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 挫折教育的實施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導,聯合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心理咨詢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的顯性與隱性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師德修養,以學業挫折事件教育為主,全面提升小學生挫折教育實效。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挫折教育;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3-0046-01
小學生挫折教育指把小學生作為挫折教育的主體,以正確的挫折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依據,運用科學適切的教育方法,調節小學生在挫折情境中的情緒反應,以提高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實踐活動。小學階段是個體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個體之間的性格開始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伴隨著年齡增長、個性特質越來越固定,個性傾向性也越來越鮮明。小學階段遇到的挫折事件及處理結果與學生長大后能否適應社會、抵御挫折有密切關系,甚至可能對其一生的發展造成影響。抓住挫折教育的關鍵期,及早預防、干預和施教,有助于小學生健康心理品質和人格的養成,促進全面發展。
通過調查分析,小學生挫折事件的源頭多來自于學校和家庭的學習成長環境,過度懲罰、教師歧視、意外創傷、親情缺失和朋輩矛盾是引發挫折事件的主要因素。因此,小學生挫折教育亟待提升。文章分別從小學生挫折教育實施的主體、客體、影響因素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
一、讀懂挫折教育意涵,指導挫折教育實踐
做好挫折教育,首先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要從正面理解挫折教育的真正意涵。挫折教育的本質是提升小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它所關注的是小學生過去、當下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來自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事件:小學生在遇到挫折事件時怎樣正確采取應對措施?如何走出挫折事件的負面影響?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來預防挫折事件的發生?其次,要明確挫折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挫折事件帶來的影響不是即時性的,它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當超出個體心理承受能力時,就會通過個體的行為表現出來。所以,抓住挫折事件教育的時間點很重要,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對于心理問題的疏導和排解較快,在小學階段開展挫折教育對于其未來發展具有懲前毖后的意義。
二、挖掘融合各方資源,豐富教育教學內容
首先,學校教育層面要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借助校本課程開發,研發挫折教育課程與教材。有效利用學校基礎設施環境、校園文化等隱性課程,對小學生身心發揮熏陶和感染作用。組織各種校園集會活動、主題班會活動,利用集體教育的優勢育人,利用榜樣的力量育人。班主任發揮工作優勢,開展談話和共同交流,善于觀察學生、發現問題苗頭,防患于未然。學校還應該將挫折教育寓于各科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挫折教育資源,提升任課教師挫折教育的責任和意識。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建立小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配備心理咨詢教師,預防小學生心理健康等問題。
三、打好教育組合拳,發揮最大教育合力
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小學生應對挫折事件的能力并不是短期內形成的,而是跨越不同時空、各方因素積極作用的結果。挫折教育的實施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導,聯合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心理咨詢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的顯性與隱性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師德修養,以學業挫折事件教育為主,全面提升小學生挫折教育實效。原生家庭要發揮好挫折教育輔助作用,利用小學生閑暇時間創設必要的挫折情境,讓小學生親身體驗挫折事件帶來的影響,對應對挫折事件正面和負面的措施作出合理判斷。社會群體要形成小學生挫折教育的助推力量,宣傳積極應對挫折的案例,形成強大輿論導向。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力作用下,小學生作為挫折教育的主體地位也將進一步得到彰顯。當前小學生挫折教育研究仍以理論思辨居多,缺少實證研究,可以繼續探尋挫折教育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適合小學生挫折教育的課程資源。
四、打好教育組合拳,發揮最大教育合力
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小學生應對挫折事件的能力并不是短期內形成的,而是跨越不同時空、各方因素積極作用的結果。挫折教育的實施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導,聯合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心理咨詢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的顯性與隱性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師德修養,以學業挫折事件教育為主,全面提升小學生挫折教育實效。學生家庭要發揮好挫折教育輔助作用,利用小學生閑暇時間創設必要的挫折情境,讓小學生親身體驗挫折事件帶來的影響,對應對挫折事件正面和負面的措施作出合理判斷。社會群體要形成小學生挫折教育的助推力量,宣傳積極應對挫折的案例,形成強大輿論導向。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力作用下,小學生作為挫折教育的主體地位也將進一步得到彰顯。
當前小學生挫折教育研究仍以理論思辨居多,缺少實證研究,可以繼續探尋挫折教育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適合小學生挫折教育的課程資源。現階段獨生子女較多,心理承受能力可能比較差,需要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自身抗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