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羽飛 李勵宇
摘 ?要:《管理學》作為我國高校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該文以亞當·斯密勞動分工觀點——以日常學習生活現象點滴為例,結合案例進行詮釋,分析課程改革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取得的教學效果,利用管理學課程和大學生學習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特征,最大限度地發揮管理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從而實現管理學典型案例教學課程育人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管理學 ?課程思政 ?案例教學模式 ?勞動分工觀點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100-03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習近平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目標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1]”。課程思政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使命,也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高等教育目標的根本保證[2]。獨立學院要實現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不能從理論到理論,而是要通過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在管理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學習后繼課程,進一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以及新技術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并運用所學管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要通過管理學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教學,發現和解決學生的思想、觀點和立場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其基本特點是使學生具有鮮明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3]。
1 ?管理學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學模式內容,首先,必須保證有鮮明的案例主題及所結合的章節,這是完成管理學課程原理教學任務及思政育人教學任務的必要前提條件,否則,案例教學就成了無的放矢、無源之水;其次,要有明確的案例教學的意義,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掌握哪些基本的原理,受到哪些方面的思政教育;再次,要結合管理學相關原理,選擇恰當的案例進行詮釋,要求所選案例應貼切、緊湊,既能形象生動地說明原理,使學生易于理解,并從中受到思政育人方面的啟發,又能夠在規定的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管理學原理的教學任務;最后,要對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及其成果進行反思,一方面,可以及時了解此次案例教學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為以后從事案例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當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應用、教師富于情感的語言演繹,等等。
下面,我們就以亞當·斯密勞動分工觀點為例,來說明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學的基本模式。
2 ?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學過程——亞當·斯密勞動分工觀點
(1)案例主題:亞當·斯密勞動分工觀點——以日常學習生活現象點滴為例。
(2)結合章節:第一章 管理與管理學 第三節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3)案例意義:通過“日常學習生活現象點滴 ”案例的講述,不僅使學生明了亞當·斯密勞動分工觀點對現代企業管理所發揮的重要影響和作用,而且使學生明了亞當·斯密勞動分工觀點不僅有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率和效益,適應和促進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啟示我們,在以后學習工作過程中要深刻領悟到“熟能生巧”的人生哲理,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才能專一行,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只有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做到專心、恒心,才能成為該行業領域的佼佼者,為社會、為家庭做出更大的貢獻。
(4)案例描述:同學們,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觀點。
亞當·斯密是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和哲學家,1776年發表了《國富論》,該著作不僅對經濟學、政治學的發展貢獻很大,而且包含著豐富的管理思想。其中一個重要的管理思想就是亞當·斯密認為,分工是增進勞動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有三,如下所示[4]。
①分工可以使勞動者專門從事一種單純的操作,從而提高熟練程度、增進技能。
同學們看過中央電視臺絕對挑戰的相關節目嗎?比如,《絕對挑戰》節目曾經就播出了一個擁有絕技的蘭州拉面師傅:只見這位師傅把一團揉好的面團開始拉成面條,通過他反復地來回拉面,最后拉成了堪比頭發絲粗細的面條,工作人員用尺和計算器測量并計算了一下,其長度竟然可以繞地球一周而未斷,如果讓我們來拉,也許拉一兩回就斷了,這是為什么?又比如,同學們在中學學過歐陽修的《賣油翁》嗎?[5]只見一個年輕的神射手百步穿楊,所有觀看的人都嘖嘖稱贊,唯有賣油老頭不以為然。年輕人很不高興,便憤問道,難道我的射箭技藝不高超嗎?賣油老頭答道,唯手熟爾。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賣油老頭表演了一門絕技:只見他拿出一個油瓶,把一個圓形方孔銅錢放在油瓶嘴上,然后用勺子舀一勺油,慢慢地將油對準銅錢的方孔倒進油瓶里,油都倒完了銅錢上竟然滴油未沾,這又是為什么?不管是前面蘭州拉面師傅的絕技,還是后面神射手及賣油老頭的絕技,都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只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地從事一種單純的操作,就可以提高熟練程度、增進技能。
②分工可以減少勞動者的工作轉換,節約通常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所損失的時間。
同學們知道福特汽車嗎?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是第一個采用汽車生產流水線作業方式來裝配汽車的先驅。在亨利·福特發明汽車生產流水線作業以前,每個裝配工要把10000個左右的汽車零部件一一安裝在汽車不同的部位,期間,需要不斷地更換不同的零部件和不同的裝配工具,所花費的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所損失的時間很多,而采用汽車生產流水線作業以后,每個裝配工只需完成自己所負責的一種工作,期間,既不用更換不同的零部件,又不用更換不同的裝配工具,一方面,可以節省由于工作轉換所花費的時間;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從事單一工種的工作,又可以提高熟練程度、增進技能。結果出現了令人驚異的生產效率:1920年2月7日,福特公司平均1min生產一輛汽車,而采用生產流水線作業后的1925年10月30日,福特公司平均10s生產一輛汽車,生產效率提高了500%,這樣的速度讓同行為之震驚,讓世界為之震驚。其根源就在于分工減少了勞動者的工作轉換,節約了通常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所損失的時間[6]。
③分工可以使勞動簡化,使勞動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種特定的對象上,有利于發現比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進工具的改良和機器的發明。
同學們知道魯班發明木鋸的故事嗎?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上山劃木,不小心被荊條劃破了手,于是魯班就思考,為什么荊條這么鋒利,如果用鐵條制成荊條狀來劃木,是不是同樣鋒利呢?結果一試驗果然如此:不僅鋒利,而且用木鋸劃木比用斧頭劃木更快、更平整。難道以前沒有人被荊條劃破過手嗎?非也!以前人們上山砍柴時也經常會出現被荊條劃破手的現象,一般都是自認倒霉,提醒自己以后要小心一點,而不會去進一步思考相關原理。由于魯班長期從事劃木的工作,所以,他會把一些現象與劃木工作聯系起來,從而發明了木鋸。
又比如,同學們在中學上物理課時老師給你們講過有關蘋果砸在牛頓頭上的故事嗎?物理學家牛頓在花園散步,突然,一個熟透了的蘋果掉在了牛頓的頭上,瓜熟蒂落,這本應是自然現象,如果是掉在我們頭上,我們也許會這樣思考:耶!我的運氣怎么這么好!口渴了,上天就及時地送來了蘋果!而牛頓卻不是這樣思考問題的,而是在思考:為什么蘋果是由上往下掉而不是由下往上掉呢?如果是我們這樣思考,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們是神經病。由于牛頓長期從事力學研究,他很自然地就把蘋果由上往下掉與他所研究的力學原理進行了聯系思考,經過反復研究,終于得出了萬有引力定理。難道以前沒有人發現過蘋果由上往下掉的自然現象嗎?非也!只是我們沒有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罷了。
斯密的分工觀點適應了當時社會對迅速擴大勞動分工以促進工業革命發展的要求,成為資本主義管理的一條基本原理。
總結提問:同學們,大家對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觀點有什么感想?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觀點不僅適應了當時社會對迅速擴大勞動分工以促進工業革命發展的要求,成為資本主義管理的一條基本原理,而且還啟示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過程中要深刻領悟到“熟能生巧”的人生哲理,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才能專一行,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只有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做到專心、恒心,才能成為該行業領域的佼佼者,為社會、為家庭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學方法:相關案例多媒體應用;教師富于情感的語言演繹。
(5)案例反思: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及成果。通過對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觀點相關日常學習生活點滴案例的講述,一方面,使抽象的“分工是增進勞動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的原因內容豐富化、具體化和形象化,使課堂教學內容充實而又有說服力;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相關案例多媒體和教師富于情感的語言演繹,不僅可以提高教學進度、效率,而且可以激發起同學們極大的學習興趣,達到傳道解惑的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達到使學生不僅明了分工是增進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的觀點,而且使學生明了在以后學習工作過程中要深刻領悟到“熟能生巧”的人生哲理,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才能專一行,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只有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做到專心、恒心,才能成為該行業領域的佼佼者,為社會、為家庭做出更大的貢獻。
3 ?實現管理學典型案例教學課程育人的有效策略
3.1 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
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包含人才培養的多個方面,從事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教師更應當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管理學教師應該有立德樹人的使命感,愛崗敬業,發揮自身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不僅是思政教師、輔導員的任務,更應該是所有教師的共同目標,所有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應肩負傳遞思想的任務,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思想的觀念,養成健全人格,使思政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做到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形成長效化的育人機制[7]。
3.2 教師必須養成熟練運用日常案例進行育人的技能
在從事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所授管理學課程原理相關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同學們耳熟能詳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所了解和熟悉的典型案例來從事課程思政育人教學。運用這樣的案例從事教學,一方面,學生聽起來親切,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形象生動地說明、演繹所需傳授的管理學原理,并通過總結提問,畫龍點睛式地引導出課程育人的目的,寓課程思政育人于無形之中。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發掘典型案例所說明原理的意義,注意相關案例多媒體及教師豐富情感語言演繹的運用,并進行教學反思。
3.3 系統設計課程思政育人教學方案
要達到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的目的,教師必須在結合所授管理學原理相關案例教學之前,認真思考和設計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方案。在設計課程思政育人教學方案時可以參考“案例主題—結合章節—案例意義—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的基本框架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在教學方案的設計工作中,案例意義是課程思政育人的目的,結合章節是案例教學的專業教學任務的目的,案例描述是達到以上目的的具體過程,案例反思是總結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得失,為以后從事案例積累經驗教訓,提供借鑒。
3.4 遵循課程思政育人的針對性、客觀性與邏輯性原則
在進行案例教學方案的設計及其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針對性、客觀性與邏輯性的統一,否則案例教學就沒有說服力,達不到課程思政育人的目的。所謂針對性,是指所引案例要說明管理學的具體原理,做到具有針對性;所謂客觀性,是指所引案例要是真實存在或發生過的或同學們日常學習、工作與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案例;所謂邏輯性,是指所引案例從事課程思政育人過程中,做到具有邏輯性,也就是說,其教書育人的過程不是牽強附會、生拉硬扯,而是循循善誘、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王旭生,王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研究——構建高校“大思想”全育人格局的思考[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3.
[3] 徐樹.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8(22):413.
[4] 周三多,陳傳明.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5] 歐陽修.賣油翁[EB/OL].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11c9f575d1.aspx.
[6] 福特生產線與效率工資[EB/OL].http://www.taodocs.com./p-89605153.html.
[7] 滕躍民,韓鋒.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構建路徑及其策略分析[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