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在數學課上如何實現有效教學是目前作為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同時也是決定初中生數學品質全面發展的前提保障。在數學課教學實施期間,教師需要本著構建有效課堂的原則在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教學策略上進行有效革新,從而保證所構建的數學課教學效果更加突出。下面,主要就數學課上的有效教學模式展開合理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為了讓初中生能夠對數學課產生興趣,并且讓課堂更加有效,教師需要在具體的教法上進行創新。通過組織多種授課模式對具體的授課環境進行優化,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期間可以有效地內化和吸收基礎數學知識,同時也是為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針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讓學生在自主分析與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有效完成數學學習。
1 自主預習.夯實思維基礎
在數學課教學期間,教師為了突出整體時效需要關注學生自主性學習意識有效建設,在授課期間要強調預習環節所具有的支撐作用。通過預習模塊規范性組織與實施,讓學生獲得良好學習條件[1]。在參與預習活動的過程中則可以有效吸收比較簡單的數學知識,對具體的數學概念加深理解和內化,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確目標,提出具體學習困惑,以便學生在課上聽講時能夠保證學習內容更具有針對性。
以“正數與負數”為例,在組織學生進行預習的過程中,則可以通過導學案的設置對具體的預習目標加以明確,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就相關數學概念加以學習,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中,自主聯系實際生活,就兩者之間所存在的關聯展開分析,分析生活中存在的具體案例,如天氣預報中的正負數規律,讓學生在參與課程學習之前能夠掌握豐富的知識儲備。
2 情境創設.實現聯想記憶
在數學課教學實施期間,教師需要在情境設置方面提高關注度,在教學期間借助線上載體的功能優勢進行情境優化與創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聯想空間,讓學生在進行想象的過程中對具體的數學課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進而讓其在產生一定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推動課堂教學進度順利進行。
以“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為例,在實施授課期間,則可以合理設置數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比較真實的軸對稱圖形模型,如生活中一些公司的標志牌,并組織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就具體的圖形特征進行分析,讓學生在聯想的過程中有效理解和內化比較基礎的數學知識。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也能夠實現基礎數學概念的有效轉化,讓其從抽象轉變為具象,幫助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3 合作探究.探索數學規律
在全面落實數學課育人活動期間,教師需要在具體的授課模式上進行創新[2]。通過合作思想深入貫徹,引導學生對具體課程內容展開深入探究,這樣能夠促使共有效內化數學課中所包含的基礎知識,實現數學規律的有效探索。
以“一元一次方程”為例,在具體實施教學期間,則可以設置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圍繞這一數學規律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就移項等相關定理進行互動討論。同時,在組織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動的方式就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將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之間建立起有效聯系,構建訓練專題,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總結問題的解題思路和具體的經驗。此外,在組織探究的過程中則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的配合下進行動手操作,如通過組內分工動手制作軸對稱圖形模型,或者開展統計圖、統計表實踐整理與制作,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相關數學規律,并在小組之間就具體的學習經驗進行分享和互動,循序漸進的提高數學整體教學效能。
4 生活拓展.提高實踐能力
在數學執教領域教師為保證教學組織與實施更加規范、有效,需要注重生活化思想有效貫徹。并在此基礎上組織規范、有序的拓展活動[3]。讓學生在生活實踐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內化基礎數學內容,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就數學學習加深體驗,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認知,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為例,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則可以合理設置探究問題,組織拓展活動,讓學生就生活中關于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探索,如在航海、航天中的具體應用方式,并結合實際生活利用這一數學要素就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精準表示具體的建筑方位,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并在實踐拓展的過程中有效感受數學的魅力,在助力學生形成良好自主意識的同時也能夠突出教學活動的整體時效性。
5 結語
依前所述,在數學課上,作為教師需要在授課期間加強育人思想以及具體教學活動的有效創新。在教學期間要重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意識建設,強調預習活動組織,并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通過情境創設、合作探究等活動有效組織,讓學生形成良好數學思維,進而在自主的探究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在數學課上的整體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陳丹.淺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9(11):123-124.
[2]楊銀偉,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8):246.
[3]寧運康.新課改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