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統編教材著力凸顯“讀書意識”,旗幟鮮明地將“課外閱讀”作為單元的一個板塊編入教科書。面對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教師應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將課外閱讀指導納入課堂教學之中,做好分內事。指導學生學習繪本可以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發展藝術教育,更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文章主要以低年級兒童為研究對象,對他們進行繪本閱讀的教學,并結合低年級寫話,初步探究繪本閱讀與低年級寫話之間相得益彰的效果。
關鍵詞:統編教材;繪本閱讀;低年級;寫話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9-0037-04
一、引言
隨著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統編教材旗幟鮮明地將“課外閱讀”作為單元的一個板塊編入教科書。“快樂讀書吧”這一欄目的功能落實要用課堂教學的形式來完成。如何將繪本引入我們的課堂?我們又如何采用恰當的方式讓繪本走進學生的生活,并讓繪本成為提高他們讀圖能力和寫話能力的有效載體呢?近三年,本人從統編教材“快樂讀書吧”入手,精心選擇經典繪本,指導學生快樂地進行繪本閱讀,從而提高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我通過繪本閱讀去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利用每周五的兩節語文課,師生共同閱讀,反復閱讀,精讀了很多的繪本。學生愉快閱讀,置身其中,穿越繪本,輕松寫話。
二、深度挖掘統編教材繪本資源,提高寫話能力
低年級統編教材一年級和二年級都設立了“快樂讀書吧”欄目,一時之間,“課外閱讀”被推到了教學前沿。“快樂讀書吧”欄目首次實現了課外閱讀課程化。該欄目的設置意在對學生如何讀課外書加以指導,進而解決課外閱讀邊緣化的問題。
1.有效利用一年級“快樂讀書吧”欄目,讓學生先會說
溫儒敏教授曾言,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讀書的種子。為培養這顆“讀書的種子”,教材除了“教讀課文”“自讀課文”,還把課外閱讀編進教材,納入課程。“快樂讀書吧”欄目的設置是統編教科書的一大特色,“快樂讀書吧”安排在第一單元,編寫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把課外閱讀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使之成為語文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讀書真快樂”,我組織學生通過欄目的情境圖和提示語了解如何開展課外閱讀;然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在課外開展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最后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分享課外閱讀的快樂。“讀書真快樂”由4幅情境圖構成,每幅情境圖均有關于課外閱讀的提示語。這些情境圖和提示語分別提示開展課外閱讀的方式:和爸爸媽媽一起讀、和同伴讀、自己讀、和同學讀;閱讀的場所:家里、書店、圖書館或閱覽室;閱讀的書籍:故事書、圖畫書。我用課件出示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圖上的小女孩正在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課件在原插圖的基礎上打出小女孩的話:“我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有趣的故事書。”指名朗讀后全班再齊讀。然后我啟發學生:小女孩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什么樣的?請你帶著高興的語氣再來讀一讀這一句話。小組再交流: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那是多么快樂的讀書經歷呀!你有過這樣的讀書經歷嗎?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讀過什么書?怎樣閱讀的?和小組伙伴說一說。
2.開展二年級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話故事”主題活動,讓學生樂于讀
二年級下冊“讀讀兒童故事”,以兒童為主角,寫兒童的生活或者經歷的故事,就叫作兒童故事。讀的兒童故事可以是我國作家寫的,如《神筆馬良》,也可以是外國作家寫的,如《七色花》《愿望的實現》;也可以是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寫實際生活經歷的。我指導學生讀閱讀提示:①這次要求學習什么讀書小知識?②目錄中,哪部分告訴我們主要寫什么內容?哪部分告訴我們要讀的內容的頁數?分別做上記號。
我指導學生閱讀《七色花》和《神筆馬良》的時候,讓學生遇到不會讀的字,可以猜讀,也可以問老師。讀完后,分別思考:《七色花》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誰?讀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是通過哪些內容明白的,用()括起來。《神筆馬良》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誰?你認為馬良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通過哪些內容知道他是這樣的孩子的,用()括起來。接著,我教學生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記錄自己讀的兒童故事或兒童故事書,還教學生用圖文結合的方法記錄自己準備講的兒童故事。另外,我還要求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請教家長、老師或者其他的人,但一定是自己畫、寫。
3.指導統編教材語文園地里的看圖寫話,讓學生學會怎么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低段寫話的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有一個寫話內容。這是單幅圖,一只老鼠被出現在屏幕上的貓嚇了一跳。寫話要求是:看看下面的這幅圖,小老鼠在干什么?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誰?接下來會怎么樣?快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吧!雖然只出示了單幅圖,實則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我繪制了直觀形象的思維導圖(如圖1),引導學生看圖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讓思考過程“可視化”。
學生觀察能力得到提升,想象能力豐富,有的學生說:“老鼠偷吃遇險。夜里,老鼠出來偷吃東西。它以為電腦是什么好吃的東西呢,剛走過去就碰到了電腦,結果電腦里出來了一只可怕的花貓。”有的說:“主人出妙招治老鼠。老鼠就愛搗亂,小主人嫌它煩,專門設計教訓它的。”還有的說:“科技時代要提升,老鼠也得學習啊,它買了電腦回來想學習呢,結果剛打開電腦就遇到了兇猛的花貓,嚇得都哭了。”我啟發學生,提問:“你是希望看到一只膽小的老鼠,還是希望看到一只會動腦筋的老鼠?故事就在你的想象中。”有的學生說他希望看到膽小的老鼠,小花貓在電腦里“喵喵”直叫,小老鼠嚇得魂飛魄散,眼淚不知不覺流了出來,連忙搖著手邊求饒邊跑回洞里去了。還有的學生認為這是一只聰明會動腦筋的小老鼠,它在鍵盤上跑來跑去,小爪子在上面踩來踩去,電腦上的花貓不見了,又出來了一只狗,一只小兔子。哈哈,小老鼠知道了:原來電腦里的畫面是可以變的呀!學生說得很精彩,然后我布置學生開始寫話,以“一天,小老鼠在電腦邊玩耍,玩得正歡,突然,屏幕上出現了一只貓”為開頭,寫出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三、精心選擇經典繪本,提高寫話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低年級(第一學段)學生提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語文能力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1.引導觀察經典繪本,模仿說話
繪本閱讀過程中有無窮無盡的話題,教學中,我常常通過對繪本故事進行問題討論、心得分享、交流主題等方式,讓學生非常有興趣,也非常愿意和老師、同學交流,真正有話可說。在這一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在保護學生說的欲望的同時,留意學生的語言是否規范完整。在經典繪本《我爸爸》教學中,我設計了任意選擇一幅說說:“我爸爸像……一樣……”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爸爸。學生積極發言,有的說:“我爸爸像老虎一樣勇猛。”有的說:“我爸爸像螞蟻一樣勤勞。”有的說:“我爸爸像變色龍一樣變臉。”還有的說:“爸爸像獅子一樣兇猛”;“爸爸像大偵探一樣勇敢”;“爸爸像小熊一樣可愛”;“爸爸像王子一樣威風”……這一句句話折射出了學生對爸爸最真切的感受,以及對親人真摯的愛,學生非常有興趣地學會了運用了句式,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又比如學習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我發現小兔子和大兔子表達愛的方式很特別,句式又差不多,就乘機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說話,以積累語言。我問:“小兔子還將要看到什么呢?它又會把什么比成對媽媽的愛呢?”此時,學生非常踴躍,個個說得都很精彩:“媽媽,白云有多少,我就有多愛你!”“媽媽,河水有多深,我就有多愛你!”“媽媽,星星有多閃亮,我就有多愛你!”……多么兒童化,多么真實的表達。這樣富有兒童情趣的規范語言,引得學生的創作也充滿了童趣,仿說讓學生在無形中學會了用語文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再比如學生讀經典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結尾約瑟沒有找到紐扣。有辦法的爺爺沒有了辦法。第二天,約瑟去上學。約瑟拿起筆來,在紙上“刷刷”地寫著:“這些材料還夠……”還夠做什么?我讓他們想想說說,很多學生都有興趣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說:“爺爺肯定留了做手帕的布又給約瑟做了個可愛的手機套。”有的說:“我想爺爺一定會給約瑟做個裝飾圖案比如一個校徽,哪個地方破了正好貼上去。”還有的說:“把約瑟穿小的再送給別人穿。”……
2.梳理內容,讓學生喜歡擴寫
新課標第一學段寫話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我選擇了經典繪本《蚯蚓的日記》,從小蚯蚓的觀點看世界,記錄了學校、家庭和朋友之間的生活點滴。我在這里提醒學生:蚯蚓是沒手沒腳的,你想象過它將如何寫字嗎?你想象過他將如何看書嗎?你想象過什么是它的凳子和桌子?用餐的時候,它使用什么餐具?睡覺的時候,它的帽子會掛在哪里?如果它被蜜蜂蜇了,會怎么樣?帶著這些問題,請你再回到書里去找一下。在學生讀懂每幅畫面后,讓學生嘗試自己擴寫,把每幅圖補充幾句話,寫出自己對圖的主題的理解。
3.情境創設,讓學生激情續寫
續寫經典繪本,需要先認真讀好一個繪本故事。讀完故事后,大家可以畫一幅有趣的圖把故事的內容概括、歸納一下,然后接著續寫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我選擇了繪本《逃家小兔》。故事里講的就是一只一直想要逃跑、 離開家的小兔子, 我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逃家小兔” 。教學時我設計問題:你們有沒有也和小兔子一樣想過要逃跑、離開自己的家呢?通過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腦海里呈現“小兔逃,媽媽追”的畫面,然后再試著角色扮演,體會小兔的情緒和兔媽媽的心情。弄清楚這些以后,我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開始續寫故事。我設計續寫一句話:后來,小兔 ,兔媽媽 。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在師生共同閱讀經典繪本《晚安,月亮》以后,我留了一個寫話作業(見表1),讓他們回家想想自己還會對誰說晚安,把它寫下來。
學生呈現出來的閱讀成果已能模仿詩歌的形式,有的學生把要說的話寫成了一首題為“晚安”的童話詩。
4.精心繪制,引導學生畫出繪本讀后感
師生一起讀完每本繪本后,我鼓勵學生用畫圖的方式把所思所想通過圖串連起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抓取發散思維中的關鍵信息。只要適合自己,只要能夠方便自己思考與記憶,怎么畫都可以。我沒有規定要抓取哪方面的信息,一切都以學生自己的主觀興趣出發,書中什么最吸引他們,他們就可以由此展開自己的思維。重要的是,通過畫一畫,學生在思考,這就夠了。《小藍和小黃》是我很愛的李歐·李奧尼的一本書。這個繪本故事很簡單:小藍和小黃是一對好朋友,一起游戲,一起上課。一天,小藍趁媽媽出門的時候,溜出去找小黃。從家里找到外面,才在一個角落里找到了小黃。小藍和小黃驚喜地擁抱在一起,越抱越緊,結果融合在一起變成了小綠。小綠去了公園,鉆隧道,爬山,后來累了,就回家了。可回到小藍家,小藍的爸爸媽媽認不出來了,回到小黃家,小黃的爸爸媽媽媽也認不出來了。小綠很傷心,流下了藍色和黃色的眼淚,哭呀哭呀,最后全都變成了藍色和黃色的眼淚,藍眼淚集攏到一起變成了小藍,黃眼淚集攏到一起變成了小黃,兩個人高興了:“這回爸爸媽媽不會認不出來了!”小藍和小黃先回到小藍的家,小藍的爸爸媽媽高興地擁抱小藍,又擁抱了小黃,結果變成了綠色。直到這時,爸爸媽媽才總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他們一起去小黃家報告這個好消息,兩家的父母高興地擁抱在一起,也變成了“綠”。故事簡單,畫面也很簡單。這么一個有關顏色的知識,有關友情的小故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適合的一本書。有個一年級的學生讀了之后畫的圖也很有意思(如圖2),他直接就用了三個小圓,分別代表小藍、小黃和小綠,又加上了它們各自會有的表情。比如小綠,因為家人認不出它了,就是哭泣的表情。而小藍和小黃加起來就會變成小綠,所以各自用箭頭指向了小綠。整個畫面很清新,也用一句話表達了他理解到的內容——“小綠在哭泣”。
四、鼓勵親子創編繪本,提高寫話能力
在寫話訓練的教學中,其目標包括了將寫話成果和他人進行分享。如分享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祝福等,這些分享具有明顯的作用。我嘗試采用繪本延伸的策略(如圖3),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閱讀學習,共同創編繪本,分享體驗繪本深層內涵,進而實現學生寫話水平的全面提高。
1.我的繪本延伸策略
第一步讓家長參與親子閱讀活動,和孩子一起觀察,一起交流感受。家長和孩子合作互動,填寫親子閱讀卡,記錄家庭親子閱讀數量和書目。第二步全腦思維訓練落到實處。我讓家長訓練孩子在每次閱讀繪本后,鼓勵孩子改寫幾句或者續寫幾句。第三步讓家長鼓勵孩子繪畫,把每次看完繪本后的感受和想象到的畫面用圖畫出來和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第四步讓家長參與班級童話劇創編和表演,參與道具制作和角色扮演。
2.我設計了繪本親子閱讀卡(見表2)
繪本順應了低年級兒童閱讀的特點,它色彩鮮艷,構圖精美,強烈地吸引著低年級兒童的眼球,能較好地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精妙的故事內容還能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繪本的內容豐富多彩,我向家長推薦的繪本書目有訴說父母對兒女深情的《逃家小兔》,關于科普知識的《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也有教孩子學會自我調理,學會自我控制的《生氣湯》,更有教孩子學會珍惜現有生活,懂得儉樸生活的《爺爺有辦法》……通過班級微信平臺,我在班級推廣親子繪本閱讀活動,不僅能讓親子閱讀活動堅持得更長久,還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樂趣,把寫話進行到底。
3.自編自演樂趣多
我推薦學生和家長一起讀繪本童話《怪老頭兒》,其中《怪老頭兒》這一故事的主人公趙新新在學校因為喜歡異想天開,常挨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在家里因為不愛媽媽給開的“小灶”和爸爸的粗暴,老是挨打。直到有一天,他在電車上給一位干瘦、矮小的老人找座位,沒想到從此生活變得熱鬧起來。那老人自稱“怪老頭兒”,還真怪:他把鳥兒放進新新的肚子里吃蟲子;他變出個和新新一模一樣的人來替新新寫作業;他還把新新變成耗子,一起到耗子國里游逛了一番……怪老頭兒的怪事真多,我讓學生讀完之后,和父母一起觀察身邊的怪人,也寫一些身邊怪人的各種怪事和怪招,畫一畫、編一編、演一演,在班級童話劇《身邊的怪人》中一起扮演角色,展示家長和孩子的風采。我充分利用家長配合的親子閱讀這個教育資源,把學生的演出錄制成微視頻,讓學生寫日記,寫出自己表演的感受和樂趣,這樣在分享成果的同時也起到激勵學生自己的效果,又達到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目的。
五、結語
三年來,我借助統編教材和經典繪本,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對美的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能力,引領學生走進閱讀世界,嘗試以讀促寫,寫畫結合,在課堂中挖掘繪本語言規律,滲透寫話訓練點,構建繪本閱讀和寫話訓練相得益彰的“磁場”。我通過關注學生課外閱讀,和家長一起讀,創編繪本故事,引導學生選擇優秀的繪本,讓學生在閱讀中開闊視野,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曉麗.關于小學語文中繪本閱讀教學的思考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3).
[2]趙向莉.基于繪本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4).
[3]胡紅梅.繪本心世界:胡紅梅老師兒童閱讀工作室課例實錄[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
[4]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
[5]彭懿著.圖畫書——閱讀與經典[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王靜文(1976—),女,江西南城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