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珊 于金霞
摘? 要:為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該文在對目前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為導向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探索創新人才多元化的遴選淘汰機制、“一制三化”創新人才個性化培養機制、科教結合協同育人機制等培養模式中的關鍵因素。并依托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實驗班進行培養模式實踐探索及驗證。以期為各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 因材施教? 個性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a)-0127-03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1],人才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隨之進入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階段。高等院校作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肩負著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重任,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指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要求“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3]要求“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這是國家對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確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人才培養定位,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優化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探索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構筑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激勵最優秀學生投身于學科研究,為國家培養一批學術思想活躍、國際視野開闊、發展潛力巨大的創新型人才。
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分析
創新人才培養是國際人才競爭的焦點,也是實施人才戰略的重要舉措。國外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關注始于20世紀中葉,其重要標志是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美國哈佛大學2007年開始實行新的通識教育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科學與人文整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美國一批研究型大學將人才培養定位于社會精英,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一些歐美國家加快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步伐。歐洲的研究性大學努力發展以“研究導向的教育”或是“基于研究的教育”;德國政府通過對大學的評比,評選出10所由國家重點投資的學校進行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
我國為了加快創新人才培養力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09年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共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10年,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了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集聚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成為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學術高地、行業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基地、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和文化傳承創新的主力陣營。2012年,教育部下發《關于推進試點學院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7所高校設立試點學院。除了教育部積極推進相關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各高校也紛紛開設創新人才實驗班進行積極探索。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簡稱姚班)。北京工業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班。河南省的高校中,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都相繼開創了創新人才實驗班,以期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培養具有自我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2?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關鍵因素研究
依托河南理工大學創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實驗班,從生源遴選機制、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學業導師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緊緊抓住影響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提煉出帶有共性的、規律的好方法,提高我們對創新人才培養規律的認識水平。并進一步指導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實驗班培養方案的動態調整、課程體系的優化建設、生源遴選的評價及動態進出、科教協同育人機制的完善。
2.1 多元選拔、綜合評價、動態進出的生源遴選機制
發現人才是培養人才的前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發現人才,是當前高校拔尖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研究多元選拔、綜合評價、動態進出的生源遴選機制。基于統一高考,調研學生來源的多元化,采取多元化的選拔方式,采用專家推薦、學生自薦以及筆試、面試、綜合考試等多種方式選拔,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側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創新思維能力、數學基礎水平、外語應用水平、專業理解與認識、發展潛力等進行綜合考查,同時采用從唯分數論轉向重視基礎、兼顧專業志趣與創新潛質的學生綜合評價選拔機制。采用多次選拔,動態進出的滾動競爭遴選機制,在第一學期結束、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結束后,實行3次滾動競爭。制定了“績點成績排名后10%或出現主干課程考試不及格或兩門及以上課程考試不及格或因違紀行為受到處分等淘汰機制以及績點成績排名專業前10名或參加學科競賽且獲得省級一等獎及以上等的進入機制。不能達到學習要求的將自動轉入學院其他普通專業學習。實現擇優遞補,適時地將不適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生分流回普通班級中學習,并補充選拔新的優秀的學生進入。
2.2 基于“一制三化”研究創新人才個性化培養機制
一制就是實施班主任、學業導師雙軌管理體制。學院選派教學院長、主管學生工作黨委副書記或專業負責人任班主任,負責生活及心理方面的指導,同時也可以第一時間給予學生專業指導,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在學生入校后第三學期配備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一流、科研實力雄厚的學業導師,指導學生制定學業計劃、職業生涯規劃、選擇專業或方向,幫助學生了解各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學院制定《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創新人才實驗班成長導師管理辦法》,對成長導師的遴選條件、職責,考核和待遇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在每學期指導活動結束后,由導師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實驗班學生成長手冊》中寫出較為詳細的“導師評語”,對該階段指導的結果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和培養成效進行評述。學生成長記錄由導師保存,學生畢業前提交學院教科辦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