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
摘 ?要:隨著全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微媒體”也正是在這種信息化發展形勢下誕生的一種新興媒體形式。在21世紀信息時代,微媒體憑借其自身的娛樂性、自由性以及便捷性受到了高職學生的青睞,并且微媒體以其強大的包容性使得多元化的價值觀可以得到有效的傳播。由于微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較廣,因此,微媒體對高職學生的影響逐年增大,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受限于課堂教育及日常生活的影響,其對高職學生的教育質量較為不足。“微媒體”的應用成為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質量提升的突破點,所以如何科學合理地將“微媒體”應用在高職學生的思政工作中就成為了高職教師的重點研究方向。
關鍵詞:“微媒體” ?高職教育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186-02
眾媒時代中的每一條信息都被無限地放大進行大范圍傳播,“微媒體”實際上就是在這種開放性和自由性較強的媒體環境下,將越來越多的事件成為了碎片化的媒體話題,變成了社會公共事件,“微媒體”實際上就是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形式。正是在這種媒體環境下,微媒體憑借其方便快捷的發布方式和自由公平的交流平臺本質,逐漸走向了新媒體行業的王座。在微媒體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其傳播特點和對學生們的影響逐漸暴露在人們的視野中,該文通過對微媒體的傳播特點、價值觀特點以及其對學生們的影響研究進行分析,從而挖掘出對高職學生思政方面有積極影響的微媒體應用空間,并就此展開分析探討。
1 ?微媒體傳播特點以及價值觀特點淺析
微媒體雖然屬于一個新興媒體產業,但是它僅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便達到了全民參與的使用程度。實際上,微媒體是可以以受眾的交際圈為信息基礎進行信息傳播、信息整合以及信息獲取的平臺。由于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大眾碎片化時間逐漸增多,信息流動的方式也在逐漸改變。從最初的規范化信息流的信息傳播方式逐漸轉變為信息碎片先匯集再傳播的傳播方式。微博通過限制用戶發表言論的文字限制,將用戶的思想進行細致的分割處理,將用戶整體的表達內容碎片化處理,從而達到將微媒體信息加速度發散的根本目的。我們可以將微媒體的傳播總結出10個特點,分別是圍觀氣氛濃厚、言論段子化、偏愛負面信息傳播、人為操縱的難度較低、名人效應過強、娛樂性較重、消息封閉性、缺少原創、碎片化信息過多以及情緒化表達過多[1]。
在新興媒體的發展進步下,眾媒時代的信息傳播不在局限于主流文化的思想傳播,它以多元化的包容性將各種價值觀進行融合,從而打造了一個符合整體社會主流意識的媒體環境。經查閱資料得知,可以將大眾傳媒中的價值觀分為3類,以此來分析微博所表達的價值觀。
1.1 主流價值觀
主流價值觀是流行時間最久、人數基數最大的一個價值觀念。實際上,主流價值觀就是符合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總體概括,它不僅包含目前我國的社會理念,也包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傳承至今的傳統美德[2]。這主流價值觀的表達多為正向積極內容,往往可以反映出國家近期的社會實踐需求。主流價值觀在大眾傳媒時代中不僅承擔著引導社會價值觀主旋律的責任,還具有針對社會責任意識展開宣傳教育的重要意義,而主流價值觀正是可以對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產生正面積極影響的一大研究重點,如何合理應用微媒體中主流價值觀信息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是目前我國高職思政教育的重點研究對象。
1.2 反主流價值觀
反主流價值觀與非主流價值觀的根本意識形態不同,反主流價值觀往往處于主流價值觀的對立面,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價值觀念。反主流價值觀文化中常常包含色情暴力等內容,甚至涉及到邪教組織的思想文化。反主流價值觀往往會對主流價值觀中包含的道德標準和世界觀理念產生沖擊,在極大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由于反主流文化所具有的破壞性,國家法律不允許此類價值觀發展和宣傳,反主流價值觀不僅挑戰主流價值觀的文化底蘊,還常常伴有反人類思想,其對文化思想建設的破壞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師應該通過為學生舉例反主流價值觀對社會的危害,從而利用反面教材向學生們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念,避免學生被反主流價值觀所迷惑,讓學生們有健康積極的世界觀念、價值觀念以及人生觀念。
2 ?微媒體對高職學生的影響分析
2.1 正面影響
在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下,往往沒有將學生作為媒體傳播的主體,只有稍微年長、富有生活經驗的人才有發表言論的權利,更遑論言論自由,微媒體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媒體傳播狀態。微媒體將年輕人視為媒介傳播主體的一份子,在微媒體的傳播平臺中往往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貧富,誰都有發表言論的權利。并且通過一些政務微博的言論發表,還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推廣發展。例如,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中,南京政府、中國黑客聯盟以及絕大多數的明星都表達了自身的哀痛,通過粉絲效應和政府的宣傳力度,全世界的華人都從心里認識到了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重要,并為逝去的人民表示了沉痛的哀悼。這正是微博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它通過自身的傳播效率為我國主流價值觀的建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這也正是高職思政教育中微媒體應用的一大突破點。
在微媒體平臺中,主流文化作為主導作用,在無形中給人們制造了一個道德規范,通過影響力較大的用戶以及政務微博的積極引導,學生們將逐漸形成自主道德規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反主流價值觀的傳播[3]。同時,由于微媒體信息多元化的包容性,在微媒體平臺上,少數民族和偏遠地區也可以近距離地了解漢族人民的風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民族團結,促進了民族共同繁榮,在微博的交互式媒體傳播之下,受眾通過交流進行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加快了價值觀求同存異的過程,將多元化的價值觀進行精煉整合,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
2.2 負面影響
在微博對受眾進行道德規范的同時,微媒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受眾的社會責任感減弱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民眾道德的逐漸冷漠。微媒體形式的興起,一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方面,另一方面,也對受眾的社會責任心與道德愛心起到了負面影響。首先,由于微媒體平臺的言論自由性,致使受眾擺脫了在傳統社會管理和控制下無處表達個人言論的情況。目前,微媒體上流行起了一種錯誤的觀點,也就是在微媒體中人人都有一個面具,可以在微媒體上為所欲為,不負責任地表達自身觀點[4]。例如,前些日子所發生的一件慘案,一名女學生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準備跳樓自殺,所在位置聚集了一群圍觀者,圍觀者不僅沒有給予學生相應的勸解,反而進行拍照發微博、發朋友圈等刺激女生的行為,并且我們在各大社交媒體的評論區還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通過評論催促女生跳樓,最后女孩在這種巨大的精神壓力下,縱身一躍,終成慘案。高職教師可以以此為例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通過對該事件的分析讓學生們認識到社會責任心的重要意義。
3 ?“微媒體”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3.1 提高正確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力度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高職學生的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也逐漸從傳統模式轉變為現代模式,而微媒體做為一個受眾面廣的傳播媒介和網絡社交媒體,在宣傳教育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如何創新宣傳教育力度、方式,是微媒體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用中的首要責任。潤物細無聲,正確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全面推進工作。宣傳教育工作在擴大覆蓋面積的同時,還要注意各個工作細節上的嚴謹性。學校方面需要從價值觀的傳播內容方面著手,加強學校官方微媒體信息平臺的建設力度,發揮微媒體的傳播特點,從而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主流價值觀在高職學生群體中的正能量傳播。由于微媒體是官方新聞的重要發布形式之一,高職學校相關部門應提高對微媒體信息平臺的監管力度,積極引導社會思想文化傳播方向,起到引導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的作用;與此同時,院方還可以利用微媒體信息傳播特點,增加教育宣傳活動的開設頻率,提高教育力度,不僅僅是從課堂教育上下手,而是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滲透,從而提高加強微媒體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應用效率。
3.2 對微媒體信息進行合理篩選
在微媒體信息的時代,由于微媒體傳播的主體與信息的內容混淆,所以針對微媒體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不能強行控制。如果想更好地進行思政教育,那么就不能一味地刪除信息和發布禁令,將學生的言論全部拒之門外。社會及學校都應該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為公平、公正的話語平臺。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各自對于言論自由的看法,年輕人強調思想的自由,渴望有機會自主選擇和過濾信息。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年輕受眾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有限,由于其在社會經驗和生活知識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思政教育中微媒體信息的利用,尤其是主流信息,仍然需要發揮引導主流價值觀的作用。根據新聞心理學的信息傳遞規律可以發現,由于受眾受到文化水平的影響,對于需要進行邏輯推導和互動討論的話題,更高效地直接展示一些重大的輿論事件或者新聞報道,進行對比,可以更好地引導受眾的價值觀取向,因此,利用微媒體對于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宣傳事件的性質和相應的學生接受情況,并熟練運用批判與反思的話語,逐步開展針對各種活動的正面和負面的討論和交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身分辨能力,從而讓學生針對各類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進行有效辨別,實現學生群體中信息傳播整體上的信息過濾。
4 ?結語
微媒體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僅有正面的積極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影響,從此可以看出目前微媒體對于我國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具有兩面性,不可否認,它對學生思想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動作用,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它對學生價值觀建設造成的負面影響。應該科學合理地看待微媒體對于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針對負面問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同時可以合理利用微媒體信息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不可強行灌輸給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而是應該利用微媒體信息傳播特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從而在根本上提高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曹林.微博傳播的十大特點及對言論生態的影響[J].新聞記者,2011(9):29-34.
[2] 崔潤澤.微博傳播對社會公眾價值觀的影響[J].中國電子商務,2012(20):19.
[3] 劉一雷.微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6(38):319-320.
[4] 楊素禎.微媒體在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8,807(3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