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多,網絡技術不僅用于工作,也用于學習。而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使用網絡技術將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提高。此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沒利用“互聯網+”提升教學質量的情況不少。本文闡述了“互聯網+”下的作文教學的三個原則。
【關鍵詞】“互聯網+”;作文教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由于移動終端的迅速普及,現代的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已經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學校已經將互聯網引入課堂,而互聯網也正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引發一系列的深刻變革。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師以及多媒體等現代手段,提升教學系統的交互性以及廣泛性,并且真正落實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將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等內容引入到作文的教學中來,不僅能夠使這些技術得到整合,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以及寫作欲望,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優化作文方面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作文課程上學到更多的內容。
一、“互聯網+”運用在寫作教學中的需要原則
將“互聯網+”引入作文課堂的第一個原則便是需要原則,需要原則主要來自于人們心理上的需要,心理學角度上講,人的行動都是有目的的,這些也都是人們樂于行動的興趣之源。無論是什么樣的活動,都是人們發自內心所需要的,而這樣自然而然便會需要用到“互聯網+”技術。寫作是綜合性較強的一種活動,在寫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用到曾經所學的東西,需要“寫真情,講真話”,寫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苦思冥想的過程。而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之下,每天的信息量都處于爆炸的狀態,這些眼花繚亂的內容并不一定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但是在寫作時,“互聯網+”能夠幫助學生篩選出足夠的信息,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情感是流淌在作文中的一條河,需要學生通過巧妙的引導,將之轉變為文字。而“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背景以及更加多樣的學習可能性,使得課堂更加多元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寫作素材。
二、“互聯網+”運用在寫作教學中的創新原則
我們的社會無論是從原始社會到農耕社會,還是從工業社會到目前的信息社會,都是不斷更新、不斷創新的。而在計算機互聯網時代,在這個移動端大量出現的社會形勢之下,我們依舊需要將社會、家庭、自然以及歷史等內容作為學生學習、生活以及寫作的資源。互聯網設備以及移動終端等,都能夠讓學生非常輕松地就模仿寫作的對象,并且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寫作素材的問題。寫作內容、寫作技巧、章法思路等都可以成為模仿的對象。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進行方法指導,而學生只需要在課后進行模擬演練便能夠掌握一些寫作的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博客、日記等新型的載體進行嘗試,使得教學更內容加豐富多彩。這樣的嘗試,貼近學生的生活,把握時代的脈搏,讓學生的寫作真正做到了“合為時而作”,既能更順利地促進寫作教學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打消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抵觸心理,也能讓學生真正做到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搜尋、播放一些優秀演講、時事點評等視頻,讓學生體悟語言的魅力,并在觀看或者聆聽中獲得寫作靈感。當然,互聯網所帶來的海量信息,糟粕與精華并存,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甄別者,更要成為學生的領路人,教會他們去辨別、評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同主題、多角度的文章,多鼓勵學生自由讀、自由說,進行個性化的點評。這樣的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真正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互聯網+”運用在寫作教學中的尊重原則
“互聯網+”是一種跨越空間的東西,它將會擴大學生的視角,使得學生在網絡中獲得的東西更加多元,但是由于信息較多的緣故,學生也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需要做好自身的引導工作,引導學生發現新事物以及新現象,并且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于各種事物的認知以及感想。在寫作的教學中,寫作的主體是人,而作文的本質則是文字主體的獨特個性以及內在精神的顯現,也是所思所想的外部顯現。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其最終目的就是解放人們的精神與心靈。此外,在“互聯網+”形勢下進行作文教學,更加需要注重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并且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情感,讓學生善于在寫作中發現素材,發現生活中美麗的瞬間。
四、“互聯網+”運用在寫作教學中的自主原則
以往在開展中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時,主要采用的模式是教師布置話題,然后由學生學習例文,最后布置學生當堂完成作文。學生在看到教師所布置的作文題以后,要積極進行思考,進而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與思考。在網絡環境下,通過進行任務驅動,有助于較好地完成寫作,而且也使得學生學習獲得了更為寬廣的場所,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通過線上搜索與信息處理以及線下調查等,完成作文寫作。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能切身感受到聽說讀寫等。比如,要求學生在寫“我發現……”作文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認真地對該寫作主題進行思考,進而對寫作的內容與方向進行明確。在學生獲得了寫作思路之后,可以發到班級微信群中,與大家分享討論。同時可以將其發現的內容拍攝成照片,學生可以通過拍攝的照片,說明其獨特的發現,感受觀察的整個過程。這樣以后,學生對于其要寫作的主題獲得了更多的素材,在寫作時可以更注重剪裁與結構的安排,以此有效提升寫作的質量。
五、“互聯網+”運用在寫作教學中的實踐原則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也獲得了更加具有適用性的寫作流程。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為寫作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加豐富的支架,使學生的寫作意愿不斷增強。總體來看,要提升寫作質量,教師要學會運用互聯網為學生的實踐營造更好的條件,促使學生可以實現創造發展。比如在學習汪曾祺《故鄉的食物》一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美味,寫一篇作文,寫的時候要注意食品色香味的描述等。學生此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對其所想描述的食物進行搜索,獲得其更多的信息,為寫作搜集更多的素材。不僅要了解食品本身,而且還要對其背后的文化進行充分的了解,進而提升寫作的層次。
六、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當代的各種信息都全部銜接在一起。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需要熟練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并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互聯網的妙用,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鳳斌.互聯網+下的作文教學的三個原則[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6(2).
[2]張曉東.重建習作教學新生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習作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8(36).
[3]蔣琳.個性表達和分享:讓習作更有意思——芻議“互聯網+”背景下的習作教學新思路[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