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摘要】課堂教學是我國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語文作為教育學科中的基礎,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優化,一方面可以拓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母語知識。所以,創新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不僅是提高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必經途徑,還是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進行了一系列分析,提出了優化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結構優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作為教育學科中的基礎科目,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重要的引領和啟發作用。小學語文的教育意義在于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基礎母語知識的前提條件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此為目的,教育部門特地制訂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用來規范語文教學,更好地指導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梢哉f,新課標就是把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旨在能夠有效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水平。當下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水平并不高,主要受課堂上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影響。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和實施,使得大部分教育學家開始探索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以便盡快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的方式
(一)設置情景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得課堂的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和形聲并茂。既可以為學生提供認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還可以在學生學習出現疑難問題和圖片情景時進行分析、探究和討論,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夠深入思考,深入發展,給課堂加入新的活力和生機,并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草原》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 ,通過聲音、圖片來傳授知識可以避免口授的無聊,還能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并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探究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積累、應用、感悟語言
在教育部發表的語文新課標中,已經明確表明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運用和感悟,還要注重語文學習方面基本技能的訓練,以及開發學生的潛能。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好地進行情景化教學,根據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情境的還原,把作者所描述的情境表示出來,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景、物和人,或者是模擬文章中情景制作成動畫和視頻。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來表達情感的,通過圖片和視頻就可以使文章的內容更具體化、生動化和形象化,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文章。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的《觀潮》這一課時,老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夠領略錢塘江大潮的美景,從而讓學生產生閱讀的渴望,在學習完課文后還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在閱讀筆記本上,朗讀最喜歡的句子,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充分體會到文章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再通過多媒體展現其他地方的美景,觀察、討論、探究、合作,然后寫一篇關于自己喜歡的美景的小作文;還可以讓一些學生扮作導游,用自己的話語去描述美景的特點和特色,向大家展現美麗的風光。有條件的可以親自去錢塘江大潮看看,親自去感受潮水的洶涌澎湃。通過這種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
(三)注意因材施教,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和主體地位,閱讀是學生的自主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是不同的,存在著個性化差異。老師要注意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利用多媒體對部編版教材三年級《蜜蜂》進行教學時,提供相關的圖片和網站資料,讓學生自主進行預習,然后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等進行預習后總結匯報,也可以截取自己喜歡的片段、句子、詞匯或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編寫。編寫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取字體、顏色和格式等等,然后將完成的作品交給老師。老師閱讀后,及時給予反饋。這種尊重不同學生個性化差異的教學模式,既能發展學生的個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優化課堂提問
提問是優化課堂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能夠完成小學教學任務的重要組成手段之一。提問能夠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老師能夠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活動,提問是每個老師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
(一)設計的問題要新奇
老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新意,能夠讓學生意想不到,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帶著強烈和濃厚的興趣去探索,去尋找答案。例如學習人教版五年級教材中《鯨》這篇文章時,學生在了解了鯨是怎樣吃食、怎樣呼吸、怎樣睡覺,以及鯨的種類等等之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大鯨魚是怎樣生小鯨魚的?這樣的問題提出來之后,學生肯定會對這個問題好奇,產生興趣,這樣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展開激烈討論。
(二)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這個時期正是學生對一切的問題好奇的階段,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索,能夠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積極追問。例如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中的《燕子》一課,為了讓學生能夠欣賞和理解文章所運用到的精彩語言,并知道作者是如何運用這種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才能把燕子的這種生動活潑的形象描寫出來的,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不斷地刨根問底。我們可以這樣來問這個問題,一對翅膀,一身黑色光亮的羽毛,再加上一個似剪刀的尾巴,這樣一組合就是一只生動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啦。你們聽聽,是老師這樣形容小燕子可愛啊還是課本上這篇文章形容的可愛???誰能夠談談自己的感想呢?學生一聽,會馬上覺得老師說的不如課本上那樣描寫的小燕子可愛,就會爭著搶著要主動發言,并且馬上回到文章中進行仔細研究,看看為什么課本上描寫的小燕子會比老師描述的小燕子可愛。通過運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老師們的課堂提問,也要進行一定的創新,可以促進學生開拓他們的思維境界,探索和發現優秀的傳統品質。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教材的《守株待兔》這一課中,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們是文章中等兔子的人,你們會像文章中其他的等候者一樣做嗎,如果不一樣,那你們會怎樣做呢?經過這樣的一個問題的詢問?學生可以在腦海中展開激烈的想象,拓展他們的思維方式,可以讓他們在很大程度上產生一些奇特的想法,在講述自己的想法的同時,還能夠聽取別人的不同想法,進一步拓展自己想象力。經過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問,學生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的,從而能夠點燃學生創造新思維的方式。
總之,課堂提問的設計就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
(四)課堂提問要講究策略
課堂提問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是完整教學過程的重點環節。老師在課堂中的提問應該具有針對性,這就要求老師要準確把握好時機,根據內容結構和課文知識進行設定,正確引導學生對課文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掌握知識和了解文章內涵。例如在講解部編版教材三年級《紙的發明》一文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初步提問,如最先造紙的人是誰?造紙的過程是如何開展的?造紙的過程中你有什么體會?學生帶著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重新學習課文,加深了解,最后得出所有答案,并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可以完善傳統教學結構,適應新課標要求,滿足教學目標。注重開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的學會變成會學,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更大進步,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最大提升。這對老師也有了新的要求,老師在教學時需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開展新的教學方法。這樣才有利于老師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利民.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
[2]杜中華,張少華.寓教于樂:讓小學語文課堂興趣之花綻放[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
[3]焦正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方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
[4]滕倫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