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亞龍
摘 要:網絡輿情傳播管控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高校學生受教育的環境以及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微傳播時代,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充斥在互聯網環境當中,并通過微信、微博、QQ以及其他微傳播平臺進入到高校學生的生活當中。因此,如何立足于微傳播時代的特點,進一步加強高校輿情傳播管控,成為當前學界重點關注并思考的問題。文章就微傳播時代高校輿情傳播管控的必要性進行探討,提出自己關于高校輿情傳播管控的建議,以期能夠為相關主體提供理論指引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輿情傳播;微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權威
1 微傳播時代高校輿情傳播管控的必要性
1.1 避免虛假言論和錯誤思潮在高校傳播的必然要求
在微傳播時代,高校學生獲取網絡信息資源的渠道得以拓寬,各種信息資源的傳播速度也隨之加快。然而,部分學生由于對輿論缺乏正確的辨別能力以及判斷能力,很容易被虛假言論以及錯誤思潮所影響,進而在互聯網終端發表不正當的言論,影響自身發展的同時,損害高校的良好形象。高校思政教育人員對網絡輿情的傳播進行管控,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熱點事件以及熱點問題,能夠增強學生辨別虛假言論和錯誤思想的能力,確保學生健康成長。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育人員對網絡輿情的傳播進行管控,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避免虛假言論以及錯誤思潮的進一步傳播,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和價值。
1.2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升學生政治站位的內在要求
現階段,部分學生長期在網絡環境中受到消極思想以及負面信息的影響后出現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難以理性看待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進而影響自身在高校的學習和生活。高校思政教育人員對網絡輿情進行管控,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當前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向學生傳輸官方權威報道,能夠營造良好的輿情環境,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育人員通過對網絡輿情進行管控,及時傳播并轉發最權威的時事信息,可以幫助學生理性看待社會問題以及社會現象,提升學生的政治站位。
2 微傳播時代高校輿情傳播管控的有效策略
2.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理性表達網絡訴求
微傳播時代,為了進一步抑制虛假言論、錯誤思潮在高校的進一步傳播,必須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不信謠、不傳謠,幫助學生自覺抵制錯誤的思潮。第一,高??梢蚤_發以“網絡輿情傳播管控”為專題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官方渠道來反映自身對某一事件的看法。第二,高??梢酝ㄟ^案例教育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高??梢酝ㄟ^講解社會上亂傳謠的案例來增強學生理性看待問題的能力。第三,高校要強化法制教育,從行政法以及刑法領域來告知學生傳播虛假言論的法律后果,提升學生的法制意識。
2.2 做好網絡輿情危機監管工作,報道正確權威的信息
微傳播時代,高校同樣需要通過微媒體工具來報道正確權威的信息,宣傳健康向上的理論。第一,高校要建立網絡輿情危機監管機制,將網絡輿情危機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的教師、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以及其他相關的責任人員。一方面,高校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教師、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在微信群、QQ群以及其他社交平臺上的言論責任,發揮教師、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帶頭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教師、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在微信群、QQ群以及其他社交平臺上的監管責任,及時發現虛假言論、錯誤思潮在微信群、QQ群以及其他社交平臺上的傳播,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第二,高校要進一步通過微媒體工具來抓好教育工作以及宣傳工作。一方面,高校相關部門可以創辦相應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賬號,及時轉發人民日報、新華社、政府官方主體以及其他權威主體關于社會熱點事件最新的報道。另一方面,對于涉及學生自身利益、學校管理的熱點事件,高校要及時組織相關部門予以回應,并撰寫相應的文章,尊重學生,避免學生出現不良情緒和抵觸情緒。
2.3 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搭建與學生平等溝通的平臺
現代教育學所倡導的高校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即學生與高校之間通過良性溝通來探討問題和發現問題。具體到高校輿情傳播管控領域,高校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對相關社會熱點事件、校園熱點事件的看法,引導學生理性、正確地看待相關問題。除此之外,高校要探索搭建與學生平等溝通的平臺,充分利用學生會、社團等平臺反映學生的訴求,避免校園輿論危機事件的出現。
3 結束語
微傳播時代,高校輿情傳播管控工作所發揮的作用愈發明顯。為此,高校必須要將輿情傳播管控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以及系統性的工作來抓,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輿情傳播管控網絡,防止虛假言論、錯誤思潮在高校的傳播,推動高校長遠穩定發展。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人員要把握微傳播時代的特點,不斷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宣傳積極向上、正確權威的言論,引導學生辨別虛假言論以及錯誤思想,全面增強高校網絡輿情傳播管控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要進一步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政治站位和責任意識,應用先進的理論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余超.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事件應對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4):4344.
[2]孫一粟.新形勢下高校輿情發展態勢及形成因素[J].傳播力研究,2019,3(21):231+233.