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推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簡要分析了初中音樂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優勢,并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創建互動式教學模式、開展新穎的教學活動等教學措施,提升初中生音樂的素養及鑒賞能力,以此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容。
【關鍵詞】初中音樂;互動式教學;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音樂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更是一門能夠陶冶情操的藝術。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去欣賞,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理解力,這也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傳統的音樂教學過于單調,而現今互動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學生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才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優勢
初中音樂教育是培養初中生音樂才華的關鍵時期,以往傳統教學,都是教師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臺下學生的聽課狀態卻不容樂觀,往往都是課上明白課后忘,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師生間的友好互動,也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而言,初中音樂具有抽象性,教師應結合音樂的藝術特點構建音樂情境,讓學生真正理解音符的特征及音樂內涵。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教師除了要教授音樂知識外,還要利用音樂打動學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藝術的創作中,促進學生形成統一性的音樂思想,這樣才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也需要重視實踐,突出音樂的可創造性。對于音樂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教學目標的,而音樂的教學任務則是激發學生創作音樂的興趣與積極參與創作的決心。尤其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學校,常常可以聽見學生隨意哼唱小曲,這種現象正是一種無意識的創作體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鼓勵學生充分利用音樂的價值展現內心創作的想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讓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在音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教學措施
(一)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生一般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他們的性格往往過于敏感,很多時候,他們會害怕在課堂上說錯話而被同學、老師笑話,所以很少在課堂上舉手發言,這對于師生間的交流就產生了障礙,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在音樂課堂上積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愿意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首先,教師需在日常音樂教學活動中構建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確立教學主題,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清楚地知道,在課堂上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應充分利用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其次,教師在備課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深入了解并采取針對性教學;再者,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甚至可以采取話劇開場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最后,教師還要通過設置問題進行互動教學,善于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充分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以便掌握音樂技巧。
比如學唱《牧歌》時,教師可在課堂前三分鐘播放樂曲《萬馬奔騰》,然后,引導學生回答樂曲中蘊含的情緒、獨特樂器的音色、樂器所屬民族,接下來教師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從而引出馬頭琴的來歷,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導入新課,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背景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學唱《牧歌》,感悟蒙古民族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為傾聽者帶來的美好樂聲。
(二)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在音樂課堂上,需結合教學實踐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更快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上課時用生動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到課堂內容中,將他們的注意力放在教師身上,并借助教學情境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學唱《唱臉譜》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對于戲曲行當有什么了解?對于京劇四大行當有什么樣的認識?然后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再進行總結:傳統戲曲中角色需要化妝扮相來體現自身特點,而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臉譜,它不但描繪出角色的外在形象,也展現出角色內在性格,紅臉表示忠勇、黃臉表示勇猛彪悍等,通過為學生描繪這樣的情景演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臉譜的獨特魅力,并且通過中國國粹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特點,對《唱臉譜》歌曲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此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再進行指揮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同時,教師也要對《唱臉譜》中的難點進行指導,前半拍休止,并讓學生跟著鋼琴唱出歌詞,跟著視頻加深內心的情感體會。為了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課程接近尾聲時,可以讓學生伴隨著音樂聲發揮想象力畫出臉譜,然后再由學生自由演唱臉譜歌曲,教師在旁邊伴奏,并在結束前教師對于當堂課程進行總結,希望學生日常可以多聽京劇,促進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1]。
(三)創建互動式教學模式
初中音樂的互動式教學需要教師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互動式教學可以讓課堂互動效果更加理想化,初中生對于這些新興技術往往有著濃厚興趣,如若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這些技術可以極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唱《青春舞曲》時,教師需準備鋼琴和打擊樂器,同時也要提前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示范演唱,利用卡拉OK方式演唱歌曲,讓學生在臺下進行節拍擊打,接下來可以讓學生隨著伴奏聲自由填詞,對于需格外注意的地方教師應刻意強調,之后再讓學生完整地連唱兩遍歌曲,要求吐字清晰,當唱第三遍歌曲時,教師應轉換教學目標,讓學生演唱出輕快的情緒與韻律。當學生對此首歌曲的演唱掌握得差不多時,再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放奏一首《金梭與銀梭》,同時設置問題:找出兩首歌曲的異同點,以此告誡學生應珍惜寶貴的青春時代;課程結束后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為《青春舞曲》編寫一段歌詞,并傾聽作者其他的音樂作品[2]。
(四)開展新穎的課外活動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難免讓學生感覺單調乏味,所以,教師需每隔一段時間就組織學生參加一次音樂課外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音樂見識,而且能適當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學到更多有意義的音樂知識;同時,利用新穎的課外活動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激發學生音樂創作的靈感。比如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參加劇院音樂會,讓學生接觸到多樣化的音樂作品,滿足他們對音樂的好奇,提高音樂創新能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互動式教學的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感悟音樂魅力,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掌握度與理解力。而且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應用互動式教學,可以增進師生間的交流,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讓初中生在學習音樂時能夠有更高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靳雪歡.初中音樂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方法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99.
[2]陳燕芝.“自主舞動,自由互動”——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3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