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磊
摘要:語文和其它學科相比更偏向于主觀性,也更為抽象化一點。因此,學習語文這一科目對于興趣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學進度也是參差不齊的。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進而這種現象就會影響到課堂的整體效率。小學語文教學在各個教學階段中占據著基礎地位,而這種兩極分化的學習效果又極易出現在小學班級上,因此,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我們就必須針對這一現象,找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并適當地運用。此文就是本人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目前的一些教學現象,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個問題所提出的一些個人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措施;措施探討
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不斷探究、不斷推進,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本人在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發現了諸多減慢課堂教學效率的原因,比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習慣性差、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倦怠心理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真正對待和分析,并且及時想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這是一個相當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去發現和思考問題,只有找到了問題的根本點,我們才能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其次,我們應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用足夠的時間去督促學生完成一件事情,讓學生在長期被動的堅持下,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1 正面引導,提起興趣
興趣和工作的結合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業,如果把這個觀念引入到學生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同樣適用的,對于人類而言,興趣永遠是人們的主動干一件事情的動力之源,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把握學生的興趣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是多元化的,需要教學設備的輔助、教師的創新思維、知識的靈活運用等等。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熒幕給學生展示中國不同民族的服飾特征,讓學生從視覺上面去感知少數民族給人的第一印象,在此期間,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特色比較明顯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辨認和解答,這個辨認和解答的過程就是學生的課堂思考過程;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內容的同時,可以指引學生對自己校園的觀察,以校園為中心展開課堂討論,讓學生用課文中的方式描述自己正在讀書的這所校園的具體模樣,并以此為家庭作業來完成一次日記型的寫作小練筆。
2 長期督促.培養習慣
科學實驗證明,一個習慣的養成,最少需要兩個星期的培養時間。在小學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長期引導與督促。具體應該怎樣行動呢?這個答案也是多樣的。除了課內必修的知識以外,教師可以把知識延伸到課外,比如每天積累一組成語,每天背誦一首古詩,優美句子摘錄等,這些都可以進行長期的督促指導;此外,還可以監督學生的課下讀書和預習方面的任務,一定的預習基礎也會大大加快課堂的進度,所以這也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條捷徑。像以上學習習慣養成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古詩三首》時,就可以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課內的三首古詩,這樣就可以騰出課堂時間來加深講解,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古詩的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預習、復習和積累作為三項基本要求去指引和督促學生,讓這些基本要求變成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
3 終身學習.推陳出新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學生的自主鉆研外,還需要教師淵博的學識。要想成為學識淵博的教師,那就自然離不開長時間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從而確保教學知識和方法上的推陳出新。至于如何去學習,這些途徑也不是唯一的,教師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對知識的選取和運用,例如在學習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課《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就需要提前學習相關的科普知識,可以利用圖書或者網絡渠道,去獲取課堂所需要的知識,再結合自身的理解,去把這些知識融匯到課堂中去,從而帶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課堂感受。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認為提高小學語文基礎教學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起學生的興趣,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才能讓語文課堂效率真正達到質的飛躍。所謂提起興趣也就是教師的正面引導,例如表揚、贊許、獎勵等方法,用最基礎的引導方式把學生引入到語文學習的氛圍中來,長此以往就會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此外,我們必須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工作,用辯證的方法去接受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新元素,因為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具有與時俱進的變化性。我們要想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持續上升的目的,就必須順應它的變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曉平.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小作家選刊,2017(17): 70.
[2]張家麗.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語文課內外,2018(12):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