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益
摘 ?要: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的不斷重視和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普及,加之近幾年各個大學的擴招,使得大學生越來越多,這就造成了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學校和企業共同創建的校企聯盟是一個全新的形式,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和專業的指導,以提升大學生在畢業后就業創業成功的概率。但是目前我國的學校企業合作平臺仍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該文針對如何更好地促進校企聯盟,以求更好地實現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來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就業 ?學校企業合作 ?現狀 ?問題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219-02
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問題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學生剛剛從學校的環境走出步入社會,對大學生來說社會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迎接一個全新的身份,大學生需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思想狀態和思維方式,但是許多的學生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沒能做到及時有效地轉換來適應社會,因此在就業和創業的途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大學畢業相當于失業這成為許多大學生的口頭禪,可見我國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不容樂觀。
1 ?學校企業合作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早期的社會中,大學生是一個非常稀少的知識分子群體,一旦考上大學那是值得人人憧憬和羨慕的,并且在當時考上大學,相當于工作一定會有著落。但是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素質教育不斷地加強,現在大學生已經變得可以說遍地都是,甚至研究生和碩士都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就成為許多學生頭疼的一大問題。每年一到畢業季在各大新聞上都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在人才招聘市場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并且每年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考試也是充斥著大量的畢業生,甚至會出現1000∶1的錄取比例。如此大的就業壓力使得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找工作的過程中產生挫敗感,心里產生焦慮甚至抑郁的情緒。其實,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在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相當大,因此在我國其實是有許多的就業機會,但是由于企業和學校沒有做到足夠的溝通,使得企業找不到招收人才的好時機,而許多學生也找不到一個好的途徑來選擇就業。大學生剛剛進入社會對社會還不夠了解,單槍匹馬進行創業,不僅難度大而且風險很高,導致許多的大學生在就業和創業上遇到了挫折甚至賠得血本無歸。其實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只要學校和企業進行良好的合作就可以了,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內部需要新型的綜合素質的新型人才,來注入新鮮的血液和全新的思維,才能促進企業更好地運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時代淘汰。而對于學生來說,需要一個好的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度過自己從學校到社會的這一段尷尬時期。因此,學校和企業上兩兩合作來改善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現狀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1]。
2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困難的原因
2.1 主觀方面
從主觀原因上說,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難度較高與大學生自身的能力不足有非常大的關系。首先,隨著大學生的不斷普及,許多學生以進入大學就開始放松自我,不再對自我進行提升,在大學中整天無所事事打游戲,對未來沒有一個良好的規劃沒有確定的人生目標。許多大學生在大學的4年對自己的綜合能力沒有一個好的提升,甚至許多人上了大學還沒有高中畢業時候掌握的知識多。對于這部分大學生來說,大學4年的光陰只是一段荒廢的時光,虛度光陰導致能力不足,使得他們在畢業后找工作的過程中無法達到招聘方的要求,而沒有合適的工作。其次,許多大學生在對于大學專業的選擇上,處于一個盲目的狀態,對于所選擇的專業主要進行哪一方面的研究都不了解,導致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校園對本專業的學習沒有興趣,不愿意學習,因此在畢業后出現了專業不對口的情況,這又極大地加重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還有許多大學生對自身的能力沒有一個合理客觀的評價,在畢業后對自己的能力過高地預估,這導致很多大學生對工作要求很高,既要求舒適又要工資高,還要壓力小。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畢業的眾多學生中人才濟濟,有能力的畢業生大有人在,而且嚴峻的就業環境使得企業對于畢業大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部分自身能力不足而又對自我評價過高,直接導致這些大學生眼高手低,給就業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2.2 客觀方面
除了大學生自身素養的不足,許多的客觀原因也阻擋著學生就業和創業的前進道路。一方面,學校的應試教育方式使學生只注重了對學業的進修而忽視了對綜合能力的提升。許多學校完全忽視了對于學生在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上的培養,導致學生只懂得書本知識而缺少動手能力,一旦進行實際操作,就會出現許多的問題。學校對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缺乏,使得學生在畢業后無法以適應企業的要求。另一方面,國家對于大學生就業沒有相關的政策和制度扶持,大學生在就業創業中會面臨許多問題,由于大學生自身閱歷缺乏和資金不充足,導致許多大學生一離開校園[3],甚至連租房的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談進行創業。
3 ?促進學校于企業合作的措施
3.1 學生應當重視自我綜合能力的提升
學生在校期間應當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自己的專業素養,使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畢業后各個企業的標準。第一,在大學期間學生不應該荒廢時光終日無所事事,應當利用在校的時間積極了解社會形勢[2],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并且給自己定一個可以為之奮斗的目標。第二,作為大學生應當積極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讓自己的知識面變得廣泛,充實自己的頭腦、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變成具有綜合能力的新型人才,從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第三,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應當注意培養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對于其學業的提升有巨大的幫助,對于大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第四,作為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不應該局限于學校的社交圈,應當積極結交不同的人,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大學生在大學的暑假、寒假期間,應當積極去各大企業做實習生[4],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充實自己的閱歷,這樣在畢業后有充足的閱歷和實踐能力作為后盾,在進行就業創業的選擇中,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3.2 學校積極聯系企業進行合作
學校應當認識到對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日常的學習中,學校應當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實際操作中鍛煉大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學校應當加強學校的硬件設施。比如化學、物理進行實踐訓練必須要有一定的操作設備來配合,因此學校應該完善硬件設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操作和實踐環境。最后,學校應當積極向校內引入第三方企業的招聘,讓企業招聘在學校進行,這樣不僅增加了企業于學校的互動,給企業輸送了更多的專業人才。對于生活閱歷不足的學生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篩選了不良企業,有了學校的保護和學校對于企業的篩查,使得學生在就業創業時不至于受到欺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到損害。
4 ?結語
大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處于弱勢的方面,因此,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不僅需要學校和企業的努力,國家和政府也應當引起重視,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和制度保護大學生的權益,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實踐行動,激發大學生創業的熱情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大學生也應當轉變自己的傳統就業思維,不好高騖遠,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腳踏實地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奮斗,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吳麗麗.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17(6):98-100.
[2] 李松艷,朱恩田,楊國清,等.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研究[J].同行,2016(7):130.
[3] 王妍.借助校企合作優化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J].辦公室業務,2018,299(18):63.
[4] 鄭大睿.通過校企合作建立農科大學生創業培養體系[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38(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