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文原著閱讀選修課教學中使用網絡課程輔助學生進行英語學習,通過分析學生網絡學習行為、課程實施效果,發現網絡輔助教學存在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使網絡課程充分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更好地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關鍵詞】網絡課程;課堂教學;教學反思
【作者簡介】王微,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
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督逃畔⒒臧l展規劃(2011-2020)》中也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這些都表明網絡教學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MOOC到網易公開課,網絡課程走近高校也應該走近中職的課堂。
本門課程是校級選修課,以英文原著閱讀為基礎,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教會學生閱讀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外國在各個行業杰出的人物。從而達到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的作用。為了讓所有的學生在這門課程中有所收獲。符合學生對于選修課預期,不要占用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且能學到一些有趣的課外知識。課程中展示作業布置的少量精心,以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基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建設
為了創建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網絡英語課程。首先,我們探究能夠通過網絡課程的使用來培育和提高的核心素養有哪些。我們參考課程標準及其他著作,結合我校學生的基本學情確立了四個核心素養,分別為語言素養、文化素養、學習素養和思維素養。 依據這個核心素養培育目標,我們開展了卡耐基原著閱讀課程,課程以學生的詞匯和閱讀情況為基礎選取原著的節選,選取的閱讀文本不僅要有連貫性,符合原著的敘述邏輯而且也注重文章的趣味性,盡可能多的涵蓋西方國家的名人事跡。在網絡課程的輔助下將傳統課堂的接受性學習變為以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體和以課堂教學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教學過程的作用,又充分提高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
二、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特征分析
本文以卡耐基原著閱讀課程為研究目標,通過對兩學期64名學生的分析和統計,獲得基于本門課程的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特征。這些特征對于分析課程的使用效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改進網絡課程的質量和形式都很有價值。基于本課程的網絡學習行為包括課程點擊數、不同任務點完成量、話題互動情況等。
1.課程點擊數。以本門網絡課程在第一學期的使用情況為例,加入班級的32名學生的課程點擊總數為10368次,人均點擊量為324次,通過對課程點擊量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該網絡課程使用的頻率,從而得知本門課程是否適合學生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2.不同任務點完成量。同樣以第一學期的使用情況為例,課程中不同任務點被點擊數有所不同,其中文本閱讀的總點擊數為1029次占總點擊量的9.92%;視頻觀看任務點的點擊數為2247次占總點擊量的21.6%;課件預習任務點的點擊量為2073次占總點擊量的20%。通過對點擊量統計結果來看,我們能夠得出學生對于哪些內容的學習有較大的主動性。
3.話題互動情況。從兩學期的使用情況來看,第一學期每一單元的話題參與中,最多的有15條,最少的只有1條。在第二學期的使用中話題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最多的有98條,最少的有32條。學生對于不同主題有著不同的關注度。較受歡迎的是貼近學生生活且具有較高自由度的主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創建課程過程中精選主題,有效激勵和參與。
三、網絡課程建設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本門網絡課程建設和使用的數據分析,結合對學校教師的調查問卷我們得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網絡課程建設是有效應用網絡課程的前提和基礎。高度重視課程教學設計;注重結合豐富的相關課程資源;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呈現教學內容;重視師生、生生地實時互動;設計多樣化多層次的課后作業。從對學生的問卷結果分析中,我們也發現網絡課程建設仍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1.如何合理設置不同任務點的學習內容。網絡學習在提供便捷性的同時也要求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完成課程的預習和資料的收集等等工作。這個現象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網絡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熟悉度,使課上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專業技能的學習占用比重較大。合理設置課程的任務點尤為重要。2.如何讓大部分學生參與到網絡課程學習中。一部分對相關課程不感興趣的學生任務完成率始終較低,如何調動這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教師應額外關注這部分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表現中的進步、增加這些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課程本身的熱情。3.如何讓網絡課程的使用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好的教學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優化網絡學習內容,通過及時調整和完善教學設計來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四、總結
網絡課程的輔助教學必然帶來課堂教學的重大改變。學生習慣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網絡課程學習雖然具有趣味性,但是相對也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以網絡課程輔助課堂教學的這一教學模式不單是對于學生,對于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幫助學生適應這種學習方式,老師自身又該如何改變靈活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同時在課程建設中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才能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完善課程中每個環節設計,使網絡課程輔助教學更符合學生發展需要以及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樓蕾.創建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英語博雅課堂[J].現代教學, 20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