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宙
【摘 要】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分為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核心素養的內涵,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師生互動;教學實踐;促教學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能夠體現學生生物學科方面的品格和能力,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生物學問題。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生物核心素養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一、情景創設,導入主題
進入新知識的主題教學,要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特點,創設其熟悉的情景,通過舊知識的引導,逐步導入知識主題的學習,讓學生順其自然地接受新知識,使之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去主動學習。
如展示直觀圖片:一條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提問(師):從能量上看,瀑布從什么能轉化什么能呢?學生答:從勢能轉化動能。導入主題(師):很好!不僅僅是水,生物細胞也有能量的轉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細胞與能量。良好的情景創設突出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打開局面,從而順利導入主題,帶動學生進入新知識的海洋。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
作為主體的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從書本搜集信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討論和分享,并且可以在全班面前發表小組的最終成果,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少講少說,圍繞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帶領領學生突破重難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的方式貫穿課堂的始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興趣學、主動學,使教師輕松教,認真教,進一步促進對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如在學習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知識點的過程中,展示兩大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橫坐標是反應進程,縱坐標是生成物和反應物的化學能。提問(師):哪一個圖是吸能反應,哪一個圖是放能反應?學生先自行學習并收集書本相關知識點,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深刻理解知識點的內涵:左邊的圖——反應物的化學能大于生成物的化學能——反應過程屬于放能反應;右邊的圖——反應物的化學能小于生成物的化學能——反應過程屬于吸能反應。進一步提問(師):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的例子有哪些?它們的聯系是怎樣的?學生A:吸能反應:蛋白質的合成、光合作用;放能反應:糖的氧化—細胞呼吸。學生B:放能反應產生能量供給吸能反應;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的紐帶是ATP;ATP是細胞中的能量通貨。
三、滲透核心素養的內涵
滲透核心素養的內涵,充分落實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具體體現如下:
體現生命觀念內涵:如通過細胞中的能量變化——能量只能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既不會被消滅,也不能被創造,使學生形成物質和能量觀,展示螢火蟲的照片:1.螢火蟲的主要能源形式是什么?2.螢火蟲的能量是怎樣轉化的?學生A答:化學能。學生B答:化學能轉化光能。提問(師):化學能是一種能量形式,而光能是另一種能量形式。由此得出能量的轉化特點是怎樣的?學生C答: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另一種形式。根據提示,引導學生回答正確的答案,有利學生形成物質和能量觀。
體現科學探究內涵:如探究ATP是直接能源物質實驗,利用小組合作補充實驗設計,使學生初步掌握實驗思路和基本方法,并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討論。實驗過程展示:用小刀將數十只螢火蟲的發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三等份分別裝入三支試管,各加入少量水使之混合,置于暗處,可見試管內有淡黃色熒光出現,約過15分鐘熒光消失,然后……
A:0.1%葡萄糖2mL,結果不出現熒光。
B:ATP制劑2mL,結果出現熒光。
C:蒸餾水2mL,結果不出現熒光。
提問(師):1.A、B、C組相互對照,C組是什么組?2.它們都是2ml,體現實驗的什么方法?3.通過三個試管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4.由此得出,ATP是什么能源物質?
答(學生):1.C組是對照組2.控制變量法。3.ATP的實驗可以提供能量。而葡萄糖不能直接提供。蒸餾水起到對照作用。4.直接能源物質。
逐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回答,有利于學生形成“觀察、提問、實驗設計、結果討論與交流”的科學探究素養,能夠增強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突出生物學科的特點
從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上看,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在于其強調突出生命觀念。生命觀念的培養能使學生深刻體會生命過程的神奇,可進一步促進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突出生物學科自身的特點,從生物方面的角度認識事物,能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感受,進而提升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熱情。
如提供資料:(1)肌肉收縮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人體在安靜狀態時,肌肉內ATP含量只能提供肌肉收縮1s~2s所需的能量。(2)一個人在劇烈運動狀態下,每分鐘約有0.5kg的ATP分解釋放能量,供運動所需。一個成年人在安靜的狀態下,24h內竟有40kg的ATP被水解,而細胞內ADP、ATP等的總量僅2mg~10mg。提問(師):通過以上資料,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學生搜索每個資料的信息,分析總結,找出關鍵信息。學生A答:從細胞內ADP、ATP等的總量僅2mg~10mg,看出ATP總量比較低。學生B答:每分鐘約有0.5kg的ATP分解釋放能量,看出ATP轉化很快。
綜上所述,從以前的三維教學目標理念(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要轉變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生物教學理念(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這樣的轉變既強調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強調生物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基于核心素養促進課堂教學是教師不斷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的新要求,也是師生良好互動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蔣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生物學科素養的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5(10):9-10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劉凱.基于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