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熙
摘? 要:為推動學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高職院校需要克服各類阻礙因素,從以下方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課程思政調研,邀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做好課程思政頂層設計,扎實推進課程思政示范課項目建設,開展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標準建設,全面鋪開課程思政改革。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程思政? “五步走”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b)-0148-02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心之一。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此上海市高校推行的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價值、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聽黨話、跟黨走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有必要全面開展課程思政改革,該文結合筆者所在學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分析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改革的難點,總結了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路徑。
1? 課程思政改革的難點
1.1 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淡薄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的應用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學校重專業技能輕思想素養的現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一些教師思想政治意識淡薄,認為思政教育占用學生時間且“假、大、空”,影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而不愿意開展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學生喜歡學習專業技能,對“政治說教”等不感興趣甚至厭惡。
1.2 思政元素挖掘難度大
高職學校的專業課程是根據行業發展需要、企業需求而設置的,著力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此外筆者所在學校為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學生要著重開展美術設計、軟件設計等訓練,這一類課程以學生實訓為主,思政元素挖掘難度很大。
1.3 課程思政機制建設滯后
高職院校因受到就業壓力等影響,高度重視就業工作、課程教學等,而教師在藝術創作、技術研發、職稱晉升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夠,導致對于如何推進課程思政沒有明確的框架設計、實施戰略和考核方式等,機制建設嚴重滯后。
2?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五步走”路徑
為推進學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筆者所在學校從以下方面逐步開展改革。
2.1 深入開展課程思政調研
選派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承擔課程思政建設指導工作的領導、骨干教師組成調研小組,前往上海等課程思政改革經驗豐富的高校實地考察,對各調研院校課程思政制度建設、探索舉措、實踐成效等進行充分考察,形成詳細的調研報告。召開課程思政座談會,圍繞思政教育內容的融入問題、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問題、實踐教學環節的思政強化問題等,集思廣益,探索具有該校專業特色的教書育人新途徑,營造課程思政的良好氛圍。
2.2 邀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
邀請課程校外著名專家學者,尤其是課程思政改革效果顯著院校的專家教授來校開展課程思政方面專題講座,講座內容涵蓋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專業課及通識課思政元素挖掘、教師思想政治修養等多種主題。組織全體教師參加講座學習,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提升課程思政意識和育人能力。召開專題研討會,組織領導干部、骨干教師與受邀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進一步營造學校課程思政氛圍。
2.3 做好課程思政頂層設計
為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學校在廣泛調研與研討的基礎上,制定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方案》《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等制度文件,全方位規劃了課程思政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實施路徑、建設步驟等搭建好課程思政的頂層架構。成立課程思政改革領導小組,下設改革工作組,由學校教務處牽頭,聯合黨政辦公室、學生處、招生就業處、思想政治教學部等部分,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制定路線圖、時間表,強化工作協同和落實。
2.4 扎實推進課程思政示范課項目建設
廣泛宣傳發動,立足學校專業特色,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建設,從已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教育課、專業課遴選立項課程思政示范課,凝聚教研團隊骨干力量,扎實開展試點工作。立項的示范課程充分結合課程實際,將思政教育納入課程教學目標,深入挖掘課程的育人內涵,修訂完善課程標準,錄制示范課視頻,建好示范教學課件和教學案例,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方法,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的有機統一。示范課建設團隊還就課程內容、形式、效果等加強研究討論,將示范課項目建成課程思政改革的樣板標桿。
2.5 開展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標準建設
在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的基礎上,在全校鋪開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標準建設,以標準建設為抓手,加大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步伐,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組織各二級院系研討論證,深入研究課程思政文件,遴選5個專業作為試點,組織思政課教師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人組成工作小組,深入挖掘通識課、專業課教學內容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情懷、創新創業精神、誠信意識等思政元素,修訂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核心課程標準,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課程考核等環節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此基礎上,提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思政結合點,出臺《關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及2018級人才培養方案框架,全面指導學校各專業開展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各專業全面鋪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做到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2.6 全面鋪開課程思政改革
全體教師根據教學標準要求,在教學實踐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嘗試,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點與融入技巧,不斷改革方式方法,最終實現通識課、專業課課程思政改革全覆蓋。組織開展課程思政觀摩課活動,全面展示示范課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團隊建設以及新媒體手段載體的運用、課程考核等方面推進課程思政改革的經驗,組織全體教師認真觀摩,進一步總結觀摩課學習經驗,讓課程思政入腦入心入行。全面梳理課程思政的媒體素材、課件、題庫、網絡課程、文獻資料、教學案例等,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組織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和評優活動,引導和激勵各院系部、全體教師積極主動推進課程思政改革,爭創優秀典型,推廣成功經驗,不斷完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教學管理部門將課程改革情況、育人效果納入教師教學考核體系,將課程思政改革實踐落到實處。
3? 課程思政改革的實效
學校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以來,各類課程思政功能進一步發揮,教師思政意識提升,學校育人成果顯著。
3.1 各類課程思政功能凸顯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的有機統一,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進一步完善。
3.2 教師隊伍思政意識提升
自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以來,學校教師積極在學習強國等平臺上加強理論學習,思想政治意識不斷加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鞏固,師德師風端正踐行,教師職業道德素養進一步提升。
3.3 學校育人成果顯著
學校扎實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學生思想素質明顯提升,涌現了一大批優秀學生與優秀作品,學校5名學生獲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一名學生在2019澳大利亞全球技能挑戰賽獲冠軍,學校師生研發創新作品近700項。
參考文獻
[1] 趙暉.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化路徑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9(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