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寫作技能越來越成為現今時代青年人才的必備技能,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在小學語文基礎之上進行寫作能力訓練拔高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初中階段培育學生擁有良好的作文習慣和寫作能力便成為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要課題。本文謹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為題,結合作者自身的實踐經驗做出一定分析總結,希望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擁有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當下新課改教學模式廣泛深入開展和素質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時期,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無疑也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積極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給予學生正確高效的作文習慣與能力的養成教育。眾所周知,作文無論是在中考抑或高考之中都是分量占比較大的一部分,良好寫作能力的培養也不是短期可以迅速養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付出堅持的努力與辛勞,克服寫作學習過程中一系列的困難,以下是筆者立足教學實際對培育學生作文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的些許闡述分析與建議。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與問題
(一)傳統陳舊的作文教學方式和理念
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大都是以中考應試為重心的偏向性訓練,作文的題目范圍方向和文體類型都是大同小異的,如此一般的作文教學理念長此以往下去勢必會令學生逐漸對寫作失去興趣和熱情,甚至心生厭惡,致使作文教學的結果與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并且這種陳舊老套的作文教學教師大都只注重教授學生一些寫作套路與行文技巧,忽略在培養學生良好寫作能力過程中的心靈體驗以及邏輯思維和想象力等,導致學生的寫作成果往往是機械流水化的作業而沒有靈動之美。
(二)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和正確的態度
初中語文作文一般都有一定的字數要求,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的話可能剛開始上手會有一定困難,容易出現作文課堂倦怠敷衍的現象,甚至于強湊字數,那么這樣的作文課堂自然是極度枯燥和乏味的,再者現今互聯網信息搜索的便捷也使很多學生為了完成作文任務而從網上大量抄襲他人的文章,造成寫作態度上的偏頗,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初中階段的學生無法正確完整地認知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對自身綜合素質培養的影響和助力。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與實踐
(一)教師創設作文教學的情境和更新正確教學的理念
教師若想從根本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正確高效的寫作能力培養,首先就需要更新自身的作文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充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和素質教育理念的需求,把培養學生擁有良好寫作能力、語文邏輯思維和豐富的文藝想象力作為作文教育的綜合基礎目標,在此之上再進行相應的教學情境創設和課程內容的豐富,從而給予學生一個完善充實的作文教學課堂。例如在作文教學的開始階段,學生的文字組織和思維習慣都還是偏向小學基礎程度的。所以,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相關記敘文的學習和訓練,即以日記周記形式等讓學生通過記述描寫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故事來逐漸適應寫作,在心理層面收獲寫作帶來的一定的成就感,從而不再畏懼整篇作文的書寫。具體所寫內容可以是學生課堂內外的生活趣事,也可以由教師在課堂之上創設教學情境,像是組織學生一起在課上做活動游戲,抑或教師帶領學生去校園之中觀賞鳥語花香的校園美景,讓學生在這些較為容易的作文題材中一步步鞏固增強自身的作文寫作能力及水平。教師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作文寫作規范要求的普及教育,幫助學生循序漸進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二)教師以興趣培養為首引發學生寫作熱情與思路
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作思路。一篇好的作文不僅需要合理的結構設計,還需要適當的內容拓展與情感表達,這部分就需要學生對整個行文過程有自身寫作思路上的內容安排,而不是純粹寫作技巧套路化句子的重復簡單堆疊。所以,教師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切實注重學生寫作熱情的激發與作文思路的培養,重視學生在作文寫作表述上個性的情感表達需求,因材施教給予學生正確的引領。例如在課堂寫作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把課堂時間分為若干段,諸如作文題目布置時間,寫作思路分析討論指導時間,寫作時間以及作文評價時間。如此一來,教師就可以充分盤活課堂,給出題目令學生各自獨立自主地思考,之后進行班級小組內的寫作思路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彼此之間互相拓展作文寫作的思維邏輯范圍,而后由教師給予學生相關寫作思路的針對性補充和指導,幫助學生養成正確良好的行文習慣。最后的優秀作品評價環節,教師通過分享解析優秀作文的寫作方法和思路以及評價,給予學生正面積極態度的肯定,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情地投入作文寫作的學習,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難下筆無思緒的問題。
(三)教師幫助學生拓展積累作文寫作素材和習慣培養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尚不夠豐富,在小學階段也大都是學習識詞認字等基礎語文知識,普遍缺少作文寫作素材的積累,所以即便生活中有所感悟也往往因詞匯素材的缺乏不能完整深入地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這在作文教學工作中是需要給予重視的問題。若想解決學生寫作基礎詞匯素材薄弱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頻繁多量地給予學生作文寫作素材的拓展,重視日常課本教材乃至課外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進階詞匯的重復講述,幫助學生養成日益拓展和增加詞匯素材積累的習慣。同時寫作離不開閱讀,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所以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用心去觀察感受領悟生活的能力,這樣帶有生活情感色彩的作文才更加真實和富有情調。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不時分享一些適合初中學生學習感悟的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像是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通過聲情并茂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觀看過后寫一篇觀后感。如此一來,學生在整理學習感動中國頒獎詞之時便可以積累自己平時作文所沒有用到的優美詞匯,同時經過情感的洗禮也愈發感受明了文字組織背后的壯美與滄桑,感悟文字的力量,繼而在日后的作文寫作中能夠通過相關詞語的使用和行文風格的模仿,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作文能力的培養不會是一蹴而就那么簡單的,它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創設課程內容與教學情境,運用賞識教育的方法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指導和幫助,一步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啟發學生養成在生活中觀察思考并內容輸出的習慣,從而達到作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同時也豐富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的內容,提升了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勝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 (8).
[2]王鳳坤.芻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2017(8).
[3]黃運發.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8).
[4]虞禮平.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課外語文,2017(31).
作者簡介:郭慧玲,女,1972年生,中級,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