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 要:響應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以及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引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康復治療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內容,高職高專院校加強對青年大學生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該文首先認真分析了傳統思政課程教學現狀,然后根據思政教學課堂教學情況以及大學生政治思想現況,對高職高專院校思政教學改革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在傳統教學基礎之上提出了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思政課程? 教學現狀? 教學改革? 實踐? 探索? 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b)-0174-02
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形式內容多樣,涵蓋思想政治、經濟道德和文化等多個方面,與社會生活相關聯。作為醫學生德育培育的工作者,在教授給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的素質的教育也極其有必要。為響應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以及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引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現對《康復治療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進行了改革的實踐與研究,闡述如下。
1? 傳統思政課程教學現狀概況
1.1 新時代下青年思政的現狀
增強公民的社會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作為祖國建設事業的下一代傳承人的棟梁之才青年大學生的社會思想品質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青年大學生是塑造人格和思想的關鍵時期,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因此社會弘揚富強民主、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樹立新時代青年努力追求的理想方向,培養出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傳承人,做新時代道德規范的踐行者顯得彌足可貴。除此之外,隨著網絡的普及發展,各種低速垃圾信息充斥于網絡環境。這也對大學生思想道德觀的培養帶來很大沖擊,造成學生價值觀、社會觀、人生觀的失衡。
儒家推崇“為仁由己”的思想,事實上社會道德風氣的低落的根源主要歸結于個體自身的內在素質的方向沒控制好,社會良好道德風氣的構建,離不開個體道德素質和信仰為為出發點。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生而言,其高考錄取分數相較于本科偏低,學生文化基礎課底子較弱,理想追求相對淡薄,社會責任感和個人心理承受力不強,自我辨別是非善惡能力不強,不經正確引導相對較易走向歧途。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修養的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成為有追求、有理想的,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是一項緊迫又長遠的重要任務。
1.2 高職高專院校《康復治療基礎》思政課程教學的現狀
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大學生才與德同步發展首先需要做好德治教育,這也是《康復治療基礎》思政課教學的的目標。截止到2016年,國內開設康復治療專業高職高專院校總有69所,招生總人數達8000人等,約為本科康復治療專業招生人數的2倍,由此可看出,康復治療類高職高專人才在國內市場中存在潛在的巨大需求量。但由于國內高職高專院校對康復治療方面的辦學經驗甚淺,硬件軟件的設施都有極大欠缺,因此我國康復治療專業的發展比較緩慢,人才稀少,在社會職業需求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尷尬現象。由此可看出對高職高專《康復治療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極其有必要的,加快發展我國的康復治療基礎合格人才的培養,以期盡早與國際市場的發展接軌。按照我國社會現狀對康復治療師的實際需求,大力發展特色專業的康復治療型人才的培養教育。在康復治療專業課程設計的教學中,《康復治療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核心課程,是該專業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高校思政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講述一些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以及時事聯系,教會學生用馬克思主義提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思想去面對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從思想品行上教育學生做人做事的一些基本理論參考,引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在正軌上前行。學生通過接觸不同學科跨專業的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拓寬自身的思想境界,培育出完備的人格素養,從而在步入社會之前在高校中得到專業知識以及思想素質的同步發展并提高完善,這也符合社會對康復治療專業才德兼備的人才需求。
2? 思政教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2.1 在思政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融入德育元素
在高職高專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中,專業課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康復治療操作技術所需求的專業技能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成為擁有實踐操作技能和現代康復醫學專業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思政基礎課程內容的設置不夠合理,會直接影響后面學生就職就業的價值取向問題,造成學生才足德不足的尷尬現象。因此,在思政課內容設計上融入德育元素,對于培養符合社會所需的德才兼備的康復治療專業人才有正向作用。融入的德育元素如醫德醫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社會突發事件和醫療行業熱點問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國家大政策;“十九大”精神,兩會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單純進行專業的灌輸到同時注意激發學生個人修身、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在具體的講解中,盡量結合專業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給學生關于珍惜生命、疾病痛苦、關懷等人文問題的思考,讓學生在接受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在思想上有更高的提升。可以在課件中適當增加能引起更多情感共鳴的短小視頻和照片,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教師不僅教授專業技能,更應該融入對十九大報告的解讀,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中國國情,并在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價值,真正做到將專業與實踐統一,做到“知行合一”。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注意引入在醫院或者社區工作實務案例,同時采用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方法,幫助學生更直觀體會中國經驗,更容易理解康復工作體制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