火種。組織豐富多彩的高雅音樂入校園、新年音樂會、音樂講座與校園歌手大賽等活動,學生相關管理部門負責協調管理、明確主題、清楚引導,將格調高雅、有健康的內容、傳播民族文化與西方音樂精品作為重點,兼顧流行音樂、音樂劇與街舞等音樂類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發展中,高校音樂教育對人才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要重視。各高校要結合院校實際情況,通過高質高效的教學改革方案,從根本上創新高校音樂教學模式,以此有效解決高校音樂教學中出現的各類問題與難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音樂創新與審美能力,培養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詩怡.探討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黃河之聲,2018(16):88.
[2]呂彪.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體系創新研究[J].藝術評鑒,2018(8):87-88.
[3]劉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音樂教育體系分析[J].戲劇之家,2019(3):187.
作者簡介:楊雪男(1980—),女,漢族,中共黨員,碩士,現為副教授,就職于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鋼琴、音樂鑒賞、影視動畫音樂、音樂理論等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