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格洋
摘? 要:電影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它是多重藝術共同作用的結果,好的電影人物塑造鮮明,故事感染力強,能夠啟發觀眾的思維積極性,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關鍵詞:電影藝術;審美;鑒賞視角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1
優秀的影片有著共同的規律可供探索,了解這些規律,有助于觀眾判斷鑒別影片的好差優劣。以下提供一些基礎的鑒賞視角。
一、感染力程度
電影不同于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一部精彩的影片,它在視覺、聽覺上給人愉悅,能夠提高人們的藝術情趣與審美。導演在電影藝術的創造過程中,還會有意或無意地將自我強烈感受到的思想、情感、意念、情緒、哲思,包括對美的認知與感悟,凝結于電影作品中,然后傳遞給觀眾,觀眾由此受到感染,與電影作品產生認識或者情感上的共鳴。因此,觀眾在欣賞一部電影時,能夠體察到影片傳遞的獨特信息,捕捉到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在共鳴里提煉出影片的思想內涵和思維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鑒賞環節。除此之外,電影還能夠擺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隨著電影鏡頭的切換,觀眾能夠有多維視角,穿越古今,甚至直達未來,宇宙、自然、人類的一個細微表情,都能在銀幕呈現。正是因為這樣,電影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將人們引入到畫面中,產生觀眾就是劇中人的代入感。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講述了二戰時期意大利西西里島上美麗少婦瑪琳娜的故事,瑪琳娜象征著美與高貴,然而本應被珍惜與保護的美麗卻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罪惡與痛苦。看完之后,很難一下講清它的主題,需要回味的細節還有很多,這便是感染力在起作用,也是優秀影片的魅力所在。優秀影片的主題都在故事情節中水到渠成地呈現出來,電影傳達思想,主要靠導演對鏡頭的把握、靠精心剪輯組合畫面所產生的節奏、所渲染烘托的氣氛,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對話、手勢以及一些細節的處理,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思緒起伏,呈現矛盾的沖突與變化,包括潛藏在人物心底最隱秘的部分,從而表達某種情緒、意念和情感。好的畫面所產生的銀幕效果,將通過觀眾的眼睛直接作用于觀眾的心靈。影片感染觀眾的深度區別著一部影片藝術質量的高低、優劣、雅俗、粗細、檢驗著創作者的各方面的功力,同時也訓練著觀眾的欣賞能力與藝術趣味。
二、銀幕人物形象塑造
精彩的影片確保演員能夠滿足觀眾的視覺要求,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銀幕人物形象。電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它是有目共睹且具體可見的。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不僅僅是形似,更主要的是體現在神似,每個電影人物,從外形到談吐、氣質、風度、神貌、性格、思想,都能使觀眾感到銀幕中的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說,是否塑造出閃耀著獨特魅力的人物形象,是檢驗一部影片質量高低的試金石。銀幕形象必須經得起觀眾眼睛的檢驗,是信服于電影故事,被人物的品質、行為、命運深深打動甚至折服,還是不為所動,很快就能直接作用于觀影效果。一部經典之作,無論主角,還是配角,甚至群眾演員,都是精打細磨出來的。這些人物活動于某種特定的時代情景下,所處氛圍變幻莫測,高明的導演甚至用不著花費太多的精力,短短幾組鏡頭,就能巧妙地把它們安排為一個整體。畫面中展現的一切,地理景觀、人文民情,甚至細小的道具,畫面里出現的所有活動,都在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光彩。
三、啟發思維積極性
電影靠形象思維給人不同程度的啟迪。在調動觀眾思維的主動性,促進觀眾與作品之間思想感情的交流與融合方面,由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使電影藝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優秀的電影主題深刻,關注社會現實,總能引人深思,極大程度地調動觀眾的思維積極性。電影如同文學作品,都需要觀賞者自己調動思考,感知情節,才能將藝術的感染力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越能觸發觀賞者積極性的作品,越能體現導演藝術功力的高低。不同的是,文學作品可以不受篇幅的限制,盡情表達抒寫,讀者也可以反復閱讀,而電影卻不能,它的放映時間有限,而且一次即過,電影創作者所傳達的一切內容都必須轉化為銀幕上的視覺形象。從劇本到視覺呈現、視覺接受,再轉化為一定的思想,這個復雜的過程只有靠觀眾自己的思維去發揮作用。電影藝術理所應當地需要重視啟發觀眾思維的任務。那些藝術價值很高的作品,像上面談到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之類的影片,就能令人看了思緒萬千,影片的任意一個細節都值得觀眾運用感覺的綜合,去反復咀嚼回味。觀眾也會因為各自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藝術審美視角和美學趣味,得出各自不同的見解與結論。
參考文獻:
[1]李鴻明.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及鑒賞策略分析[J].電影文學,2013(07).
[2]劉麗.影視藝術鑒賞的路徑及美學價值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3]姚軍.影視藝術欣賞[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