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技術早已深入社會的各行各業。而信息技術與行業結合良好的現象進一步證明了信息化是未來時代發展的趨勢,教育行業同樣也逐漸走上了信息發展的道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學生的能力,是我國未來信息化教育所要堅持的。其運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于信息的收集與接受能力,進而能夠更早地適應當代的信息化生活。本文從構建初中信息化技術高效課堂的主要條件出發,進行了關于如何構建信息化高效課堂的話題研討。
關鍵詞:初中教育;高效課堂;策略建議
目前我國的教學時代已經由全面板書時代過渡到了多媒體信息時代,這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轉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化趨勢會愈加明顯。特別是在初中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關于信息化教育的建設,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是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認知有助于學生理解現代信息社會的基本運作,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運用合理的教育策略,來構建初中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
一、 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主要條件
我國現代初中的教育課程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具有獨特性。表現在:要求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學習基礎的計算機與網絡知識,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其考核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考試。正是由于這些不同于一般學科的特質,使得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通過日本學者佐藤學分析,現代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課堂未能給予學生足夠的主動學習權;僅依靠教師來推動教學改革,沒有將課堂建設作為學習型的整體。而依據我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狀況,同樣的,主要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總結:第一,教師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始終保持原地踏步,沒有進行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第二,課堂對于學生的關注點與興趣點的重視程度不足,并且在構建交互型課堂上缺乏實際的措施與行動。教師始終保持著為了教學而教學的態度,并且始終保持著這樣的狀態,因為這樣的狀態是舒適且安逸,教師只需要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就能夠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得以進行,但是這樣的做法往往導致教育質量的嚴重下降。體現在學生上,即學生的知識體系過于陳舊,跟不上知識更迭的速度,學生也難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整體上來說,這對于我國的人才培養戰略是具有消極意義的。這是在當前中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打造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解決目前的問題。
(一) 以構建“學習共同體”來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權
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學習權利,是學習共同體創建的理想化狀態,同時,這也是解決問題需要面對的一個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學生的興趣點與關注點在課堂上時,才能構成所謂的學習共同體。而從傳統的授課模式來分析,為什么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構成高效課堂,其原因在于:將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內容的核心,當然這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是這樣的課堂太過于片面,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因而學生對于這樣的課堂無法充滿學習的熱情,迫于考試的壓力,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將所學牢記在心,長此以往,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更有甚者對于學習產生厭惡的態度。學習共同體的創建不僅僅是給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帶給了教師專業性提升的機會,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同時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體驗,這是雙方都能夠受益的一個過程。在初中的信息教育課堂中,教師通過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索計算機的上手機會,能夠讓學生開拓思維,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抱以積極的態度,而不是一味地看著教師進行教學演示。學習共同體的創建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內在因素。
(二)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
為了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除了從學生與教師的學習共同體即內在因素的調整,還應當從教育的外在因素進行相應的調整。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傳授者,其教學理念極大的影響著教學質量。長久以來,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是教育界老生常談的話題之一。之所以沒有實現全面的方法轉變,原因不僅僅在于教師專業素養的缺乏,同時也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著問題,而這樣的教學理念指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其主要內容是以考試為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教學也失去了其本來的目的,其強調的是如何讓學生通過考試,而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對于學生個體的關注度。因此為了實現教育教學方法根本的改變,必須以人為本來進行教學活動。教師首先應當轉變“教師”的身份,教師不是權威,而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參與者,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夠因材施教,完成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另外,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減少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被動學習不具有長久性,因而教育的可持久性教學模式得不到體現。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做主,實現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過渡。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有交流與對話,體現在信息教學的課堂上,即為教師走下講臺,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時,教師觀察學生的操作,指出學生操作中的問題并給予一些意見,對話的深入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這也是創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基礎。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建立,不僅是為了構建良好交流的基礎,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確定。
二、 制定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通過上述相關條件的分析,關于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制定可以從學生以及教師兩個角度來進行。根據信息技術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靈活的教學策略。
(一) 通過信息元素的運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信息技術雖然是知識基礎,但是其本身內容豐富,并且專業性較強。含有大量的專業術語,學生在學習時難以對其進行理解。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也難以被激發。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模式,極大程度地結合信息本身具有的特色化進行教學,通過運用色彩、動畫、音樂等形式,充分吸收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自身的自主能動性。例如在進行《Flash動畫初步》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為了說明Flash動畫的特點,以及如何進行簡單的Flash動畫設計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課前準備一個簡單的Flash動畫,并向學生進行展示,內容盡量做到生動有趣。而大多數學生本身對于網絡科技這一類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進而能夠激發他們探索學習的熱情。學生此時可能十分期待學到有關于動畫制作的內容,教師在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工作,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增強了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合作,實現了師生感情的增加。
(二) 通過教學策略的制定來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于,信息技術著重考查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實際運用,理論知識學習是一個方面,而知識的實際運用卻是另一個方面。目前有許多學生雖然理論學習上是合格的,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是困難重重。學生運用的熟練度,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相關,同時也受到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與知識水平限制。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嚴格按照教學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備課是有著充足準備的。真正做到教學以人為本。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授《初始Photoshop》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應當在課前就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于Photoshop的了解程度是怎樣的,學生是否接觸過Photoshop,學生中熟悉Photoshop的人數占總人數的多少等問題。針對水平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安排課堂作業。對于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基礎作業上附加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練習,以此來拓展學生的能力。而對于那些完全沒有接觸過Photoshop的同學,教師僅要求這部分學生完成基礎的練習即可,以此保證適當的難度的練習。通過靈活教學策略的制定,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關懷,同時也讓學生得到了適當的鍛煉。在學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后,學生的自信心能夠得到增強,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三) 通過開展小組競爭來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減少被動學習的情況,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小組競爭活動,通過比賽的形式來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觀察,教師應當知曉初中生本身在學習上就有著爭強好勝的特點,利用學生這一特性來開展小組的競爭比賽,既能夠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也有助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關于《制作演示文稿》這一章的講解之中,教師可將所有學生分為數組,因內容較為簡單,所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自主學習,之后在一起制作演示文稿,最終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得票最高的小組將得到獎勵。這樣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也讓學生在合作中建立起了情誼,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收獲。
三、 結束語
綜合以上內容,為打造初中的信息技術高效課堂,需要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出發來進行考量,教師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策略,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增強自主學習性,因此,高效課堂的打造,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的。單方面的努力雖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對于整體的影響并不大。高效課堂的打造是一項持久戰。通過上文中的一些建議與措施,相信能夠給身處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成蘭蘭.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7(80):128.
[2]朱云.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9):35.
[3]林曉明.基于Moodle+微課的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建構策略——以電腦藝術設計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7(11):71-74.
[4]錢海慧.探究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實施方法與高效課堂的建構[J].好家長,2017(42):180.
[5]劉富國.e時代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策略[J].學周刊,2017,14(14):35-36.
[6]謝海霞.凸顯互動導學建構高效課堂——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有效互動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41):77-78.
作者簡介:馬俊存,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