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新課改實施以來,語文教學的設計細節也逐漸得以完善,新穎的教學方式逐漸應用于課堂之上,課堂氛圍也漸漸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因此,為了使教學效果最大化,作為語文教師,就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路徑的細節方面需要不斷加以突破,在此基礎上,探尋更加適合且更有效果的教學方式。本文從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與文本對話,相互溝通真實感受;注重互動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五方面入手,探討了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優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設計的優化,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的整體教學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集思廣益,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出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尤其是教學設計,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實用性特點,如此才能使得語文教學效果獲益最大化。那么,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下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一、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必須理解并有效地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老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為課堂安排的教學目標上,都始終要做到以學生為主。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自覺性,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老師除了這些基本工作外,還需要不斷培養學生在本學科學習上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常言道:路要自己走的才踏實。老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只是起到一個領航人的作用,真正進行實踐的還是學生自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謹記這一點,不能超越學生主體的身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梢酝ㄟ^讓學生對老師進行提問來達到師生間的平等交流,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在上課時處于主導地位,同時可以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好。
二、與文本對話,相互溝通真實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創新,在授課期間,要學會讓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前自己閱讀理解課本,這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這種方式最能讓學生自主發揮,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迫切和復雜的求知心理。老師在課堂授課時應把握課程的主節奏,應該不時地引導、激發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量來理解課文,并且這樣也能最直接地發現學生問題。
此外,教師在授課期間,要及時地觀察同學的反應,據此來總結、調整課堂內容,并且能將課上反映的情況有效地轉化為具有班級特色的教學資源。學生自行閱讀課文的過程,也是學生個性思維發散、思想進行轉變的時候。但是這一過程不是學生自己能夠簡單完成的,它需要與同學、老師進行不斷的溝通討論,經過思維碰撞,引導學生得到共同的新認識。老師可以先讓同學在沒有任何事先限制的特定目標的情況下,自己先閱讀課本,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自由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去理解課文,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最原始地接觸課文,與作者進行最直接的交流。
三、倡導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
在新時代教學工作中,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是創新教學方式的側重點。與學生互動注重課堂的開放性,促進師生之間進行更好的交流。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共同營造出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師生在課堂上處于平等的關系,這樣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一)根據不同的情境設置不同的情境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想充分實現與學生的良好交流,就要根據每課的具體內容設置與之相符的教學情境。老師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運用特定情節來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更快更有效地吸收教學內容。
(二)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轉化角色
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課堂教學工作的指導者,更應該是與學生一起融入課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共同構建者,讓課堂氛圍發展變得更豐富。讓學生有“主人翁”意識,促進學生在課堂中思想得到自由的發展,以更放松的心態去學習。這樣取得學生學習接受能力和教學效率同時提高的綜合效果。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去交流知識,解答學生的疑惑。通過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在和老師的討論中學到知識,感受到進步,體會到成長。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并且使得課堂更加豐富有趣,和學生建立一種良性的合作關系。
四、發展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因此,發展興趣是優化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一步。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特性加以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引用學生感興趣事例,慢慢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得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從而由被動接受轉換為主動汲取。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制定不同的教案。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案可以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不同優點。通過興趣引導達到增強他們學習自主性和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五、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工作中,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教師應當將恰當的生活作為主體素材,引導學生以閱讀為基礎進行拓展練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通過仿寫、續寫等這些讀寫結合的雙向練習方法,有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幫助學生由被動接受閱讀轉變為自主創新性閱讀。
例如《紫藤蘿瀑布》這篇經典文章,通過描繪藤蘿讓我們明白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人生道理:所有的苦難都要無所畏懼,用一顆豁達的心去面對一切,相信我們會獲得一個滿意的人生。進而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這篇散文的基礎上,以相同的形式,仿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通過觀察自己身邊的生活細節,發揮想象,將自己所聯想的真情實感通過言語表達出來。這種學練結合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并且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上述教學上的策略,目的還是把學習主動權交予學生,教師主要側重于教學設計上的開發性與多樣性。通過不斷創新出新的教學設計,努力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那教師的語文教學也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總之,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一種過程,更是教師的一種教學理念。語文學習需要長期的積累,學好語文更是要經過長期不間斷的熏陶與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工作就需要我們教師長期對學生進行教導,努力培養好每一個學生,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結合學生興趣,傳授學生學習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使優化語文教學達到最大化成果。
參考文獻
[1]曾君.探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實施思維教學的優化策略[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1).
[2]文聯敏.試析如何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結構[J].吉林教育,2010(8).
[3]姚成文.淺談如何有效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