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網絡技術和移動資源的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改革的推動力和發展趨勢。本文分析了高職學生的學情,分析了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旨在探討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移動資源;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楊恕華,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編號:2019-R-71513,題目: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的高職學生英語自學能力培養機制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和學生自身發展的必然需求。2019年2月28日,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我國網民以中青年群體為主。這些數據表明,手機等移動資源的廣泛應用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實現育人宗旨的保障。
一、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的概念最先由Henri Holec提出。H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是自我控制學習的能力,該能力由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控制習得過程以及自我評價等因素組成;而且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可以通過自然途徑或正規、系統、有意識的學習而獲得(Holec H:1981)。這種能力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中至關重要。它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使其由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信息索取者,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1.自主學習能力是適應社會迅速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互聯網+背景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人在未來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而,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掌握學習方法,真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去,使自己能適應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
2.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人發展的主要途徑 。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雖然高職院校都在積極地進行教學改革,力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由于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學習態度的差異,以及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僅僅依靠課堂學習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只有具備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才可能循序漸進,使自己的英語應用技能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都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和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求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然而,大多數高職學生對網絡資源在學習方面的使用也主要是在查單詞、查資料等方面,很少有系統地、有成效地運用到英語自主學習中的。高職學生的學情也是制約他們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
二、高職學生英語學情分析
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各個院校的招生壓力日益加大,高職院校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生源爭奪戰,這就導致各個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他們的詞匯量、閱讀能力還有基本的語法知識都比較欠缺。與此同時,他們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對課堂教學不感興趣。上課玩手機、睡覺等現象屢禁不止。
高職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機。不少學生在過去的英語學習中沒有取得有激勵性的成績,課堂上消極被動,學習效率低。有的學生過度依賴老師,極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些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課堂內容沒有及時消化吸收,學習成效不明顯,因此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雖然高職學生在學習習慣、態度等方面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思維活躍,更愿意接受、嘗試新事物,對手機等移動資源的使用更靈活更充分。如果加以引導,借助豐富的移動互聯網資源,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勢必會有所的提高。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要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必須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特點。目前,高職學生是最活躍的“低頭族”“網絡族”,手機是他們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與其想各種辦法制止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增加部分同學的厭學情緒,不如積極引導他們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為他們的學習服務。
1.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大部分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很單調,他們課外學英語就是背單詞或者做考級題目。單純地、不加練習應用地背單詞是非常枯燥的,這樣慢慢地他們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現在手機、平板等移動技術和資源的迅速發展為培養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最佳平臺。手機上擁有豐富有趣的學習型APP,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能力范圍內選取他們感興趣的APP進行自主學習。很多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推薦一些類似的APP,學生可以通過打卡、闖關等方式逐漸接受并慢慢喜歡上英語學習。
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明確的學習目的后,才能有更大更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推送網上生動有趣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掌握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的能力,也使他們享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自發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熱情。這既順應了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積極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要求,也充分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2.豐富教學資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信息化時代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材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內容。教師可以選取網上生動的案例、有趣的教學內容等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自控力差,但他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更快。因此教師可以因勢利導。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團隊成員針對教學內容制作了相關的微課視頻,可以在課前發給學生,通過任務引導等方式讓學生熟悉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和語言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次觀看、控制播放速度、選擇性觀看等方式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回顧、總結相關的知識點和語言點。課后再根據學生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務使他們有拓展和提升。這樣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都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在教學中要注意思政工作與教學工作互相滲透,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中,使學生將英語學習與人生的奮斗目標相結合。高職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容易受到周圍人、事、物還有輿論引導。教師可以在網上挑選正能量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滲透,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對他們未來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3.完善激勵機制,改革考核方式。目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考核成績通常由不同比例的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兩部分組成。這與傳統的終結性課程考核一卷定成績的方式有了極大的改善,改變了學生考前突擊,死記硬背等應試方式。但不少院校的過程性考核還是以課堂內容作為評分依據,導致部分基礎薄弱的同學及格無望產生自暴自棄的做法。
在信息化背景下,過程性考核要考慮到對學生各方面的考核,不僅考核學生的掌握程度,還要兼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參與情況,全面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現在很多網絡平臺,譬如超星學習通等,通過教師定期對學生使用移動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考核,設計量化指標,有了即時反饋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強。這能起到督促作用,也讓學生時時有收獲的喜悅,學習充滿成就感。
四、結束語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手機等移動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又能更好地實現高校的育人宗旨。所以教師要順應而為,與時俱進,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提供科學的指導。
參考文獻:
[1]Holec 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Strasburg: Council of Europe,1981.
[2]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1: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k,1991.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沈麗花.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市場,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