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摘要】小學作文需要從生活的源頭開始,促進學生樂于表達,以生活的真實逐步提高寫作水平。本文從“體驗多彩生活,積累真實材料;開展實踐活動,豐富生活體驗;指導習作練習,抒寫生活本真”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尋找生活的寫作素材,歸納積累素材的方法以及運用于寫作的技巧,以此抒寫自我、暢享寫作本真。
【關鍵詞】生活;本真;體驗;積累;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此話說出了小學寫作的真諦。小學生的世界是純潔無瑕的,他們講真話,做實事。只要是他們真實體驗過的就會滔滔不絕,講個沒完;而沒有體驗過的,他們也不會編造。因此,寫作文要多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好好引導他們體驗生活,這樣他們就會抒寫最真實的東西,從而寫出賞心悅目的文章來。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體驗多彩生活,積累真實材料
(一)學會觀察生活
愛默生說:“細節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小學生要想作文成功,就要注意觀察生活,來積累寫作素材。其實小學生生活體驗也不少,從小到大,不論從家庭,還是社會,他們也體驗了很多很多;不論是自然萬物,還是人情世故,他們也經歷的并不少。可為何寫作時他們就跟一張白紙一樣,腦子中幾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呢?主要還是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記憶也不深刻,再加上沒有人指導他們觀察生活,他們對生活中經歷的一切幾乎都是模模糊糊的,沒有留下多少印象。所以我們要想讓學生學會寫作,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如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便于描寫出事物的特點;觀察人物從肖像、語言、動作等五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方便描寫出人物形象。把生活中的體驗按照各自的觀察順序進行,要科學地指導學生觀察,養成觀察習慣。
(二)積累生活素材
小學生學會觀察,養成這個好習慣,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為寫作素材的積累打下基礎。小學生不能說沒有生活體驗,而是他們很多的體驗沒有在頭腦中留下印象,更沒有留下什么書面材料。所以遇到寫文章時,他們就不會找到更多的寫作素材,當然文章也就無話可說。
從小學生寫作素材積累方面看,要引導學生在注意觀察生活的同時,不忘能隨手記錄下來,最好讓他們能養成記日記的習慣。當然,如果小學生沒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寫,也可以靈活處理,讓他們養成記周記的習慣,一周不要低于三篇,內容可長可短,只要是自己生活中親身經歷的、體驗過的就行。像他們去過的地方,觀賞過的事物,玩過的玩具,做過的游戲,經歷的事情等,都可以寫在周記上。最好這個任務能有學生家長和教師監督執行,因為畢竟小學生年齡小,很難堅持。這樣時間長了,小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就多了,有了這么多的材料,還怕他們沒有什么話可說嗎?
二、開展實踐活動,豐富生活體驗
(一)結合生活實踐,體驗文本情境
小學生學習文本,我們不但要引導他們學習基礎知識和能力,增加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們還要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體驗,幫助小學生體會文本的情境。可以說一說,可以寫一寫,可以演一演,總之,不拘一格,只要小學生能體會文本的情境就行。這樣做,不僅幫助小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內容,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下面寫作抒寫自我打下基礎。
如學習《蘋果里的五角星》一課,這篇文章主要激發小學生的創新力,但小學生讀文章不一定可以理解,于是筆者讓學生來體驗一下文本的情境,準備幾個蘋果,讓他們親自切,看看怎么做可以切出“五角星”。小學生非常踴躍,根據文本的方法,他們果然切出來了。為了讓學生的創造性得到激發,筆者拿出橘子、西瓜等水果,讓他們切出更多的形狀。經過這樣的文本情境體驗,小學生不但創造力被激發了,也很快理解文本的內涵。
(二)參加課外活動,豐富實踐體驗
小學生生活體驗基本上在家庭和學校之間,他們的生活還是很單調的。這種單調的生活體驗對小學生寫作來說不是什么好事,小學生寫作素材積累主要還是靠生活體驗,沒有那么多的生活體驗怎么辦?就要多組織小學生參加活動實踐,最好是課外活動,來豐富他們單調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讓他們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寫出自己真實獨特的文章。
可以讓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比如春游等游記類活動,拔河、演講、藝術等各種比賽活動,還有社會的各種活動,比如參加社會的獻愛心、尊老敬老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這些都是小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和家庭里沒有的,一定要讓他們好好體驗,增加自己的實踐體驗。
三、指導習作練習,抒寫生活本真
(一)文本仿寫做鋪墊
小學生生活體驗多了,就要引導他們學習寫作練習,通過寫作練習來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不能操之過急,急了反而會辦壞事。不妨循序漸進地進行,先易后難,可以指導學生先從仿寫開始,來減少小學生寫作的難度。沒有模仿當然也不可能實現創新,要想讓小學生寫出自己的獨特性、真實感,就要先學會仿寫。
如學習《九寨溝》一文,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非常好,可以讓學生模仿一下,來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技巧。文本視角從上到下,先寫“雪峰”,再寫“湖泊”,湖泊描寫非常細致,先總寫“湖泊”,再分寫“湖水、湖底”,最后從湖泊寫到連接大小湖泊的“瀑布”,并運用比喻的手法,把九寨溝描寫得非常美麗迷人。然后布置學生把自己看到的一處景物,模仿文本寫下來,讓學生學習文本的視角變化和比喻手法。由于小學生有自己的生活體驗,加上又有模仿對象,小學生寫作練習進行得非常順利,寫出的文章像模像樣,而且還初步帶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二)寫作體驗抒真情
著名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如果學習只在于模仿,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這句話用在寫作上亦然。在小學生模仿成熟后,就要讓小學生自己來進行獨立寫作。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根據個人的真實感受,按照寫作要求,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寫出的文章,小學生就會有自己獨特的素材,自己獨特的認識,自己獨特的視角,用自己的語言,來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如我們圍繞小學生國慶節放假的生活體驗,布置了一次寫作,題目是半開放的,作文題目為《? ? ? 的一天》,學生把自己經歷的生活,可以補充為“快樂的、刺激的、痛苦的、傷心的”等等詞語,當然不拘泥于兩個字的詞語,也可以是多字數的,讓學生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天寫出來。小學生由于有這些生活體驗,他們或寫一家人旅游的經歷,或寫與朋友游戲的快樂,或寫看望親人的親情和不舍,或寫與一些事物的獨特感情等。不論小學生怎么處理他的寫作材料,但由于學生有自己經歷的生活體驗,所以寫出的文章充滿真情實感。雖然在結構安排或語言表達上,他們的文章有些地方會有些小瑕疵,但不能改變他們文章中的那些打動人的真實感受和童真童趣。
小學生寫作離不開生活體驗,只有他們真正經歷了,才可能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在文章中有自己的真實認識和思考,才可能在文章中抒寫自我,暢享本真。
參考文獻
[1]鄧素枝.巧用生活,積累素材,提高習作能力[J].學周刊,2019(13).
[2]方兵.“真實寫作”應求“真”向“美”[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10).
[3]馬成燕.讓習作教學回歸生活[J].寧夏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